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貿易戰 大豆成靶子 「殺傷力」如何?

中美貿易戰 大豆成靶子 「殺傷力」如何?

面對美國政府挑起的貿易戰,商務部近日明確表示,將採取多條措施緩解企業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其中包括:

持續評估各類企業所受的影響;

把反制措施中增加的關稅收入用來緩解企業及員工的影響;

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比如增加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汽車的進口;

給企業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和法律權益保護。

同時各地也在採取多種方法做好服務,為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浙江紹興——此次被加征關稅的對美出口清單商品,涉及紹興企業的約有11.5億元,占同期紹興市對美出口總值的9.5%。從去年開始,當地企業就積極地希望通過拓展在歐盟和東南亞市場的發展,來沖減美國市場加征關稅帶來的影響。

廣東佛山——為了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佛山商務局不僅為重點企業提供針對性指導和服務,支持企業獲取自主知識產權,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還同時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今年一季度,來自於「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佔到了佛山全市35%。

安徽馬鞍山——在安徽馬鞍山博望區,600多家機床刃磨具企業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商討如何規避貿易風險。

商務部表示,相關政策組合還在不斷完善之中,如果有個別影響較為嚴重的企業,建議向當地有關政府部門反映。

美向中國出口大豆已受抑制

專家表示,從中美兩國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競爭格局來看,農業是美國對中國出口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對於美方7月6日加征關稅措施,中方不得不做出必要反擊。受此影響,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已經受到抑制。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進口關稅,將使得美國大豆進口成本每噸增加700到800元,比巴西大豆每噸高300元左右。「這也就意味著美國的大豆在中國市場沒有太大競爭力,這樣的話,國內的企業其實從6月份開始已經在陸續減少從美國的進口。」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介紹。

美國大豆對出口具有高依存度,大豆產量40%以上必須通過出口來消化,而出口的60%以上都是中國市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對美國大豆採取反制措施,對美國來說是降低了美國大豆的優勢,削弱了它的出口優勢。」不過同濟大學教授程國強強調說:「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在目前的狀況下,大豆對華的出口,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抑制。至於抑制多大的幅度,還取決於南美地區生產的情況,以及整個國際大豆市場的價格。」

中國有能力應對進口減少缺口

專家分析說,減少進口美國大豆,對我國大豆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今年10月到明年2月,也就是美國大豆主要出口期。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介紹說:「我國主要進口巴西大豆。後期如果巴西大豆供應不足,可能需要進口少量高價美國大豆,進口成本有走高的可能。」

第二階段是明年3月份以後,當前巴西、阿根廷等國大豆出口收益較好,預計明年南美大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中亞「一帶一路」國家也可能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大豆進口依然有保障。

同濟大學教授程國強分析:「從短期來看,對我們的大豆進口供應會產生一些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實際上是有利於我們調整大豆的供給結構的。」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也正採取多種措施,降低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於露介紹:「現在農業農村部、相關的科研機構在牽頭,解決怎麼在飼料當中把所需要的蛋白質多元化一些,能把主要依賴豆粕轉變為一些多元化的產品。」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分析預測:「減少對豆粕需求的依賴將降低進口需求,相信有1到2年時間,將完全彌補美國大豆退出後的缺口。

成本差異促新建大豆供給格局

專家表示,美國大豆出口中國成本增加,競爭力降低,將會促進新建中國大豆的全球供給格局。

過去20年全球大豆貿易增幅的85%來自我國,未來我國需求依然是推進全球大豆貿易增加的主要來源。同濟大學教授程國強分析,我們抑制美國大豆對華出口,會給世界市場一個非常激進的信號,形成所謂的貿易轉移效應。這會使中國大豆進口的來源地從北美轉向黑海地區。

同時,我國不斷擴大開放,也會吸引更多大豆生產國分享我國大豆需求增長帶來的紅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國祥表示:「通過降低亞洲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關稅,我們會進一步增加這些大豆的進口,美國的大豆到岸價格加上我們的反制關稅,這個成本提高之後,中國增加其他國家的進口,也會刺激其他國家的大豆的生產擴張。

更多新聞

監製/唐怡 主編/張天宇 李偉

編輯/郭爽

央視新

堅決抵制單邊主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新聞 的精彩文章:

老賴欠債10年不還 豪宅被強制騰房:兩百個箱子裝滿名牌
四年來,習主席倡導的中阿合作「1+2+3」取得了哪些進展?

TAG:央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