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古代傳奇:書頁上塗砒霜殺死喜歡舔手指的讀者

古代傳奇:書頁上塗砒霜殺死喜歡舔手指的讀者

相傳王世貞就是《金瓶梅》的作者。權相嚴嵩之子嚴世藩讀書的時候有個習慣,會把手指放嘴裡蘸上唾沫捻開粘在一起的書頁。王為報父仇,用砒霜(砷)混入墨汁,寫出了一本香艷露骨的世情小說進獻給荒淫無度的嚴家公子。


義大利作家翁貝托·埃科曾創作出一本類似上面傳奇故事的小說《玫瑰的名字》。一位瘋狂的本篤會修士用毒液浸泡某部亞里士多德的珍稀文獻,在一座14世紀的義大利修道院中大開殺戒,殺死了所有在喜歡舔手指的讀者。


好吧,這種的事情真的有可能發生么?

最近的研究表明的確有可能。


我們發現丹麥大學圖書館館藏中有三部記錄古代歷史的珍本文卷,其封面上含有大量的砷。書籍製作於16和17世紀。


通過一系列X射線熒光分析(micro-XRF),確認它們真的具有毒性。


熒光分析技術使用高能X射線轟擊材料,引發目標放射出帶有特徵性的「次級」輻射,最終可以得到材料成分的化學光譜。Micro-XRF技術被廣泛用於考古學和藝術領域,可以研究陶器和古代油畫的顏料構成。

之所以將這三部珍本送到X射線實驗室,是因為該館之前發現了很多中世紀的手稿碎片,如《羅馬法》和《規範法》的副本被當時的人們用來製作封面書皮。


有充分的證據表明,16世紀和17世紀的歐洲裝訂商常常回收老舊的羊皮紙。


文物學家和歷史學家嘗試一一甄別館藏中那段時期的書籍封皮。後來發現有三卷書本上的拉丁文難以辨識,因為有大量的綠色塗料遮蓋了手寫字跡。


所以我們把古書帶去了實驗室。最初的想法是使用micro-XRF穿過塗層,定位油墨中的化學元素,如鐵和鈣,生成可供閱讀的掃描文本。


但XRF分析顯示綠色顏料層是砷。該元素是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物質之一,與之接觸可能導致各種中毒癥狀,癌症甚至死亡。

砷(As)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天然金屬。在自然界中,砷通常與其他元素如碳和氫結合。這被稱為有機砷。


無機砷可能以純金屬形式和化合物形式存在,是毒性更強的變體。砷的毒性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根據暴露的類型和接觸持續時間,砷中毒的各種癥狀包括胃部過敏、急性腸炎、噁心、腹瀉、皮膚變化和呼吸道刺激癥狀。


古籍封面上含有綠色砷的顏料被認為是巴黎綠,醋酸銅(II)三砷酸鋁或銅(II)乙炔砷銅。這也被稱為「翠綠」,因為色調類似於受人歡迎的綠寶石。


古代傳奇:書頁上塗砒霜殺死喜歡舔手指的讀者
生產巴黎綠的工人身上出現的癥狀|Wellcome Collection醫學博物館

砷顏料——結晶粉末——易於製造,通常有多種用途,特別是在19世紀。


粉末顆粒的大小影響顏料顏色。較大的顆粒產生明顯的深綠色, 較小的是淺綠色。砷顏料以其顏色強度和抗褪色性而聞名於世。


過時的顏料


工業生產的巴黎綠始於19世紀初的歐洲。印象派畫家和後印象派畫家使用不同的顏料來創作他們生動的傑作。這意味著今天許多博物館收藏的作品都含有毒性。

在其鼎盛時期,所有類型的材料,書籍封面甚至衣服,都可以找到巴黎綠塗層。它們達到了美觀的目的。當然,皮膚直接暴露於毒性物質之下,也產生了不良的反應。


到了19世紀下半葉,人們已經普遍了解到砷的毒性,它不再被主要用作顏料,而是出現在田間被當作殺蟲劑。


隨著工業發展,新顏料取代了古老的巴黎綠。在20世紀中期,含砷農藥逐漸被淘汰。


就我們的古籍而言,塗抹的顏料應該不是出於美學目的。可能是為了保護它們免受蟲子的蠶食。


在某些情況下,砷化合物,如砷酸鹽和亞砷酸鹽,可能會被微生物轉化為胂(AsH 3)——一種劇毒氣體,具有強烈大蒜氣味。


圖書館將塗了毒的書本存放到單獨的紙板箱中,打上了安全標籤放在通風櫃里。我們還計劃將它們數字化以避免更多的物理接觸。當人們看到警告說本書有毒的時候,他們十有八九會以為「有毒」是某種引申出來的意思,很少會想到它就是字面上的含義!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Adobe用AI來揭穿P過的圖片
一次有點跑題的辯論:應該讓熊貓自生自滅嗎?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