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正宗東北人科普東北燒烤,自媒體你可長點心吧

正宗東北人科普東北燒烤,自媒體你可長點心吧

【文/觀察者網風聞】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就是這個,《東北燒烤地圖》

不才在下恰好是個東北人,可以說說這事兒。

-

這篇文章寫的基本是靠譜的,個別地方不靠譜,但眾所周知,幾句靠譜的話里夾雜著一句靠譜的話,比幾句不靠譜的話里夾雜著一句靠譜的話,殺傷力要強多了。

東北燒烤有時候也被叫成東北小燒烤,遼寧的話,最出名的就是錦州燒烤。有很多燒烤會打著錦州燒烤的牌子。

這個操作在東北非常常見,家常烤肉的基本姿勢,攤販不行,這麼一天下來腰就斷了。

有時候幾家朋友開心了,就在自家小區里支這麼個炭槽子,上面架個網,一群人坐小馬扎,一邊燒烤一邊喝啤酒。當然應該是有礙環境,但是其實來往的人也不是很介意,畢竟誰家還沒個燒烤的時候。別吆五喝六太擾民就行,走時候把地面收拾一下,別滿地垃圾外加吐的東西。

延生技能還有水庫燒烤,河邊燒烤,我感覺東北人特別喜歡夏天到水庫旁邊燒烤。水庫燒烤的優點是風景好,一個水庫其實就是一個大人工湖。加上水庫往往環山,更加山水如畫。收攤回家時,常見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另外,東北夏天本就不甚熱,像瀋陽市區可能還會超30°,山區基本也就二十七八度的樣子。水庫旁邊更涼快,風大,找個陰涼處放下馬扎,烤肉看水,非常快意,如果是小水庫,還可以把西瓜放裡邊冰著,或者赤腳下去走兩圈。游泳的早年我也見過,近年不太了解了。

這個在大連等沿海地區,就會變成海燒,也就是在海邊燒烤。一樣可以海水冰西瓜,然後開心了,就把人一個一個往海裡頭悠。反正燒烤簡單,有炭槽子就行,私家車一個後備箱就能裝下所有的材料。那左右在哪烤都是烤,不如找個風景好點的地方。大連星海廣場那邊甚至有出租設備的服務,你帶肉去就行。

多說一句,確實東北烤玉米是這等整棒上的,去年在觀網看到一個帖子,四川人的玉米串是按粒串的,結果來東北,點六串烤玉米,上來六個棒子,把我笑死了。

我在北京上海,玉米似乎都只分黃色的甜玉米與白色的糯玉米。但實際上,我在家吃的糯玉米與這兩種都不同,穗粒更小而外皮更薄,真正的糯玉米,咬下去之後玉米粒會在你嘴裡爆開,有清甜的玉米香氣,並且嚼起來黏糯。烤著吃不老,煮著吃也香甜。當地的叫法是「黏苞米」,不黏怎麼能叫黏苞米。

這種玉米我只在一個地方吃過,就是國X研究院的食堂,那邊的玉米經我鑒定確實是東北黏玉米,估計買的真空包裝那種。果然還是事業單位食堂選材比較良心。其他所有地方的玉米都是莫名其妙的大粒,表皮粗,顆粒硬,吃起來感覺自己像個牲口。

我家那邊的燒烤店反而一般不賣烤玉米,估計嫌烤起來慢,占烤位。烤玉米都自己支小攤,玉米刷辣醬,烤好拿乾淨玉米葉子一包,既不燙手,又清香。

晚上出去散步遛狗,買一棒邊走邊啃,清香微辣,夜風清涼,非常適意。

類似這種吧,顆粒小,扁圓或圓形,穗兒不大,有的顆粒煮熟就直接開花了

-

文章第一處提到的西部派烤肉,我在遼寧反而吃得不是很多,可能是我在遼東的緣故,遼東流行烤小串,很少這種超大簽子。

這種烤肉我在北京見得更多些,到處都是紅柳大串與烤羊腰子。並且北京的羊肉非常好吃,新鮮細嫩味道也足。雖然紅柳串和其他簽子的區別我並沒有吃出來,反正挺大一串上來,紅柳枝用刀削就,粗獷的味道是很足的。

吃這種烤肉就一定要吃羊腰子,不會吃羊腰子的人就不會吃燒烤。並且為了配合畫風外加保證鮮嫩,羊腰子絕對不是豬腰子一樣分割成串,而是要裹著外邊的板油整個烤,這樣羊腰子不會老。可能因為羊腰子小,所以裡邊的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之類也不會去除。

等到板油烤化,滋滋冒油,端上桌來,一口咬下。油脂都被烤化之後,板油會有近似焦脆的口感,伴隨美拉德反應帶來的混合著孜然、辣椒面的奇妙香氣。羊腰子則有點脆脆的口感,因為被板油裹著,往往入味不足,所以最好是連油帶腰一起咬,腰子也恰好可以中和肥油的油膩。

肥肉經炙烤之後,風味比瘦肉還要豐富十倍,會吃燒烤的人一定要吃烤肥肉,這個下文還要詳細講。

至於什麼是羊槍羊炮槍炮套餐,我年紀小我不知道啊我還是個孩子,那肯定是義和團收繳的洋人物資嘛對不對。

-

齊齊哈爾烤肉這個也比較神:

我留心看了一下,這個烤盤好像就是一個盤,然後如果那個菜不是顧客點的,那麼就是腌肉的料裡邊有香菜。腌肉料加香菜這個操作我只在一個地方見過,就是老北京炙子烤肉。感覺二者有點微妙的勾連,特別滿蒙跟清朝跟老北京風味本來淵源就深。

你們對比一下炙子烤肉:

我感覺二者之間更大的區別是排煙方式的不同。上邊那個東北的齊齊哈爾烤肉,烤盤周圍那一圈柵欄狀的孔洞應該就是排煙孔,把煙抽走。但炙子烤肉我忘了怎麼抽的了,好像是直接從烤盤下邊抽的。

齊齊哈爾烤肉這個我沒吃過,但炙子烤肉吃過。炙子烤肉的特點是肉片要薄,不像韓式烤肉吃一片烤一片,是服務員端盤上來,直接一盤子倒上去,然後幾雙筷子瘋狂扒拉,肉片十幾秒就會熟透,然後幾個人各自瓜分。

我看上邊的齊齊哈爾,彷彿也是整盤倒的,這一大堆肉山。韓式的話必須得平鋪在烤盤上,不然熟不了。

因為肉片薄,烤的時間短,炙子烤肉吃起來鮮嫩多汁。腌料不同,肉的味道也有差別,我還挺喜歡那個口味的。汪曾祺寫老北京人嗜吃烤羊肉,要一隻腳踏在凳子上,撩起衣擺吃,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炙子烤肉。

-

韓式烤肉這個基本描述是準確的,遼東多見,但燒烤界霸主我不同意,更確切地說是【廟堂】與【江湖】的區別。因為到了韓式烤肉,燒烤終於不再是飯後喝酒消閑的零食,而成為可以吹著冷氣斯文地吃上一頓的正餐了。

「東北人的沙縣」這句話是扯淡,東北人的沙縣是XX小炒XX快餐乃至XX春餅,沒有冷麵什麼事兒

和祖國的東南一樣,東北的東南,也熱愛豬肉和大米。朝鮮族烤肉的食材,也以豬肉和牛肉為主,偶爾來點雞內臟。吃朝鮮族烤肉,不以種類繁多取勝,每次去吃,就是一盤五花肉一盤牛肉,一盤腌制的五花肉一盤腌制的牛肉,再隨便來點別的,人多的話就重複疊加,五花肉牛肉五花肉牛肉五花肉牛肉,可以一直吃到人類歷史的盡頭。

這段話有對有錯,朝鮮族烤肉確實以豬牛肉為主,但種類並不止於此,東北人民又不是豬,心甘情願只知道吃肉,肉吃飽了就心滿意足,口味都不管。你當糊弄原始人呢。

「上肉的錯誤示範,上肉的正確示範」那兩張圖非常扯淡,現在烤肉店沒有這麼上肉的了。這一盤夠我在家吃三盤。.

而且這個肉也有非常大的問題,紅乎乎一片,一看就全是瘦肉。這種肉上了烤盤,一不留神就會變干發柴。吃半盤子你腮幫子就受不了了。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肉筋」,我也不知道是牛的哪個部位,總之肥瘦相間,瘦多於肥。樣式接近於這張圖右上角那一盤子。烤的時候,肥油被逼出,滋養瘦肉,香氣融合,這樣的肉片才不會柴,不柴的肉片才是有自我要求的肉片。

並且現在的調劑花樣還是蠻多的,並且兼容並包,日韓不忌,像我的一大愛好就是在韓式烤肉店裡點一盤烤多春魚。文中提到了金針菇和酸菜,這個可以有。另外還有烤地瓜片和土豆片,經典項目,地瓜片烤出來尤為甜糯。

文中竟然沒好好寫一筆烤五花肉,你寫朝鮮烤肉不寫烤五花肉,你有沒有吃過朝鮮烤肉。

所以說我為什麼討厭一些自媒體人士瞎胡搞,坐在家裡百度一下就敢寫這種文章,連烤五花肉都沒吃過一口,你殘缺的人生有什麼資格支撐你信口開河。

啊,說回烤五花肉,這個應該是韓式烤肉我覺得最精華的部分,五花肉一定不要腌過,就是一片一片的上烤盤。肉片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太薄了烤完就沒了,太厚半天烤不透。

烤盤不同區域的火是不同的,因而要有不同的安排。牛肉牛舌這種需要快火鎖住汁水的,放在當中,地瓜雞翅多春魚放在旁邊,五花肉則介於二者之間,用適當的火候烤出肥油來,直到肥肉的部分變成半透明狀。拎起一片,放在生菜上。

烤五花肉必須一定千萬要包菜吃。包生菜是最常見的操作,夏季的時候我更喜歡包蘇子葉,白蘇的葉子,手掌大小,背部毛絨絨,辛辣芳香。一片五花肉,一塊生菜,另外一定要放蒜,沒有蒜的包五花肉是沒有靈魂的。正宗的店一般會給你上一個小碟,裡邊有蒜和青椒塊,就用蒜片沾上送你的紅色的韓式大醬,包在菜里,一同送進嘴裡。

那真是升天的一口,無上享受。比起這一刻的多巴胺,有多少苯並芘誰在乎呢。

吃過烤肉,一般還會幾個人分一碗冷麵溜溜縫。不是人吃飽了非要點,而是一碗冷麵實在是太多了……

當然,夏天吃冷麵也是一項日常操作,兌好吃的冷麵湯的秘訣在於加泡菜湯,據說講究的底湯會用牛肉湯,然後醋一定要用白醋。吃冷麵,我最喜歡配辣魚,也就是辣腌的明太魚上屜蒸熟。

大概長這樣,當天現做現賣,醬多但其實不辣,非常鮮美

講道理東北這邊的朝鮮人真挺多,狗肉館我也是三天兩頭的見,包括在瀋陽。

但關鍵問題是,瀋陽不是盛京么,滿族人的大後方。。

滿族人按道理不吃狗肉的,因為傳說努爾哈赤當年被追殺,躲到田地里,於是追殺他的人放火燒荒,以為努爾哈赤被燒死,便回去復命。但實際上當時有一條大黃狗(大黑狗?記不住了)趴伏在他身上,救了他的命,所以滿族人就感念,不吃狗肉。

反正我認識的滿族人吃狗肉都吃得挺開心,這個延伸出去就太廣了,這帖子講美食的,大家就權當聽一樂呵吧。

我在家時一年也去吃幾次狗肉,其實蠻好吃的,狗肉顏色發黑,口味比較重,有點腥膻氣。但是狗肉鍋的湯特別好喝,乳白色,裡邊加干白菜和大豆腐,這兩樣滾得越久味道越鮮美。然後狗肉要蘸狗醬,不知道是什麼,反正一種辣醬,沾了就不那麼腥膻。至於動保或是宗教啥的,大家完全沒這個概念,也沒見過誰到狗肉館附近抗議的,你愛吃就吃,不吃別礙著別人吃,未知事人,焉知事狗。

我家養狗,我也吃。我家狗也吃。

-

錦州燒烤這節,終於來到我最熟悉的燒烤店了……

我大學同學有錦州人。對於錦州燒烤那叫一個熱愛,三天兩頭髮朋友圈,別說看著是比我們家這邊的好吃一點。

無論是西部世界的牛羊肉串,還是農耕地區熱愛的五花肉,還是日式燒鳥里才會出現的烤雞皮、烤雞軟骨、烤雞肝,還是本應該拿來燉的茄子、土豆、豆角,錦州人都能拿來烤。連花捲都烤。在普通燒烤店,串被分為葷與素,而在錦州燒烤店,串被分為牛類、羊類、豬類、雞類、鴨類、海鮮類,甚至能抽出時間,給你炒盤蟶子。

這個基本沒跑偏,但誰規定了烤雞皮雞軟骨就只能是日式燒鳥,遣詞造句純屬胡寫。不過是愛吃,就拿來烤了,哪那麼多拿來主義。

炒蟶子那更是家常便飯了,哪家燒烤店不炒香辣蟶子就不要營業了,下麻辣燙速食麵做麻辣拌更是必備技能,這也值得一提。

你要在臨海城市,炒蟶子算什麼,烤扇貝烤生蚝烤大蝦乃是家常便飯,還會給你生拌嘎巴蝦。

烤肉的滋味不必提了,其實所有東西烤起來都非常非常好吃,包括素菜,這裡另外一個這小編沒怎麼吃過燒烤的佐證是,他裝模作樣羅列了一大堆,竟然沒提烤韭菜、烤金針菇和烤菜卷。

烤韭菜也算是人手必點一份,每個顧客的桌面上總有那麼一張綠油油的烤盤。

烤所有素菜的奧義是一定要多刷油,不然很快就會幹會糊,因為素菜自己本身不出油。這也是我之前一直強調烤肉一定要肥瘦相間。

烤素菜一般刷店裡自己調的辣醬,以蒜蓉辣醬為基底,可能加啤酒,白糖,孜然種種。韭菜鮮辣,金針菇口感特別,烤菜卷是最搭辣醬的。一般是干豆腐卷香菜(外省人豆腐皮干豆腐不分,常令我費解),穿成一串,烤乾了外皮的干豆腐配合香菜和辣醬的滋味,非常巴適。

烤土豆和烤豆角都是小菜一碟,烤茄子是最好吃的,技巧性也最強。

具體來說,烤茄子並不是【烤整個茄子】,而是將整個茄子作為一個容器,來烤裡面的茄子瓤。烤的時候,就將整個的茄子放在篦子上,然後盯著,這時茄子受熱,瓤會滲出汁液,就利用這一點茄子汁,以茄子皮為鍋,將所有茄子瓤慢慢煮熟。

所以,盯到它表皮皺縮,突然輕輕「噗」地一聲,釋放出一股熱氣,這時就證明茄子熟透了。將熟透的茄子順著褶皺一分為二,抹上蒜蓉辣醬,灑上碎的蔥蒜和香菜,再烤一小會,就可以上桌。吃的時候,要把茄子瓤和作料拌勻,用筷子夾出來吃。賊好吃!!!!!!

至於烤小串,烤脆骨,烤魷魚,大家都覺得好吃的我就不多說了,寫到這裡還想起一個好玩的東西,就是生吃小肉串。

這個東西前幾年特別流行,但近年可能大家比較在意寄生蟲,加上燒烤店普遍不太乾淨,就漸漸少了。

生吃小肉串,就是把豬肉條切成大概半個小指粗細長度,穿在細細的小竹籤上,吃的時候蘸一種自己調的辣醬,這個辣醬跟狗醬有一點像,比較稀,跟蒜蓉辣醬不同。寫到這我才發現東北人好像特別喜歡各種辣醬……

吃的話就是生肉的味道,不腥,生的東西普遍有一種格外的鮮甜細嫩。

再說生的東西,我又想起韓式料理有一道生拌牛肉。拌的時候要加辣醬和雪梨,這個也好吃,甜辣口。

啊突然覺得我長到現在還沒發寄生蟲是人類的奇蹟。

-後記,一點題外話

這篇文章我一開始看了其實挺不高興的,所以想寫一點東西來正本清源。

剛道理,最近動不動什麼東北奢侈品地圖,東北燒烤地圖,喊麥快手小混混,金鏈子手錶鍋蓋頭。這篇文章倒還好,感覺寫得還算客觀,雖然有那麼一點點的大驚小怪。

我就想說,你們能不能不要老是大驚小怪的。東北人又不是外星人,沒有三個腦袋兩個鼻子,不過是經濟差了點,連帶著民眾素質沒那麼高。並且本來就不是非常開化的地方,不可能像上海這般洋氣,領全國之先風,但是全國的中小城市其實都一個德行吧。

武漢人街上大罵「國標滋養」無人吐槽,東北混混一上街,全網沸騰。那古惑仔又不是在東北拍的。

自媒體一群宵小,仗著手裡有支筆,別的不敢寫,動不動以作踐東北人為樂。

上海人吃個薺菜餛飩,都是風味別緻。東北人吃個大拌菜,就是茹毛飲血。

東北人吃你家大米了,礙著你什麼事了?

想當年全國學雷鋒,雷鋒就是被調去撫順的。鐵人王進喜,黑龍江大慶的。

共和國長子什麼的就不多說了,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現在遼寧要放開二胎,為什麼遼寧的老齡化最嚴重。你們看看東北當年的獨生子女生育率,全國不知道多少省份偷著生兩個三個,可我從小學到大學,幾乎就沒遇見過有兄弟姊妹的東北同學。

東北一朝覆落,是個蒼蠅都要來叮口血。你們也配。

非虛構寫作,寫點正經的。開不出方子,就把嘴閉上。

陰陽怪氣,東北人沒義務當你們調笑取樂的素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每日軍情:中國海警喊你來圍觀巡航釣魚島 美軍增購「魚鷹」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