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隱形懶惰父母」,是你嗎?

「隱形懶惰父母」,是你嗎?

[關注我們,做最酷炫的父母]

作者: BP

編輯:BP

* 「隱形懶惰父母」的概念靈感源自當紅網路名詞「隱形貧困人口」。

BP這樣定義「隱形懶惰父母」:

「表面上,焦慮子女教育問題,積極奔走於各大輔導中心,但實際上,把教養責任寄託於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而不是認真學習科學教養知識,提升自我養育水平,沒有親力親為家庭教育,為孩子樹立好榜樣,與之共同成長的父母。」

舉一些實際的案例:

隱形懶惰早教:跟風上早教班,父母不花時間學習早教知識,科學高質量陪伴幼兒。

隱形懶惰學前教育:報名各大學前教育機構,而不認真了解孩子身體,智力發育規律,揠苗助長。忽視科學的家庭教育。

隱形懶惰教養:只生不帶(或者沒時間帶),把孩子給長輩或者保姆長期帶;孩子入學之後,將教養責任「無條件」託付給學校,認為學校應全權負責。

。。。

現在的父母為子女的教育,可謂耗盡心血。

喝進口奶粉,

買學區房,

上國際學校,

報早教班,鋼琴班,課後補習班,各類花式培訓班。。。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自家孩子成為大家眼裡「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們卯足了勁兒,拼得大氣不敢喘。

這麼看來,父母們在孩子教育上是很積極,很重視,絲毫沒有懈怠情緒的,反倒會把自己逼得每天都在焦慮中惶惶不可終日。

可是這樣的父母恰恰又是懶惰的父母。

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不是早教班,也不是國際學校,而是父母本身。

幻想用錢去解決子女教養問題的父母,尋找到的不是什麼教育的捷徑,反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用錢就想解決教育問題,這個想法本身就很偷懶。

烏克蘭有個叫馬卡連柯的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漫長的為人父母之路,如果只是「傾家蕩產式」地為孩子提供最好的養育,教育資源,而不是花時間掌握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反思自己的言談舉止,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那麼,

你家的孩子,最後很可能就變的和你一樣。

孩子遺傳了你的基因和相貌,當然也複製了你的談吐,學識,氣質,價值觀。。。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

就是希望藉由這種方式強調自己的存在,

並試圖得到父母手中擁有的權力。

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愛所使出的手段,

深深影響了其性格的養成。

試想一下,

如果你們是那種下了班就在家打遊戲,玩抖音的父母,那想讓孩子變得愛看書,就顯得有些可笑,因為孩子平時從你身上學到的是:有時間就打遊戲玩抖音,而不是有時間看看書。

如果你們是精緻的利已主義者,那孩子不太可能有什麼情懷去做些自己想做卻「看似無用」的事。

孩子成長過程中獲得語言的途徑很大一部分是每日與父母的交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很多東西學校是教不了的,但孩子在家裡卻都學會了,比如情緒表達,講話方式,親密關係,禮貌用語。。。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不摻一點假。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你最好先試著成為那樣的人,如果自認為已經錯過了成為理想中人(比如好學歷)的際遇和條件,那麼至少從生活習慣,道德品德,為人處事等等方面開始改變,這些是你力所能及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

就比如,你希望孩子多讀書,那家裡首先得有書,然後大人也得有閱讀的習慣,家庭有閱讀氛圍。

如果你身上沒有那些你希望孩子能擁有的東西,那麼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吧

所以才說,做父母,養孩子,大人其實是和孩子一起長大的。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重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是「重生」的過程

好的教養不在學校,就在你和孩子身邊。

好的教養也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

它需要的是,在為人父母方面,你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能量,潛移默化般言傳身教給孩子。

這是一門必修課,別人也無法代勞。你偷懶一次,收穫的是一時的輕鬆解脫,失去的可能是一個理想中的孩子。

只顧幫孩子花錢爭搶資源的父母不是不積極的父母,但如果只是這樣,

同時也是「懶惰的父母」。

在家庭教育上「懶得親力親為」,卻寄期望於培訓班和學校,來交換一個有教養,有學識的優秀孩子,這是不可能的。這種「偷懶」帶來的「家庭教育缺失」,在孩子身上落下的印記是不可磨滅的。

花些時間和精力把自己打造成理想的父母吧,多掌握些養育的科學知識,多些高質量的陪伴,言傳身教,這樣你才能收穫一個理想中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eParents 的精彩文章:

TAG:BePar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