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的光頭,馮小剛的牙
因為《我不是葯神》,徐崢又火了一把;因為崔永元怒懟,馮小剛也又火了一把。
同樣是火,性質卻不一樣,一個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一個只是燃燒了自己。
他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咱們來公號「立德讀書會」,慢慢道來。
1990年,徐崢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那時的徐崢,除了記憶力好,會講故事,還有一個傲嬌的資本:一頭烏黑、靚麗、茂密的長髮。
對,你沒看錯。上大學時,徐崢還做過髮型模特呢!
可是,上天總愛捉弄人,你喜歡的偏偏要拿走。對於徐崢來說,他的磨難就是從掉頭髮開始。
據小陶虹講,徐崢上大二時,父親突然過世,母親在法國,他一個人實在承受不了這樣的家庭變故,頭髮迅速脫落。
我也在脫髮,完全能體會到徐崢的那種感覺。不過,我已經37歲,彼時的他還不到弱冠之年,就沒毛了。
他不甘心,努力、掙扎,姜水塗滿腦袋,生髮水天天用。可是這麼折騰也沒效果,換來的也只是大家的嘲笑。
1991年,當上海的徐崢還在拯救頭髮時,北京的馮小剛早已搭上了葉京和王朔。
雖然他還是個美術設計師,但是已參與了兩部挺有名的電視劇,《便衣警察》和《好男好女》。
當時馮小剛也沒有別的標籤,最讓人難忘的就是,那口錯落有致的牙。
頭髮一直是徐崢的痛,為此他受盡了屈辱和嘲諷。
為了遮住頭,他開始戴各種帽子。有一次,帽子掉了,頭髮豎起來,把一個騎車的路人都嚇得摔倒了。
他絕望了,然後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剃光頭。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說:看著地上那一撮撮的頭髮,真有種了斷紅塵的感覺。
剃完後,他摸著光頭,心情豁然開朗。曾經那麼大的困擾,原來輕而易舉就解決了!
沒頭髮就沒頭髮,剃個光頭不就可以了!沒有頭髮也可以當個好演員呀,比如陳佩斯,比如葛優。
他釋然了。
雖然說20歲就禿頂不是好事,可是抱怨也沒有用呀,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必須得接受。
你的心態變了,困難可能就消失了。
徐崢接受了命運,命運卻沒有放過他!本來,他一心想當影視演員,但一直沒有人找他拍戲。
1994年,大學畢業後,他只好去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一邊排練話劇,一邊等待機會。
轉眼間,5年過去了。機會終於腆個大肚子、晃晃悠悠地來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要扮演豬八戒。
剛剛邁入新世紀,人們的接受能力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當古裝劇《春光燦爛豬八戒》出來後,很多人還是嗤之以鼻。
什麼玩意兒!
起初,徐崢也是拒絕的,讓我演個豬?!
後來仔細想想,算了吧!自己都27歲了,有人找演戲就行,多大的事兒呀,不就是把心理的頭髮也剪掉嘛!
沒想到,正是這一轉念,他就紅了。
大街上,廣場上,飯館裡,廁所旁,走到哪,都有人叫他「豬八戒」。
這部戲公映13年後,徐崢的老鄉周立波還曾罵這樣罵他:「小弟弟,你扮豬挺像,扮人挺囧。」
可見這個角色多麼深入人心。
論顏值,徐崢勝出;論倔強程度,馮小剛勝出。
從那口參差不齊的牙上就能看出來,馮小剛有多犟!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狐疑:馮小剛這麼大的導演,那口牙為啥就不整整呢?
整牙對於娛樂圈來說是家常便飯,很多明星因為整牙彷彿換了一個人,比如Angelbaby、楊紫、林心如等等。
可馮小剛就是不整,還抽煙,那口牙,嘿,真夠瞧的!
人家現在是腕了,也沒必要整了。可是2000年以前,他也沒啥名,怎麼就不捯飭捯飭呢?真是猜不透。
反正,憑藉這股子軸勁兒,馮小剛整出名了。
《編輯部的故事》是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起初,王朔和馬未都是編劇,後來馮小剛愣是摻和進去了。
1993年,他又和鄭曉龍執導家庭倫理劇《北京人在紐約》。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可是你卻並不在意,你不像是在我夢裡……」這首主題曲被劉歡一唱,紅遍大街小巷。
對馮小剛來說,真的就是像是在夢裡。此後,他的事業簡直開了外掛:1995年執導愛情劇《情殤》,1996年,和王朔執導喜劇電影《冤家父子》。
1997年,執導喜劇電影《甲方乙方》。
這部電影太牛了!結構上,採用小品串聯式;概念上,中國內地電影史第一部賀歲片;票房上,中國內地賀歲檔期票房冠軍。
這還不算,後來的《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聲嘆息》三部電影,徹底給他封了神。
那口別具一格的牙,笑得格外燦爛。
1993年,對於馮小剛來說,意義非凡。
因為他認識了徐帆。
那時,徐帆被同居男友王志文趕了出來,馮小剛一看,機會來了!
但徐帆對馮小剛的印象不好,長得不咋地,還太招搖。
也是,當時徐帆名氣可是遠大於馮小剛,而且馮小剛還沒離婚,你想這難度有多大?
然而,馮小剛的牙雖然不好看,但嘴兒好。
好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那張嘴,曾經把王朔忽悠得找不著北,如今又把徐帆弄得暈暈乎乎。
就這樣,1999年9月19日9點19分,馮小剛才終於娶到了徐帆。
相識到結婚的這6年,也是馮小剛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的6年。
2016年1月15日,馮小剛髮長微博,深情表白妻子徐帆:「一句話,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三生有幸的還有徐崢。
雖然演完豬八戒後,徐崢已經很紅了,但他依然不自信,怕別人開他的玩笑。
豬八戒和光頭都是他的敏感詞。
就是在拍《春光燦爛豬八戒》時,徐崢認識了陶虹。同樣,那時候陶虹的名氣也比徐崢大很多。
因為經常接觸、聊天,他們就成了朋友。在徐崢窮追猛打中,2003年,他們終於結婚了。
和馮小剛一樣,此後,徐崢的演藝事業也越來越好。
2004年,參演並導演《李衛當官2》;2006年,在超牛電影《瘋狂的石頭》中客串反派馮董;2010年,搭檔王寶強主演喜劇片《人在囧途》。
2012年12月,徐崢自編自導自演喜劇電影《泰囧》,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票房過10億的華語電影,首位獲得泰國總理接見的中國導演。
憑藉《泰囧》,徐崢躋身導演大V行列。
回首過去,徐崢說:我能走到今天,是因為妻子陶虹「旺夫」,是她成就了我。
1997年,受馮小剛電影《甲方乙方》影響,王中軍和王中磊搞起了華誼兄弟。緊接著就投資了馮小剛電影《沒完沒了》,獲利近5000萬元。
「正是馮小剛這部片子,讓我看到了希望。原來電影並不是都賠錢,有的是可以賺錢的。」
此後,男嘉賓王中軍就牽住了馮小剛的手。
20年來,馮小剛成億元票房導演了,華誼兄弟也進入影視公司第一梯隊了。
這中間,馮小剛曾因利益而短暫離開過。不過,後來雙方又簽了新合同。2014年,華誼20周年慶典時,徐帆曾透露,馮小剛持有的華誼兄弟股票已套現2億多元。
雙方都很滿意,後來就捆綁在一起。
這樣,馮小剛懟天懟地就不難理解了,罵孫海英,罵影評人,貶損王健林,誰影響我的票房,我就向誰呲出獠牙!
崔永元怒懟馮小剛和劉震雲事件,也不難理解了,因為誰都無法阻擋,他們對票房的嚮往。
類似的問題,徐崢是怎麼處理的呢?
《泰囧》當時創了票房紀錄,收入12個多億。可是,忙裡忙外、累死累活的徐崢,卻只能拿到導演費用和老闆的10%利潤分成。
這麼辛苦,還賺不到錢,咋辦?
徐崢可是很聰明的,當他再拍《港囧》時便跟投資方談,要拿到電影的票房收入。也就是說,獎金得是浮動的,票房高,得到的也高,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積極性呀!
最終,徐崢憑藉《港囧》掙了1.5億元人民幣,外加18億港元。
後來,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上海真樂道影視文化工作室、上海徐崢影視文化工作室,還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手段,成為好幾個公司的股東。
與馮小剛不同的是,徐崢的話語權和決定權更多。
連黃渤都說,「他那個大奔兒頭,原來裝的都是智慧啊」。
徐崢也固執,但固執體現在對電影的不斷探索。他更靈活,因為很多事在他看來,不過是「再剃一個光頭」。
當話劇演員,當電視劇演員,當電影演員,做導演,做老闆,現在又做起了監製和製片人。
僅2018年上半年,他監製的《幕後玩家》和《超時空同居》都已獲得好評。
下半年一開場,他和寧浩監製的《我不是葯神》橫空出世,口碑炸裂!僅上映當天,就有204篇相關內容的文章閱讀超10W+。
放眼導演界,徐崢年齡不大,輩分不高,但是眼界之開闊,格局之高,很多人難以望其項背。
當馮小剛還在為15年前的電影《手機》拍續集時,徐崢已經開始做各種監製、培養導演新人了!
《超時空同居》的蘇倫,《幕後玩家》的任鵬遠,《催眠大師》的陳正道,《我不是葯神》的文牧野。
很多人都認為《我不是葯神》的導演是徐崢,他特意發文澄清誤會,並為80後導演文牧野站台:「他是天生要做導演的人,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新導演。」
在這方面,徐崢功勞真的很大,他用自己的光頭照耀了年輕導演的路,這才是眼下中國電影最需要的。
而馮小剛卻還用一口鋼牙咬著遮羞布,就是不言語,儘管被小崔打得一臉血。
徐崢和馮小剛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他們都是做喜劇的,都曾創過票房記錄,都很接地氣。
不同的是,徐崢喜劇很斯文,他說你得具備比別人更高的智慧才能幽默;馮小剛喜劇很狡黠,他說不同類型喜劇沒有高低之分。
他們起步都很低,都遇到了旺夫的女人,妻子價值觀也很相似。
不同的是,徐帆護犢子,她說自家是男人也不吃虧,能佔便宜就占;陶虹更獨立,她說形式忠誠和內心忠誠是兩回事。
還有更多的不同。
馮小剛曾說,其實我挺想把觀眾弄哭的。他沒做到的事,如今徐崢做到了,《我不是葯神》讓很多人都哭了。
還有兩件事。
一是《泰囧》大火後,馮小剛發微博說,「買票看了,也樂了,恭喜徐崢贏了票房。我也是打那兒過來的,路還長,再接再厲。」
徐崢回復道:謝謝小剛導演的支持和鼓勵,在這個領域我是個小學生,希望大家不要只以票房看待我的電影。
一個酸溜溜,一個坦蕩蕩。
二是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馮小剛開炮:「中國怎麼這麼多垃圾電影,還不是因為有那麼多垃圾觀眾。你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
最近,徐崢在一次採訪中說:有人會把出不來好作品的原因怪在觀眾頭上,那是因為你沒有把這樣(《我不是葯神》)的產品放到他面前,大家都需要靈魂被觸動。
站位不同,目的不同,格局不同,看待事物當然也不同。
今天,他們境遇之所以大不同,原因也很簡單:
畢竟,一個靠腦袋,一個靠嘴炮。


※世界盃八強,原來就是過海的八仙!
※《我不是葯神》暗藏六重困境,你看出來幾個?
TAG:立德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