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黃庭堅一首詞豪邁傲兀,老當益壯,氣勢不遜於蘇東坡

黃庭堅一首詞豪邁傲兀,老當益壯,氣勢不遜於蘇東坡

人生順境時,常常一馬平川、勢如破竹,但也容易鋒芒畢露、腹背受敵。逆境時則處處險山惡水、深溝暗崖,也可能悲觀消沉、一蹶不振。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韌。明代思想家洪應明也說,「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滿前盡兵刃戈矛,銷膏糜骨而不知。」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經歷過逆境中的磨難,有人無法承受,也不願同流合污,如屈原、賈誼等。也有很多人堅韌不拔,淡然面對,如劉禹錫、蘇東坡等。宋代詞人黃庭堅也是一位不屈不撓的才子,下面的一首詩就表明了他的心跡。

定風波 黃庭堅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台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注釋:

1、霽:久雨初晴。鬼門關,即石門關,在今四川奉節縣東,兩山相夾如蜀門戶。

2、氣岸:老當彌堅的氣概。顛:頭頂;華顛,白首的意思,指年老。兩謝:指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謝瞻、謝靈運。

3、戲馬台:徐州古籍,最早由西楚霸王項羽修建,很多文臣武將都曾來此弔唁,並吟誦詩詞。

譯文:

黔中一帶陰雨連綿,彷彿天漏了,久居家中猶如困在一艘破船上。終於雨後放晴,又逢重陽佳節,蜀江之畔,暢飲狂歡。

不要取笑,我年邁卻不減豪氣。請看有幾個老翁頭上插菊花?填詞堪比在戲馬台南賦詩的兩謝,騎射直追古時風流人物。

黃庭堅是蘇軾的得意弟子,但是蘇軾寫詩氣勢磅礴,恢宏大氣,一般人無法模仿。而黃庭堅雖然師承東坡先生,卻有自己的特點,他的詩詞思路清晰,條理分明,便於學習,所以其追隨者很多。蘇軾也誇獎弟子的詩文是「瑰偉之文,妙絕當世。」

但是黃庭堅一生卻多次被貶,還曾被污衊為幸災謗國,並以此罪名羈管廣西宜州,並最終客死他鄉,在此結束他凄慘的晚年生活。這首詞是作者被貶謫黔州期間創作的,反映了他在窮困險惡的處境中,不向命運屈服的博大胸懷。同時也通過重陽即事,抒發了詞人老驥伏櫪、窮且益堅的樂觀精神。

上片前二句寫黔中氣候,陰雨連綿,遍地是水,久困居室,不能外出。通過「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詞人形象生動地表明綿綿秋雨讓人不堪其苦。「似乘船」本是足不出戶的意思,這裡又影射仕途環境的險惡。後三句轉寫重陽放晴,登高痛飲。「鬼門關外蜀江前」,作者用其險峻來反襯自己淡然處世的胸襟,頗有幾分傲兀之氣。

下片前三句先寫賞菊,古人在重陽節有簪菊的風俗,但老翁頭上插花卻不合時宜,作者借這種不同凡響的舉止,描繪不服老的氣概。作者不但照例飲酒賞菊,還要騎馬射箭,吟詩填詞,其氣概直追古時的風流人物。詩文一氣呵成,如滔滔江水,汪洋恣肆,將詞人的豪邁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家都非常熟悉蘇軾的那首東風波,我們也在一起比較一下。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兩相對照,雖然學生的作品從藝術價值上無法超越導師,從禪意上也沒有先生的高妙,但是黃庭堅的作品在聲勢上更加磅礴大氣,從情感上也更加貼近生活。先生是借景抒懷,表現其不畏逆境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弟子是托物言志,傳達出老而彌堅的自信和恬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黃庭堅的這首詩構思巧妙,行文變換有序,說理髮人深省
十首描寫湖泊的古詩詞,春風湖上亭,高雲辨雁行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