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興的中國夢真真的近近的

復興的中國夢真真的近近的

圖為二一六年十月十七日,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圓夢園廣場舉行。

(來源:國防部網)

圖為二一八年春節期間,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中國春節廟會上,觀眾拍攝舞龍畫面。

馬丁·薩巴拉攝(新華社發)

轉型:拉動了世界

浙江慈溪,一家名為「旭誠電器廠」的工廠車間里,多台智能化的機器正在有序作業,年輕的「80後」老闆張旭東穿行其中,手機上不時跳出提醒,又有新的客戶下單了。

20多年前,這裡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一群工人圍著一張長桌,忙碌著組裝剃鬚刀,四周無序地堆放著裝貨的紙箱,讓本就擁擠的廠房顯得更加凌亂。幼年的張旭東在這裡長大,並在幾年前接過父親衣缽,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創二代」。

在一些人眼裡,張旭東是幸運的,因為父親已經為他打下了不錯的事業基礎。但張旭東知道,從來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市場飽和了,人工成本高了,顧客對於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難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

這幾年,張旭東做了三件父親當年沒做過的事。

第一件事是將更有技術含量的空氣凈化器納入產品線,並設立產品研發部,將銷售額的5%用於研發。「過去,所謂生產,就是在市場上買一件產品,仿造一下。」現在可不行。張旭東要求,自家的產品必須有屬於自己的創新和賣點。

第二件事是在京東、天貓等電子商務平台開設網店。最初,張旭東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但很快就嘗到了「互聯網+」的甜頭。「網店開了一個月,就來了好幾單生意。以前銷售全靠我們自己一家家地跑,而且主要集中在附近的城市,現在我們搭好了平台,客戶就會主動找上門,最遠都賣到過新疆。」

第三件事是加入當地中小微企業創業者聯盟。企業想轉型升級,怎麼轉?如何升?大家開始心裡都沒什麼底。加入聯盟後,政府定期組織相關的講座,會員們也會時常舉辦沙龍交流經驗。沒多久,一個個「金點子」就在一次次思維的碰撞中迸發而出。

從追求量到追求質,從粗放型到集約型,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浪潮中,張旭東是其中的一個水滴,他身上折射的是中國企業求新求變的無窮活力。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令世界驚艷,中國的經濟轉型魄力更令世界驚嘆。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最寶貴的經驗之一,就是不斷改革,以此激發活力。發展中出現的挑戰,要用更高質量的發展來應對,要用更堅定更深入的改革來破解。而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已在路上。

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期的當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世界。讓世界欣慰的是,中國的經濟消息總是積極而可喜的。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刊文稱,中國的經濟結構改革正在取得成效,世界經濟將從逐漸轉型的中國經濟中獲益。

而在英國路透社看來,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

創新:改變了世界

德國柏林,演講台上,林東拿起手機,點開一段視頻。畫面中,水輪機快速旋轉,持續不斷的隆隆聲響通過麥克風響徹全場。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LHD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我現在播放的是此刻它在中國東海的實時運行情況。它發出的每一度電都沒有任何碳排放。」林東話音剛落,現場一片驚嘆,緊接著在場外國觀眾爆發出熱烈掌聲。

這一天是2017年6月1日,這一幕發生在中德創新合作發展論壇上,這一次是林東團隊的潮流能發電項目首次登上國際舞台。這一切都深深印刻在林東的腦海之中,成為他最為自豪的一段回憶。「這是中國創新,是我們做出來的、拿得出手的創新。」

如今,林東及其團隊研發的這座總規模達3.4兆瓦的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已經持續發電超過13個月,併入國家電網的發電量數據是68.8萬千瓦時。無論是持續運行時間,還是機組規模,都遠超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

這樣領先的成績,林東17年前出國留學時,是怎麼也不敢想的。那時,國外的一切於他而言都是新鮮的、先進的。「當時,中國和西方的科技差距實在太大了。」

不過,羨慕歸羨慕,林東並沒有泄氣。因為他知道,「全國上下鼓足一口氣,願意把最好的人才、資金、技術、政策投入科技創新領域,一定要把中國打造為科技強國」。

正是這樣如火如荼的科創氛圍,感染了從小就擁有「科學夢」的林東,並促使他選擇學成之後回國發展,最終在清潔能源科技領域獨佔鰲頭。

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林東絕不孤單。近年來,越來越多海外高層次人才為中國的創新活力所吸引,紛紛來到中國,投身科創熱潮。

中國帶給世界的驚喜層出不窮。「神舟」飛天、「蛟龍」下水、「悟空」升空、「天眼」建成、C919成功首飛、「復興號」擴容提速……不勝枚舉的科技成果向世界做出最有力道的宣示:中國科技悄然崛起,中國創新勢不可擋。

更為宏遠的目標已經確立——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現在的中國,留給世界的印象,是高科技的「中國智造」、高質量的「中國創造」。「中國正迅速成為科技創新大國。」美國CNBC網站刊文稱,不同於一度以廉價製造業聞名,中國已是創新的主導力量。美國《福布斯》網站也認為,近年來,中國通過一系列政府支持的計劃加強人才培養,投入巨資建設科技園區,憑藉諸多舉措加速從世界製造中心向全球創新中心轉變,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確立了更接近中心的地位。「大艦巨炮」,《日本經濟新聞》這樣形容中國的創新能力,並稱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創新領袖的道路上前進。

文化:豐富了世界

南半球,澳大利亞,悉尼,春光正好。

周末,一群二三十歲的黃皮膚黑眼睛年輕人,在空蕩蕩的停車場忙忙碌碌。另一廂,媽媽們負責燒菜做飯,爸爸們負責製作道具。收拾妥當,大家各司其職,開始排練。

仔細聽聽,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他們在排《雷雨》。

這是1987年的一天。

「那是我到澳大利亞的第一年。因為對祖國的思念,我們自願出錢出力出時間,編排了話劇《雷雨》。」回憶起當年排演話劇的情景,余俊武感慨不已。他說,沒有資金,就利用周末沒人用的停車場;沒有道具,就自己動手做。

大家的熱情給余俊武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說:「30多天的排練,兩場演出。當時我就覺得,海外遊子對中華文化的渴望已經深入骨血。」

不過,當時他們這樣的文化活動還基本屬於自娛自樂。「我們演出租用了一個可以容納500多人的劇場,觀眾80%是華人,另外20%則是我們邀請的嘉賓。」

31年後的今天,與當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余俊武帶領的悉尼華星藝術團旗下已經擁有48個團,2000多人,在當地頗有名氣:一年有25場大型活動,觀眾可達30多萬人次,而且60%是非華語人群。「如今,中華文化在澳大利亞已經很受關注。澳大利亞總理已經連續四年出席中國新年燈會。在燈會上,我們每天有3場演出,觀眾如潮。」

潤物細無聲中,中華文化在傳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華文化的魅力日漸顯現。在中華民族追求復興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文化復興」。

在國內,國學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日益強化,不少社會人士重拾尊古學儒之風,各類國學講堂在各地先後興起;作家和藝術家們越來越喜歡從中華文化寶庫中汲取靈感和能量;提倡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國產動畫片和漫畫書更受市場歡迎;傳統手工藝品開始復興。

英國《經濟學人》注意到,中國政府表達了將文化產業打造成一個經濟支柱的意圖,建設一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目標。

在國外,「和為貴」「和而不同」儒家理念向世界詮釋的中國形象、游泳名將菲爾普斯身上的暗紅色拔罐印子、令人垂涎欲滴的中華美食……中華文化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綻放。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春節在海外受歡迎程度的變化很能說明問題。美聯社指出,「幾十年前,中國春節對中國以外的地方鮮有影響。但是,隨著中國取得巨大的經濟影響力,在講漢語的地方擁有巨大文化意義的中國春節,影響力更加突出」。美國《洛杉磯時報》說,中國新年曾僅限於唐人街和華人移民家裡,如今進入美國主流,從紐約林肯中心到好萊塢街頭,對春節的慶祝出現於體育廣播甚至飲料包裝上。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華文化的光彩越來越奪目。

反腐:折服了世界

6月22日傍晚,一則消息赫然出現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上——「百名紅通人員」賴明敏回國投案,並主動退贓。至此,「百名紅通人員」已到案53人。

萬里之外的美國紐約。幾乎同時,梁冠軍在網上看到這則消息,不由拍手叫好。在此之前,他負責的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下屬215個會員單位已經多次聯名寫信,呼籲美國政府向中國遣返「紅通人員」。

原來,梁冠軍所生活的紐約一度是不少「紅通人員」的潛藏地。他還記得,早年,一些外逃貪官躲到國外,以為這樣就可逍遙法外,因此態度十分囂張。

然而,事實證明,他們完全低估了中國正風反腐、追逃追贓的決心與力度。2015年3月,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召開會議,決定4月啟動「天網」行動。同年9月,「紅通人員」楊進軍被從美國強制遣返回國。次年11月,「紅通人員」頭號嫌犯楊秀珠主動回國投案自首。

「現在,在中國政府的高壓之下,越來越多『紅通人員』選擇主動回國投案自首,我們在海外特別高興看到這樣的反腐成果。」梁冠軍說。

讓梁冠軍感到欣慰的變化不只這些。這幾年,每次回國,他都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黨政部門的辦事效率提高了許多,辦事流程透明了許多,整個社會風清氣正,面貌改變非常明顯。「在我的家鄉廣東,我聽說,現在只要實名舉報,就必須一查到底,這對當地領導幹部產生了很大的震懾作用。中國強力反腐倡廉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好的中國,也讓我們對中國的發展更有信心。」

梁冠軍等海外華僑華人感受到的這些變化,都源自中共十八大以來持續至今的反腐行動。

打鐵必須自身硬。2012年11月15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新上任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向世界闡釋了從嚴治黨對於當下中國的意義。此後,中共中央以猛葯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和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打虎、拍蠅、獵狐,中國進行的一系列反腐、境外追逃行動表明,反腐不是一陣風,是要從根子上剷除腐敗土壤。而這一切的目標非常明確——「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如今,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有人說,這樣的反腐力度是改革開放以來從未有過的。正是這樣的重拳反腐,錘鍊出更有凝聚力、更有戰鬥力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中蹄疾步穩,中國也因此贏得國際社會的更多尊重。

路透社稱:「中國強勢反腐的大手筆,不僅贏得民心,也凈化了整體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態環境。」在美國學者羅伯特·庫恩看來,反腐不僅提升了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推進了中國的改革,還使中國有望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擁有良好營商環境的國家。

不少國家希望向中國學習經驗,共同攻克腐敗這個困擾全球的難題。南非媒體《見證新聞》報道稱,該國副總統拉馬福薩表示,從中國反腐中獲取了經驗。

軍威:閃亮了世界

凌晨4時,一夜無眠的范軒西裝革履,站到了酒店大堂。身邊的人,個個精神抖擻,滿臉期待。

那是2015年9月3日。范軒來自德國,他身邊的人也都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是多年在外打拚的海外僑胞代表,此刻翹首期盼的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

隨著天色漸亮,氣溫迅速上升。那是初秋一個驕陽似火的日子。天安門廣場看台上,范軒的體感溫度已經高達三十五六攝氏度。但是,他全然沒有脫掉西裝外套的衝動。「面前是最可愛的中國軍人,我一定要以最莊重的姿態面對他們。」

一個一個威武的方隊經過范軒面前。突然間,他淚如泉湧。大屏幕的聲音介紹道,此刻經過他們面前的是抗戰老兵乘車方隊。范軒來自軍人家庭,解放前父母棄筆從戎,為建立新中國貢獻了青春力量。「聽說我能夠在現場見證這個歷史時刻,老爸老媽掉淚了。」他說,「那是拋頭顱灑熱血的一代人。」想像著父母站在身邊,親眼目睹如今中國的強大軍力、雄壯軍威,范軒心潮澎湃。

「我們有中華好男兒的一腔熱血與颯爽英姿,我們有絲毫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這是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是我們可以依靠的最堅實的銅牆鐵壁。」范軒說,「我最大的感受是:欣慰。」

從「小米加步槍」,到機械化、信息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變化翻天覆地。尤其是這些年,隱形戰機上天、國產航母下水、先進驅逐艦亮相,新型武器層出不窮,解放軍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中國已經定下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為此,中國正在實施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

2017年7月30日,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沙場閱兵。成立90周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燃爆國際輿論場。

德國全球新聞網評論稱,從新中國成立前的「以弱勝強」,到新中國成立後成為全球人數最多的軍隊,再到近年來的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國軍隊目前正進入高科技時代。美國《新聞周刊》相信,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打造一支更加現代化、機械化水平更高的隊伍。

如韓國媒體指出的,中國不僅有信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且有信心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皮能「餓死」這種癌 關於蘋果,你一定要知道這些事!
北京丰台一居民樓起火 消防員救出祖孫三人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