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聚力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

聚力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

文|蘭建平

201811|#跨越#

自「大數據」概念在2009年興起之後,世界各國制定了一系列推動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的政策,加快大數據從概念到落地,駛入發展的快車道。例如,美國在2011年就成立了「大數據高級指導小組」,並於次年推出「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秉承政府規範、市場主導的原則,推動大數據領域創新;英國在2012年發布新的政府數字化戰略,成立數據戰略委員會,2013年出台了《把握數據帶來的機遇:英國數據能力戰略》,注重對於大數據科學的底層基礎建設和人才培育;歐盟大力推動「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資助「大數據」和「開放數據」領域的研究和創新活動。借鑒發達國家大數據產業的經驗,探索建立數據驅動的產業發展方式,是貫徹省委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重要路徑。

讓制度法律先行,促進數據驅動發展。法律與制度先行已經成為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美國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優勢就來自於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自上世紀以來,美國就先後出台了針對數據收集、發布、使用和管理等諸多環節的系列法規,經過多年的不斷補充與完善,已形成了完整嚴密的市場遊戲規則。英國則早在2000 年制定了《信息公開法》,推動開放數據戰略,2010 年英國首相又指定各部公開數據,要求每個政府部門均要制定開放數據戰略,激發民間商業模式創新。歐盟數字議程為了推動2011年提出的開放數據戰略,修訂適應信息再利用的法律框架,並動用金融工具,支持建立「歐洲經濟數據門戶網站」;2018年5月,歐盟正式生效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將個人數據權利認定為新型財產權。日本在持續推動數據開放的同時,於2017年明確提出運用《獨佔禁止法》對「數據壟斷」行為進行規制的主要原則和判斷標準。大數據標準、數據開放、數據權屬、數據安全等產業發展的關鍵議題均有賴於法律與制度保障,只有完整、成熟、形成統一邏輯的制度體系才能保證創新活動高效開展。

注重產業協同,創新數據驅動方式。推動大數據創新,需要政府、學術界、企業界及產業生態中各利益相關方形成合力。美國在《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中提出聯邦政府、行業、科研院校和非盈利機構的全體動員,並在公共大數據領域率先實現多元化合作: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國際千人基因組項目,由亞馬遜雲服務提供支持;Opower使用大數據提高消費用電的能效,可為美國年節省5億美元。歐盟則在2015年正式啟動大數據公私合作夥伴關係計劃(cPPP),該計劃囊括歐洲所有的數據相關大型企業及科研機構,在2016至2020年間投資25億歐元推動大數據創新,其中歐盟委員會利用「地平線2020」科研規劃提供5億歐元投資,私營合作夥伴則將投資超20億歐元。歐盟還建立了跨組織、跨部門、跨學科的「創新空間」,作為大數據研發創新的樞紐和基礎平台,集成技術、工具、應用和商業模式孵化,並確保私有和開放數據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構建起高效的協同創新環境。區域協同、政企協同、產用協同成為大數據國際競爭和區域競爭的必然選擇。

健全產業鏈條,集聚創新主體。歐美國家推動大數據產業創新過程中,強調產業鏈的完整性,圍繞產業鏈構築創新網路。歐盟在2014年發布的《數據驅動經濟戰略》中提出「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推動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產生價值,以創新產品和服務形式實現利用與再利用,進而以數據為核心構建連貫性歐盟生態體系。美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也得益於活躍的創新主體和完整的產業鏈條,首先,擁有谷歌、微軟、EMC、亞馬遜、Splunk等互聯網巨頭的同時,高度重視對大數據創新的投入,資助大數據相關競賽、為高等院校提供研究資金、投資建立實驗室、收購大數據企業實現技術整合;再者,以矽谷等集聚區為代表,不斷湧現的初創企業成為驅動產業創新的重要動力,並且得到資本市場青睞,形成良性循環的創新鏈條。

重視項目承載,突破先進技術。國外的大數據發展往往以先進技術研發為基礎,以創新型項目為推動的載體與抓手,通過技術變革驅動產業發展。歐盟在構建大數據創新空間時,採取以基礎技術支持為主題的「科技項目」和以大規模數據驅動示範的「燈塔項目」相結合的方式,對大數據創新研發進行資助,並計劃以30億歐元經費推動公共資助項目研究數據的開放。歐盟還確定了優先發展的五項技術領域,分別是深度分析、優化架構、隱私和匿名機制、可視化和用戶體驗、數據管理工程。美國政府自發布大數據戰略以來,也專註於投資科技研發,將產業應用發展交由市場自主進行。美國通過科教、國防、衛生、能源、地質部門的政府項目拓展大數據研發領域,2012年首批投入2億美元,專註於提高科學發現、環境與生物醫療研究、教育和國家安全能力。可見,歐美在關注技術研發的同時,政府投資的領域也相對聚焦,彌補了企業和市場層面對於基礎研究、尖端研究、公共安全研究的相對不足。

強化基礎設施,優化數據平台。大數據產業創新體系的發展有賴於強有力的信息基礎設施保障和數據平台支撐。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起實施「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當前已形成完善的網路基礎設施,並將其作為戰略資產進行保護;美國注重在各領域建設數據中心,早在2007年沃爾瑪就建存儲能力高達4Pb以上的超大數據中心。英國在醫療、環境、農業、藝術、生命科學等方面具有悠久的規範研究歷史,部分領域的詳盡統計數據可追溯到百年前,為英國大數據創新提供了規範和完備的數據基礎。歐盟通過歐盟競爭與創新計劃(CIP)、連接歐洲設施(CEF)、「地平線2020」等加強科研數據基礎設施、推動全歐洲數據開放,並在2012年建立歐洲開放數據門戶網站,使公共數據易用可用,在2013 年建立泛歐洲的數據門戶網站,允許訪問整個歐盟的機構數據。此外,歐盟高度重視相關高性能基礎平台的建設,通過「釋放歐洲雲計算服務潛力」戰略加強雲服務資源的提升,通過「高性能計算戰略」支持可擴展的高性能計算系統,如micro-server/form-factor數據中心的建設,為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完整的基礎服務支撐體系。

借鑒國家發達國家經驗,加快數據驅動產業發展,再造浙江經濟新的競爭優勢,是我省邁入高質量發展時代的必經之路,要努力順勢而為!

(本文刊於《浙江經濟》雜誌2018年第12期,有改動)

◆◆薦讀◆◆

由蘭建平團隊組織編寫的《中國數字經濟理論與實踐》,選取最新的、有重要價值的數字經濟理論和實踐應用以及領域最新進展成果。全書分為烏鎮峰會、理論篇和實踐篇三個部分,闡釋了在高度信息化的新時代,數字經濟成為新一輪世界各國實現經濟增長的戰略選擇,為中國經濟彎道超車、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提供了重要歷史機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建平 的精彩文章:

TAG:蘭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