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男子養青蛙供不應求,每年的純利潤將超過100萬元

男子養青蛙供不應求,每年的純利潤將超過100萬元

「養蛙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養殖初期我遇到了重重困難,曾經也想過放棄。」談起青蛙養殖,今年44歲的養殖場負責人陳彬顯得格外興奮。他談起他的養蛙歷程。早些年,陳彬發現人工養殖的青蛙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稀缺的美食,便瞄準商機,從浙江引進蛙種,回鄉發展青蛙養殖。

「野生青蛙靠捕食移動昆蟲而生存,不會吃靜物,人工養殖青蛙餵養的是靜止的飼料,難點在於對野生青蛙進行馴化和飼養技術上的改進。」陳彬說,為此,他花了五年時間潛心學習和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後來,他終於攻克了技術難題,通過不斷的人工馴化讓種蛙學會了吃靜食,種蛙也將這個功能傳遞給了後代。同時,由於青蛙的視力不是特別好,存在盲區,陳彬針對性地設計了彈性餵食台,只要青蛙跳上台,飼料就會彈起來成為運動食物,很容易就被青蛙發現、捕食。

看到陳彬的青蛙養殖場生意紅火,前來參觀學習的村民絡繹不絕。「我看了陳彬的青蛙養殖場,聽了他的介紹,感覺這個項目很值得我們村發展。」玉蟾村村支書劉良俊說,玉蟾村已經決定帶領村民和陳彬合作發展青蛙養殖項目。

「農民的農田十分寶貴,叫他們放棄種稻穀,好多村民都不願意,明年我計劃在現有的基礎上,帶領鄉親們發展稻田綠色養蛙。」陳彬說,稻田綠色養蛙是在稻田裡投放蛙苗,稻田不噴農藥不施肥,青蛙採用自然養殖和人工餵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養殖,實現種田和養蛙兩不誤。「目前養殖場的種蛙繁殖量與日俱增,已能滿足100多畝的養殖需求。」

「接下來,我計劃帶動鄰里鄉親共同養殖,一起增收致富。」陳彬說,他們計劃由村民投入養殖資金和提供稻田,陳彬提供技術和蛙苗,並按市場價或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村民的青蛙,解決其銷售後顧之憂。同時,陳彬高價收購村民蛙田裡種出的稻穀,開發綠色新產品——蛙稻米,讓雙方收益實現最大化。

陳彬說,目前他養的青蛙供不應求,重慶、內江、瀘州等地商家都會上門來訂購,坐在家門口就能完成銷售。經過幾年的摸索,養蛙場已投入了資金100餘萬元,如今養殖面積已發展到20餘畝,每畝產量約2500—3000斤,年產量可達5—6萬斤,今年年產值可達180萬元,純利潤將超過100萬元。陳彬也被當地人戲稱為「青蛙王子」。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英倫舞台的秘密,都在這本書里
阿里巴巴在雲計算領域超越IBM,位居全球第四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