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謝謝你!雷鋒家鄉「電雷鋒」

謝謝你!雷鋒家鄉「電雷鋒」

謝謝你!雷鋒家鄉「電雷鋒」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王晗

盛夏時節,草長鶯飛。

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星城大地,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身穿紅馬甲,奔走在大街小巷、山野鄉村,用光和熱點亮城市、照亮民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上世紀90年代自發自願開展「學雷鋒」活動,到如今將「雷鋒家鄉學雷鋒」的使命內化於心,這支隊伍歷經20餘載歲月風雨洗禮,時刻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理念,在新時代樹起一面鮮紅的旗幟,凝聚一股向上的力量。

這裡的老百姓都說,他們是一群英勇善戰的「電網硬漢」,更是一群滿懷愛心的「光明使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網長沙供電公司「電雷鋒」共產黨員服務隊。

信念是一盞燈,照亮前行的路

夏日戰酷暑,冬日斗嚴寒,是「電雷鋒」工作的真是寫照。身在豐水湖南,地處湘江走廊旁的長沙,面對汛期,「電雷鋒」也「時刻準備著」。

2017年的夏天,格外不尋常,一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席捲長沙。39.19米、39.22米、39.26米、39.47……湘江長沙水文站的記錄一次又一次被刷新,長沙「一江六河」水位全線超出歷史紀錄。嶽麓區4處泵站和機台被淹,雨花區武廣交院地產項目出現管涌,寧鄉、望城、瀏陽、長沙縣紛紛告急……

險情就是命令!國網長沙供電公司黨委第一時間發出緊急動員令,61支「電雷鋒」共產黨員服務隊、2148名「電雷鋒」全員集結,傾巢而出。

7月2日14時40分,跳馬鎮東斯港村和曙光垸村1000餘畝田地、1000多戶居民,連同福壽橋等9個配電台區、10千伏團然線,一起陷入「洪荒」中。

為避免漏電及觸電事故,電力部門當即決定對團然線停電。18名「電雷鋒」乘衝鋒舟趕赴搶修。「來電了!」傍晚時分,團然線通電,昏暗的曙光垸重燃「曙光」。

「哪裡需要照明,線就架到哪裡,燈就亮在哪裡!」「電雷鋒」一諾千金。

這只是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中的一個小片段。大雨里架線、深夜中搶修、在田間地頭立桿、在洪水淹沒的堤岸巡視……短短7天,6945人次、2414台次的出征,架設臨時照明線路570公里,設置照明點15580處,「電雷鋒」們風餐露宿、夜以繼日,構築起一張堅強有力的電網,為全市73.4萬受災停電的居民送去了光明,更多的是戰勝洪魔的希望和勇氣。

「10千伏黃橋線三汊河台區被河水沖毀,泵站失電,請儘快出動搶險隊恢復供電!」隨著一聲令下,「電雷鋒」立即奔赴搶險一線。今年6月20日,國網長沙供電公司未雨綢繆,展開大型電力防汛應急專題演習,勤練本領,保一方平安。

防汛抗災、抗冰保網、抗旱保電、迎風度夏……每一次的急難險重,人們都能看到衝鋒在前的「電雷鋒」的身影,一個又一個「5+2」「白+黑」的日夜,他們在風雨中挺起不屈的脊樑,點亮千家萬戶溫暖的燈。

「『電雷鋒』不是喊喊口號,它是一種信仰、一份傳承、一個符號,是以雷鋒精神造福人民的當代實踐。」國網長沙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張孝軍一語中的。

責任是一眼泉,涌動為民的情

一根電線,連著千家萬戶,事關百姓飲食起居。

無論酷暑嚴寒,不管白天黑夜,一個電話、一聲召喚,「電雷鋒」始終發揚雷鋒「螺絲釘」精神,第一時間到達客戶身邊。

「燈亮了,心裡也亮堂!」春節前,長沙縣梨街道花園村五保戶黃運海老人,望著新家亮起的燈,笑得合不攏嘴。

原來,80多歲的黃老獨居生活,因為腿腳不便、年老耳背,一直沒有為蓋好的新房報裝通電。國網長沙縣供電公司榔梨供電所「電雷鋒」共產黨員服務隊接到村裡發來的「求助信息」,立刻冒雨上門服務。

「客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點都耽誤不得!」這是「電雷鋒」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電力人的責任和擔當。

新年伊始,長沙的第一場大雪悄然而至。風急雪密、冰清告急,「電雷鋒」聞「冰」速動!

瀏陽蕉溪嶺上,一張桌子、幾條小板凳、一盆炭火,他們在簡陋透風的監視哨里守了一夜,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寧鄉新康安置區,他們連夜冒雪搶修送電,為老人小孩送去暖氣……「電雷鋒」紅色安全帽、紅馬甲和鮮紅的黨旗,在風雪中築成一道溫暖靚麗的風景線。

電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溫度計」「晴雨表」。長沙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從突破500萬千瓦到663萬千瓦,用時不到3年時間。供電形勢日趨緊張,供電瓶頸越發凸顯,加快推進長沙電網發展建設勢在必行。

立塔、放線、裝接……6月19日,天心區大托鋪街道興隆村裡,一群「紅馬甲」在35℃高溫下揮汗如雨。這是國網長沙供電公司電網建設「630攻堅」活動配網工程現場,「電雷鋒」們正在對10千伏大托線進行施工改造。

去年10月,迎峰度夏剛過,國網長沙供電公司《長沙市電網供電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長沙市電網項目建設「630攻堅」活動實施方案(2017-2018)》應運而生,用三年時間投資150億元,對電網進行升級改造,打破電網供電「卡脖子」困局。

9個半月,285天,主網攻堅轟轟烈烈, 配網建設細緻入微。國網長沙供電公司「630攻堅」活動共完成電網投資15.52億元,計劃內20個項目全部順利竣工投產,投產容量235.2萬千伏安,線路266.46公里,長沙電網極限供電能力提升13.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唯有不斷創新,才能為群眾帶來更好的優質服務。

開發全自助線上辦理的智能營業廳,構建更加高效科學的網格化服務,加快發展「岸電」等清潔能源的電能替代,加快特高壓、智能變電站、配網自動化、智能電錶等信息化服務步伐,帶來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等繳納電費及「掌上電力」APP等「互聯網+」管家式用電服務新體驗……

近年來,國網長沙供電公司「電雷鋒」共產黨員服務隊專業專註,持續創新。在電力營銷、電力調度、電力運維、電力檢修、帶電作業、維護路燈、重要保電等方面工作,圍繞一切從客戶出發,不斷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質量,贏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愛心是一座橋,連接群眾的心

善小常為,善莫大焉。「電雷鋒」不止點亮了這座城市的燈,也溫暖著這座城裡的人。

在嶽麓區望麓社區幽暗的筒子樓里,生活著一群極為特殊的居民。他們大多是盲聾啞殘障人士,生活於他們而言,沒有色彩、沒有聲音。

「同志啊,我家裡有個收音機壞了,能麻煩你幫我看一下不?」2006年的夏天,從一位盲人老奶奶的請求開始,「電雷鋒」就與這個社區結下了不解之緣。

正在樓道里抄電錶的「電雷鋒」胡長鑫發現,在這裡居住的近百名殘疾人日子過得清貧。房屋設施老舊,沒錢沒人修理;房間里電器線路亂如蛛網,安全隱患重重。

「我們『電雷鋒』共產黨員服務隊,不就是要向雷鋒同志那樣,關心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嗎?」老胡和隊友們向單位領導請示支持後,開啟了對望麓社區的長期幫扶。這一幫就是12年。

12年里,住戶行動不便,他們上門抄電錶、代收電費;逢年過節,買米買油,送去自家做的食物;周末假日,幫忙修理一些老舊電器、打掃衛生、閑話家常;社區新增了變壓器、架起了路燈、疏通了水溝渠道……這個曾經寂靜冷清的社區,慢慢變得歡聲笑語。

「供電公司的這些黨員同志就是這個時代的雷鋒,比親人還親,我們信賴他們。」「每個月養老金一到賬,大家都自覺把電費預留下來,拖欠電費丟醜,不能給『雷鋒』伢兒們添亂。」……這,是來自居民們的心聲,也是「電雷鋒」的驕傲。

一樁樁小事,一片片真情。春去秋來,「電雷鋒」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與望麓社區每一名居民卻始終心手相牽,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在國網長沙供電公司,把雷鋒精神化作實踐的又何止在望麓社區。

檢修公司「電雷鋒」連續6年對南縣和湘西地區愛心助學,圓了10餘名貧困兒童的上學夢;

公司青年志願者在長沙40多所學校開展近百期「電力小課堂」普及節電、安全用電常識,累計授課對象超過10000人;

「獻血達人」朱?無償獻血19年、101次,捐獻血液累計超過40000毫升,帶動了一批電力員工投身公益;

「長沙好人」張佳靜11年如一日,為福利院、敬老院、退伍老兵家庭做義工,累計志願服務5000餘小時,幫扶孤寡老人、兒童6200人次,愛心助學「馬拉松」幫助了上百名貧困學子……

征途如虹,歲月如歌。「電雷鋒」對雷鋒精神的堅守和傳承,從不因季節輪轉而懈怠,更不被時間流逝而削減。他們身上的紅馬甲,朝夕躍動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以愛之名,「電」亮長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聲在線 的精彩文章:

永順縣「國際禁毒」日開展禁毒主題宣傳活動
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話劇《滄浪之水》的台前幕後

TAG: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