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這麼多年,你學會感恩了么?

學佛這麼多年,你學會感恩了么?

導讀

大家在修行學佛的路上

走不上去了、遇到瓶頸了

最根本的原因

是次第沒有抓好

也就是所謂的根基沒有穩固。

大家常常感到疑惑

為什麼學佛多年

卻沒什麼效果

感覺《華嚴經》

《地藏經》等經典

也誦了幾年了

水陸法會也參加了幾年了

義工也做了幾年了

但遇到大境界時

在與家人同事相處時

還是會產生煩惱

憤怒之火、嗔恨之心

還是難以消除

大家在修行學佛的路上

走不上去了、遇到瓶頸了

最根本的原因

是次第沒有抓好

也就是所謂的根基沒有穩固

修行之路就像是

蓋一座摩天大樓

地基沒有打穩

後面的很多法類

就無法真實生起

那麼學佛路上的地基是什麼呢

就是這四個字

「觀功念恩」

觀功念恩

就是用智慧去

觀照萬物、恆守正念

感念父母、社會、國土

三寶、眾生等一切的功德恩惠

觀功念恩

是非常實用的修行法門

我們每天早起、睡前

都可以訓練自己

修「觀功念恩」法門

「觀」

即是觀他人之功德

「念」

則是念他人之恩德

其重中之重就在於

感念「他人」的功德與恩德

而不是在意、計較個人的得失

只有我們時時刻刻

在心裡裝著他人念著他人

我們的心量才會變大

我們的生命才變得

更有意義與價值

《說文解字》里解釋

「觀」就是「諦視」

「諦」即是「審」

所以這裡的「觀」

實際上是一種很審慎的狀態

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觀或者看

在佛教中關於「觀」這個詞

內涵非常豐富

比如我們常聽說「觀自在菩薩」

就不說「見自在菩薩」

或者「看自在菩薩」

這裡的「觀」並不是用眼睛看

而是要用智慧去觀照

佛教在剛傳入中國的之時

很注重禪法的修持

天台宗初祖慧文禪師

二祖慧思禪師

還有華嚴初祖杜順禪師

這些開宗祖師都是禪師出身

十分注重禪觀的修持

比如天台宗的一心三觀

華嚴宗的法界緣起觀等等

佛法中的每一個法類

都要通過觀修的方法才能生起

凈化內心的相續

併到達最後止觀雙運的境界

《說文解字》里解釋

「功」為勞定國也

平常我們說我們辛辛苦苦

做了這麼多的事情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

「功」用在「觀功念恩」這個語境里

除了「功勞」之外

最重要的是取「功德」之意

《無上依經》寫到

佛陀於因地時見善男子、善女人

修習戒、定、慧三學

而稱揚讚歎

遂感得長相莊嚴的果報

由此可見觀功隨喜的力量

不可思議

也許是習性所致

也許是社會風氣使然

平時我們看到別人好

看到別人家幸福

心裏面通常都會酸酸的

從而產生比較、嫉妒

說風涼話等心理

這些心念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而這種不好的力量

破壞的往往並不是人家的好事

而是把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

「火燒功德林」中的「火」

指的就是比較、嫉妒等嗔心的心理

這把火會把我們賢善的信念

成就聖人的種子全部燒毀掉

所以嫉妒之心念生起的話

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可怕

而若是真心隨喜祝福他人

所得的善報自然是無法想像的

《說文解字》中解釋

「念」為常思也

雖然意為「常思」

實際上「念」更注重

當下的心裡狀態

我們說念佛菩薩

那就是心心念念和佛菩薩相應

如果有一念沒相應那就是失念

失念當下就是迷

所以也有「一念一輪迴」的說法

人們的念頭

就像是大海里的波浪

此起彼伏、隨風飄蕩

這個時候若是有了正知見

那麼正念便能得到恆常的守護

《中庸》里講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這個「中」就是不動

為「止觀」中「止」的狀態

而這個「和」就是觀正念現起

一中一和便為止觀雙運了

《說文解字》中解釋

「恩」為「惠也」

而「惠」又解釋為「仁也」

這樣傳遞下來

「恩」就具有了「仁」的意思

實際上對方對我們有恩德

不正是對方「仁義」的體現么

實際上我們人的成長

不外乎以下兩個方面

一個是身體上的成長

一個是心靈上的成長

對於身體的成長來說

父母、社會、國土

都對我們有恩

而對於心靈的成長來說

三寶、善知識、眾生

也都對我們有恩

如果我們用肉眼觀察

看似有一個孤零零的「我」

實際上這個「我」不過是

諸多色法、心法的一種組合

離開了這些組合

我們這個人就不稱為人了

而這些色法和心法

無一例外的都在與

周遭的環境進行著交換

因此每時每刻的我

都是在進行著更新

由此來看

生命現象的存在與成長的本身

無不是周遭環境

對我們施恩德的一種體現

在對「觀功念恩」

有了大體的認識之後

我們再來看看如何具體地

去實踐這個法門

整體上來說

這個法門的實踐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正面的觀功念恩

二是反面的轉過為功

正面即為看到他人的付出

從中體會到對方的功勞和功德

從而生起真實的

對對方的感恩之心

反面則是已經看到了

別人所犯的過失

從中體會別人為什麼會犯錯

體會別人犯錯背後的原因

並反省自己

是否有犯過類似的錯誤

從而發自內心的諒解他人

這其中的內涵

與孔老夫子所說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極其相似

以及老子所說的

「善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者,善人之資」

在道理上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看到他人做好事要真心隨喜

二、時常感念、感恩他人的幫助

三、虛心多向身邊的一切人學習

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人是我母

---《菩薩戒經》

大乘行者的發心十分廣大

也許我們會一時迷失自己的初心

但是我們絕不會忘失本心

真心真意的去幫助他人

同時對來自他人的幫助誠心感謝

及把身邊一切人都當做

我們的父母、老師

只要我們有這樣的心態

我們才能降服一份慢心

增添一份感恩之心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

一點一點走上去

鞏固我們成佛這座大廈的根基

之後的法類我們才容易接受

這也即是學佛之根本

也是做人的準則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梁冬:原來,這才是你生病的根源!
許巍,溫暖的音樂禪者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