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翠立醫生:脊柱「彎一彎」,疼痛說「再見」

黃翠立醫生:脊柱「彎一彎」,疼痛說「再見」

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們

脊柱「彎一彎」?

黃翠立醫生,您在開玩笑吧?

我們都已經「駝背」了,還讓我們「彎一彎」?

我們「低頭族」,都「龜脖」、「富貴包」了,再「彎」不就更嚴重了?

都說要「挺胸抬頭」、「挺直腰」、「挺直背」,「彎」了怎麼「挺直」?

我拍過片子,醫生說過我有的脊柱本來就側彎,您怎麼還讓我再「彎一彎」?

在我們絕大多數人的腦海中,認為脊柱應該是越「直」越好,平時最該做的是把脊柱挺「直」了,尤其是當被告知「你有點駝背」的時候,我們會更加地去用力、去讓自己的脊柱「直起來」。但是,我們又往往會發現,越努力去挺直「脊柱」,自己會越累,會越辛苦,而我們的脊柱卻在慢慢變得越來越「駝」、越來越「彎」!

在上班「伏案一族」中、在看手機「低頭一族」中,「烏龜脖」、「駝背」、「富貴包」、越來越多… … 自然,像頸椎病、肩痛、臂痛、背痛、腰痛、腿痛、膝痛、足痛等各種疼痛不適就開始出現,越來越重… …

不僅如此,許多貌似不相關的疾病,竟然也開始找上門來:便秘、呼吸不暢、腹痛、胸痛、肋間痛、消化問題、失眠、頭痛、頭暈、抑鬱、婦科疾病… …

那為什麼黃翠立醫生還讓我們再把脊柱「彎一彎」?

我們先來看看脊柱的結構:

從正面看,看起來脊柱似乎是直的。從側面看脊柱呈「S」形彎曲。正常成年人的脊柱自頸椎至骶椎有4個生理性彎曲,即向前凸的頸曲與腰曲,向後凸的胸曲與骶曲。

我們剛剛出生時,脊柱卻不是這個樣子的,還是近乎一條直線,因為那時能做的動作太少啦(除了吸吮,天生就會)。

我們的頸椎的前凸是隨著嬰兒開始逐漸抬頭而形成的。胸椎的後凸是在嬰兒開始會坐起來的時候逐漸形成的,因為小傢伙開始坐著玩眼前的玩具啦,胸椎後凸除了支撐和緩衝,還可以為胸腔臟器提供空間,讓心肺更好地工作。腰椎前凸一般是在小傢伙開始爬行(肚子撐地)、開始站立行走的過程中開始形成。

可見,我們成人脊柱的生理彎曲是為了適應我們的直立行走才逐漸形成的。它像彈簧,可使脊柱產生彈性動作,以緩衝和分散在運動中對頭和軀幹產生的震動,對我們起到生理性保護作用。

同時脊柱的不同椎體之間又存在著「精妙而完美」的關節結構,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產生向前和向後的彎曲動作、向左和向右側彎曲的側彎動作,也可以產生旋轉動作。

脊柱椎體的關節連接是非常的「完美」,互相之間是非常地「團結一致」,我們活動其中的任一個單一椎體,都會使整個脊柱做出連鎖反應;每一個脊柱的動作都不是一個或幾個椎體能完成的動作,一定是所有椎體或多或少地全部都參與了行動!這有點像是多米諾骨牌,你推倒其中的一塊,其他的骨牌會一個接一個地有順序地倒下。

我們從側面看脊柱,還有點像一隻蝦。

我們脊柱的「彎」的動作也跟蝦有點像。你可以把你的頭當做蝦的頭,把你的尾骨當做蝦的尾巴。想像一下,我們做「彎」的動作是不是跟蝦一樣?但是好像蝦不太會向側面彎和旋轉吧?我們忽略這點,原諒我目前還找不到更合適的比喻。

什麼樣的脊柱是「好」的脊柱?

有動作選擇權的脊柱就是「好」的脊柱。動作選擇權意味著,我的脊柱可以根據我的需要,可以隨意做出向各個方向的彎曲動作、旋轉動作,也可以任性地什麼都不做,保持在相對中立的位置,沒有任何不適!

那麼想想看,你的脊柱可以嗎?

你經常向前「彎」——屈曲著你的身體,你多久沒有真正地向後彎曲——伸展你的身體了?你可以感覺一下,你在向後彎的時候,是你的整個脊柱一起彎,還是只有你的頭在向後倒?還是你是在直直地、像個硬硬的棍子一樣向後仰身?你在做這個動作時會痛嗎?

你能把你的脊柱保持在相對正中的位置嗎?這時你的頭是在你的正中線的偏前的位置還是偏後的位置?假如讓你雙耳的垂線和肩膀、和腳踝是在一條直線上的話,你在這個姿勢下感覺到的是累、勉強,還是輕鬆自如?你有沒有在站立或行走較長時間會覺得累、痛、身體種種不適?

同樣方法你可以試試你是否能輕易地向身體兩側彎曲,你也可以照照鏡子看看你的頭是否偏向了一邊,你的肩是不是有一邊高一邊低。

你也可以試試你的旋轉,看看你能轉身的角度。

改變你脊柱的辦法其實就是,讓你的脊柱能輕鬆自如地隨意向各個方向活動而沒有不適感!

這裡你可以把脊柱想像成彈簧。

如果這個彈簧保持這樣的姿態時間過長,那麼是個彈簧的彈性就會變差,你想把它伸直或者反方向彎曲就很難了。

你的脊柱也是如此,你經常保持向某一個方向彎曲的姿勢過久,你再想伸直或者反向彎曲也是很難的。我們常見的治療辦法是強迫這個彎曲的彈簧去伸直,去使勁拉它,想拉直他,卻收效甚微;或者即便拉直了,不久它又恢復原狀。因為它本身已經習慣了這個姿態。

我們的脊柱也是一樣,我們長久保持的姿勢,已經被我們的大腦認為是「正常」的,是「中正」的,大腦如果沒有認識到這個姿勢的傷害,你的改變就不會發生。

那麼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讓我們的大腦去感知到,這個姿勢已經對自己產生了傷害。這第一步,通過認真閱讀和思考我的這篇文章,對照你的姿勢,可以慢慢地去感知。

改變的第二步:慢慢地、向你已經彎曲的方向、輕柔地彎曲你的脊柱。就像我們把這個彈簧在現在角度的基礎上繼續「彎一彎」,讓它先恢復彈性,自然就會回到原來的初始位置。然後再向反方向彎曲。

我們的脊柱,多半經常是向身體的前部彎曲,那麼我們就要先慢慢地練習屈曲身體的動作。

這個動作看起來像是瑜伽裡面的「貓式」,不同的是你要去細細地品味、感覺動作的過程。單單地去完成這個動作沒有太大的意義

很多人可能會練習過這個動作,但是,如果沒有按我描述的要領去感覺這個動作的發生過程,那麼,你練的還是平常的「貓式」,還是停留在「做動作」的層面,並不是我教的方法,我想帶領你去感受「動作發生的過程」。

即便你對這個動作已經非常熟悉了,也請你仔細看看我的描述,看看你之前是否注意到了這些感受。

你可以在硬點的床上、地板上進行。跪在地面上,雙手掌和膝蓋撐地,雙膝以適當距離分開,雙臂與地面垂直,雙手掌應該在肩下方的地面上。你眼睛去看向你的襠部,讓眼睛帶領你的頭慢慢地低下去,去感覺你在慢慢地把你的小肚子和胸部向你的身後推,也就是把你後面的胸、腰、背部拱起來,拱成個「橋拱形」,你的頭和你的尾骨在相互靠近,你的軀幹和頭部像一個大蝦一樣,又像一個開口在前方的「C」字。你仔細品味你是如何完成的這個動作,關注你的兩側肩胛骨是否在同時向兩側打開,像兩扇門一樣?關注你的肩胛骨中間的那段脊柱,是不是隨著兩扇門的開啟也「跳」出了門外?

接著,你做向後仰頭的動作。

同樣是眼睛慢慢地看向天花板,頭隨之後仰,去感覺你的小肚子和你的胸部開始向地板的方向掉落下去,你的後面的胸、腰、背部開始「塌」下來,你的「拱橋」開始塌向地板,你的頭和尾骨在身體後面開始互相靠近,像個開口在後面的「C」字。你仔細品味你是如何完成的這個動作,關注你的兩側肩胛骨是否在像兩扇門一樣向中間靠攏,在「關門」?關注你的肩胛骨中間的那段脊柱,是不是隨著兩扇門的關閉也開始掉進了你的身體裡面,被關進了門裡面?

做這個動作時,重要的是你動作時的感受,不用在意動作的大小,如果有什麼不舒服無法完成這個動作,你大可以躺下來,按照我的描述去想像這個動作。你會發現,即便是想像,你的身體其實是在配合你的想像,也有實際的動作發生。就像我剛剛開始學習太極拳的時候,每天睡覺前會像背課文一樣,默想一邊今天學習的動作,就是「默拳」,一樣很有幫助的。

脊柱向兩側的側彎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旋轉有些不同,我會另外再寫文章說明。

改變的第三步:察覺誰是傷害你的「元兇」,繩之以法。你可能會發現,「元兇」可能是我長期伏案工作的姿勢,有可能是我經常低頭玩手機,有可能是我背包的的習慣,甚至於是我經常把手機放在一側口袋中……然後,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每次做完動作,你再去感覺你身體的變化

只要察覺,改變就會發生。

這個脊柱「彎一彎」的動作,重在感覺,其實是啟動了你的大腦,讓你的大腦和你的身體建立內在的聯繫,讓你更加關注你身體的內在感受,讓大腦去察覺,讓大腦去思考,只有大腦和你的身體知道了,你才會主動去改變。

作者簡介

黃翠立,女,1994年畢業於河北中醫學院針灸系,主任中醫師,河北省優撫醫院北院康復科主任,河北省康復服務協會秘書長,河北省針灸學會康復專委會常委,河北省康復醫學會常委等。現主要從事中醫針灸結合內臟筋膜手法、顱骶療法、費登奎斯等特色治療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省康復服務協會 的精彩文章:

TAG:河北省康復服務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