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碼農,但我對技術並沒達到狂熱

我是碼農,但我對技術並沒達到狂熱

一天跟團隊一小夥伴one one,聊到當前的困惑,他說,我對技術沒有那麼狂熱,不像有的人就喜歡鑽研底層技術,學習各種潮流新技術,怎麼辦?我寫了三年代碼了,我擔心再寫三年,是不是寫不下去了?我是不是註定沒法成為一個好碼農?

但是你現在工作表現很不錯,大家對你很認可。我反駁道。

可能只是因為我想把自己手頭的事情盡量做好,不成為團隊的瓶頸,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也可能就是大家說的「積極主動」。

……

「我是碼農,但我不是技術狂熱愛好者」的困惑,是很多碼農壓在心底的共同秘密。碼農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膜拜——極度膜拜各種技術大牛,而且這種技術大牛經常會被定義為:上學時候演算法能力超強,橫掃各種ACM比賽,工作時精通某個領域,而且一般這些領域都是AI、底層框架、中間件等某個讓碼農覺得很高深的領域。

在Qcon大會上我也說過,碼農存在一條不成文的鄙視鏈:

而如果你做的不是做第一、二陣營的工作,自己平時又不是沒事就抱本技術書啃,張口閉口都是最新的**技術的人,內心會有一種深深的自卑與焦慮——「我不是技術狂熱愛好者」,卻走向了碼農這條路,何去何從?左耳朵耗子說「真正的喜歡就是吃不下,睡不著」,而如果你對技術真沒有達到「吃不下,睡不著」,是不是就註定會是一個失敗的碼農?

事實顯然不是,在中國這種「一切為了分數」的教育體制下,能真正有自己狂熱興趣的人能有幾個。就像上學時,被津津樂道那些ACM冠軍也只是鳳毛麟角而已,占碼農比例也不過百分之一二。那剩餘的絕大多你我這般對技術不狂熱的人走上了職場,到底怎麼辦呢?

工作久了,你會發現職場的大牛分兩種類型:

一種是高山仰止型的,就像前面說的那種技術狂熱愛好者,他們可能有閃亮耀眼的簡歷——各類大賽冠軍、**領域專家,跟你聊起某個技術來,唾液橫飛,讓你嘆為觀止。這就是前面說的碼農膜拜的偶像。

還有另一種樸實無華的,他們總是從問題出發,發現系統中各種問題,刨根問底,抽絲剝繭,直到最後把問題解決得完美無瑕。日積月累,他們可能成為某業務或某平台架構師。他們不會跟你吹噓最新的技術如何如何優越,但你碰到實際的問題,總能三言兩語直中要害,讓你豁然開朗。

這種大牛,驅動他們成長不是「狂熱」,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他們那種強大的責任心——不行,問題解決不了,是我的問題,問題解決不徹底留尾巴,我會對不起後來的人。這種責任感驅使他們像海綿一樣快速學習和成長,最後他們不是「技術狂熱者」,也會成為大家眼中的另一類大神。可能不耀眼,沒有被碼農那麼顯式的崇拜,沒有成為碼農背後爭相談論的對象,但一出問題,大家都能想到他。大家可能不崇拜他,但是從內心裡佩服他。他們不是夠不著的偶像,卻是身邊一股強大的力量源泉。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屬於「慢熱型」,就像我在#心無大志,不必慌張#中說的那樣,很多人並沒有一開始想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未來要去哪裡。更多是還沒想好就上路了,趨勢他們前行的是內心的價值觀——甚至可能就是一種責任感。而走著走著,因為投入,會慢慢看清楚自己的路,不是技術狂熱者,也會明白技術的價值,也會感知碼農這份工作其實挺有意思,不是只有狂熱者才可以玩的遊戲。慢慢地,他們可能也開始對技術有自己的理解,不狂熱,但是從不討厭到最後也喜歡用技術解決問題的快感。

他們就像稻盛和夫說的「七分人才」,看起來獃獃的,一點都不出眾,但腳踏實地,點滴用心成長,很快成為大家可以依賴的棟樑。稻盛和夫都說,自己不喜歡才子,因為才子一般恃才傲物,總想著需要一個地方一個平台彰顯我的能力,他們更多關心自己的才能是否得到綻放,而對不太考慮自己是否為公司做出對應的價值。

而你呢?你是技術狂熱者嗎?你是想做高山仰止的大牛,還是願意做樸實無華,剛開始安靜地像牆角的花,最後綻放到讓每個人都驚嘆的大牛呢?

----------- 如果你對本文感興趣-----------

----歡迎關注公眾號「中年碼農那些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年碼農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工作是一場修行——重溫《干法》

TAG:中年碼農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