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迅那麼經典的文章為何從教科書里漸漸消失?真實原因令人心痛

魯迅那麼經典的文章為何從教科書里漸漸消失?真實原因令人心痛

魯迅那麼經典的文章為何從教科書里漸漸消失?真實原因令人心痛

在學生時代,我們的語文課本上總少不了一些文章,通常來說它們讀起來都是晦澀難懂,昏昏欲睡的。而其中令人最為印象深刻的可能便是魯迅先生了。

對於大家所熟悉的名字魯迅,這其實是的他的筆名,魯迅的原名是周樟壽,而魯迅是他在寫《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郁達夫曾經評價魯迅時說「當我們在追尋部分的時侯,他已經得到了全部;而當我們在現在掙扎時,他已經看穿了過去與未來」。

而就是這樣一位大文豪,卻面臨著只聞其名不讀其文的尷尬。很多人想起魯迅來,就是一臉苦大仇恨的「批判劣根性」、「人血漫頭」或者拗口難懂的語言。而現在他的文字在我們的視線中漸漸消失,原因令人心痛。

首先,魯迅的文字確實過於拗口,年齡不到的話很難理解通透,很難感同身受的去理解作者對感受。這就會使很多人感覺拗口難懂的文字有故弄玄虛之感。而到了適合通讀的年紀便會有本能的排斥。魯迅先生在課本上的文字大多是他在四十歲後所作,對於需要趣味性閱讀的年輕人或者稚嫩的孩子來說確實不是十分的適合。

其次,魯迅的文章並不是非常的適合當代文學的主流文學。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從事寫作這種方塊字只不過變成一種工具,文學家也不再是什麼令人文化的濃縮。片斷化的閱讀方式早已不適合傳統的文學寫作,而新潮的事物對青少年們來說是在太多。並且青少年們的閱讀方向與魯迅文字的深沉拗口格格不入。現在為我們所熟知的優秀作品,多是探索人性、描寫自我的作品,而魯迅的作品卻有歷史味、時代味、政治味,深刻又富有人性與其相差太多。

再者來說,魯迅的書中所包含的深遠寓意並不是一次便可以讀通的,就算對於成年人來說也要反覆琢磨。我們小時候所認識的魯迅可能和我們長大後所理解的可能會有很大的偏差,會發現他的價值觀和社會觀遠不止一位文人這樣簡單,可以稱之為有靈魂的鬥士。而有一些人更是認為魯迅的價值觀與當今社會不相融,畢竟現在的社會,人人為錢為奔波甚少考慮更深層面的東西。

那我們要怎樣去對待魯迅的文章才好呢?魯迅現在已經類似於一個精神圖騰,被高高掛起風乾,但很少有人真正深入到這個文章的底層去理解把我他的語言他的幽默。而這正是我們要做的如今的魯迅彷彿一位失去話語權的老人,年輕人無法理解,但還是有影響力。但是,我們仍舊相信這位年老的巨人不會倒下,他的影響力依舊影響了一代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流放地 的精彩文章:

韓雪卸妝後打87分,鄭爽卸妝後打79分,而給她打65分都嫌多!
快手陳山首次露面直播間!又開始套路粉絲,不刷禮物不給看!

TAG:歷史流放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