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VAR能避免「上帝之手」再次發生嗎?

VAR能避免「上帝之手」再次發生嗎?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1/4決賽,阿根廷對陣英格蘭。下半場開場5分鐘,阿根廷10號中路突破,在禁區外沿將球分給隊友巴爾達諾,自己前插到禁區腹地等待隊友傳球,英格蘭後衛霍奇識破了對方的意圖,先巴爾達諾一步觸到球,封堵了他射門或傳球的路線。遺憾的是,霍奇並沒有以一個完全保險的方式處理此次危機。他回傳守門員希爾頓的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不緊不慢的拋物線,越過若干球員,在即將被自家守門員收入囊中時,被矮小的阿根廷10號搶得了先機。

似乎是一記頭槌,敲開了英格蘭隊的球門。

模糊的渣像素,近乎於正方形的畫面比例,再加上宋世雄老師經典的解說——進了,10號,馬拉多納!重溫32年前的比賽錄像會覺得,「上帝之手」發生在那個年代也情有可原。那時候,沒有高明的技術手段輔助判罰。而幾位裁判間也如同孤島,按照那時國際足聯的規定,在主裁不主動詢問的情況下,邊裁甚至不能給出自己的意見。哪怕他目睹了什麼驚天事實。綠茵場上電光火石間的一切,全憑主裁一雙肉眼和飄忽不定的直覺去判斷。

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盃,1/4決賽,阿根廷對陣英格蘭,馬拉多納在英格蘭門將彼得·希爾頓前上演「上帝之手」。(圖:視覺中國)

這記充滿欺騙性的手球成為了傳世經典。一方面,它成了馬拉多納的一部分。國際足聯宣揚讓足球遠離政治,可足球一直被看作是和平年代的戰爭。1986年球場上與英格蘭相遇時,阿根廷人急需一場勝利一雪馬島戰爭鎩羽而歸之恥。因此,當馬拉多納用如此不光彩的形式為阿根廷取得領先時,這記手球竟然有了一絲政治正確和釋放民族情緒的雙重意味在裡面。如果僅憑這記上帝之手將阿根廷送進半決賽,可以想見賽後全球媒體將如何對馬拉多納口誅筆伐。但很快,馬拉多納就把自己從地獄撈了上來。千里走單騎,連過五人,一擊即中。這個閃耀其職業生涯和整個足壇的高光之作如此驚艷,足以讓人選擇性失明和間歇性失憶,忽略掉四分鐘前那個不堪的污點。而在賽後採訪中,馬拉多納的雄詞狡辯「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馬拉多納的腦袋」也展現了這個小個子的姦猾與機智。我敢拉上帝下凡為自己墊背,你們還能說什麼呢?

而另一方面,上帝之手則一不小心成為了球場誤判的背書憑證。若是有人寫一部誤判編年史,那世界盃年肯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不是說各個聯賽里誤判就少,而是相較於四年一屆的頂級盛事,年年都踢的聯賽里再大的委屈也顯得不那麼值得大書特書了。2002年日韓世界盃,對陣韓國的比賽中,西班牙右路傳中,莫倫特斯頭槌中的,但裁判卻吹罰此球在傳出前已經出界,判進球無效;2006年德國世界盃,法國義大利決賽時,馬盧達為法國隊贏得的那記點球到底是不是靠假摔騙來的至今仍有爭議;2010年南非世界盃預選賽時,亨利靠手球助法國晉級決賽圈,愛爾蘭成了誤判下的冤死鬼;這屆世界盃的1/8決賽,英格蘭對陣德國時,蘭帕德明明白白越過門線的進球被視為無效,著名的門線慘案由此誕生;2014年巴西世界盃,墨西哥與喀麥隆的比賽中,裁判兩次以越位之名吹掉墨西哥隊的進球。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裡,但主裁就是可以兩次吹掉多斯桑托斯的好球……

以上種種,不過是誤判歷史中的九牛一毛。足球有時候像一場玄學,至於誰會趕上一個不靈光的裁判更是玄之又玄。這場幸運逃生,誰能保證下一場呢?為了避免這種俄羅斯輪賭盤式的競賽環境,不斷有人向國際足聯申請將科技輔助手段引入比賽,幫助裁判做出更明智的決斷。

然而,直到2014年世界盃比賽中才引入了門線技術。一直對技術手段持保守態度的正是五次連任國際足聯主席的布拉特。在足壇,有一部分人相信「誤判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布拉特也是其中之一。

伴隨著全場球迷的注視,球員在中圈開球,在終場哨聲響起前,沒人能預知這場大型戲劇性社會事件會如何收場。每場足球比賽都像是上帝寫下的劇本,未知是最大的吸引力。90分鐘的比賽後,有人飲恨出局,也有人昂首晉級,結局不僅與實力和狀態有關,也被意外、巧合和誤判左右。引入技術手段可以降低誤判存在的比例,可同時也會減少比賽的戲劇性。在科技欠發達年代,這句話也是一種對客觀現實的無奈總結,對人類自身局限的諒解,畢竟綠茵場上速度太快,場面太亂,演技又太逼真。但是,這句話還可能成為賄賂和黑哨的庇護所。尤其是在網球、籃球、羽毛球等多項體育運動都成功引入電子眼、視頻回放等技術手段並磨合良好的情況下,布拉特用這句話作為對裁判吹罰不合理的解釋,就難免讓人疑竇叢生。

當布拉特因為貪腐被涉案調查後,國際足聯迎來了史上最年輕的主席因凡蒂諾。隨著他的走馬上任,足球運動對於技術手段的接受度有了大幅提升,本屆世界盃能引入VAR視頻助理裁判就是例證。

此前很多人對VAR介入比賽有所顧慮,擔心視頻回放會將足球比賽分割得支離破碎,影響比賽的流暢性。但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IFAB)報告稱,視頻回放僅佔比賽時間的1%。如因凡蒂諾所說,「如果我們多花1分鐘就可以更正錯誤,那我認為我們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這份報告還給出了另一個數據,使用VAR做出的決策中,誤判比例為1.1%;而沒有使用VAR時,誤判比例為7%。

VAR團隊擁有33個攝影機位畫面,其中8個是超慢動作機位,4個是極慢動作機位,另外還有2路專門用於判斷越位的攝像機畫面。有了這些,進攻球員禁區內被防守隊員鏟倒的畫面就可以在鏡頭裡被反覆慢放、多角度觀察,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被解剖,被所有人審視。而這一切不僅出現在主裁判眼前,也通過大屏幕展現給在場觀眾,通過轉播信號輸送到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電腦屏幕上。VAR如同上帝之眼一般,它的存在就是為了避免「上帝之手」這類誤判的再次發生。

2018俄羅斯世界盃期間,裁判在使用VAR。(圖:視覺中國)

然而根據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的報告和本屆世界盃小組賽階段的比賽來看,VAR確實可以減少誤判,卻不可能杜絕誤判。VAR代表著冰冷、客觀、無情的科技力量,可它的最終解釋權還是屬於人類。視頻助理裁判可以提示主裁發生了什麼,至於是否觀看VAR回放,觀看後是否改判,決定權仍然握在當值主裁一人手中。既然是人類,那他就可能犯錯,VAR也不能使他變得完美。

當球員在場內一邊追著主裁,一邊用手在空中比出一個像電視機的長方形時,關於到底何時觀看VAR的爭議也爆發了。國際足聯對VAR的使用限定在改變比賽走勢的「明顯錯漏判」,例如進球前可能發生的犯規行為,點球,紅牌,以及處罰對象錯誤(罰錯人)。《經濟學人》對此評論,「唉,這本身就是一條模糊的指令。」

在瑞典與韓國的比賽中,金民友在禁區內飛鏟瑞典球員,裁判在看完回放後補判給了瑞典一粒點球。在另一場瑞士對陣塞爾維亞的比賽中,德國主裁布呂赫對於兩名瑞士球員在禁區內聯手對塞爾維亞球員上演抱摔熟視無睹,不做任何判罰且拒絕觀看視頻回放。後來布呂赫因為這起漏判被國際足聯取消了吹罰本屆世界盃淘汰賽的資格。可這記處罰並不能改變比賽結果,也不可能給已經出局的塞爾維亞一次重來的機會。

VAR降低誤判比例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對於裁判的要求和期待。在引入了VAR技術,並且也有球隊因此而得到公正合理裁決的情況下,再遭遇誤判可能會讓球員更加難以接受。

大家都在看這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海鮮的正確吃法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