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雙子月遇見.夢露,哪一面才是真實的你?

雙子月遇見.夢露,哪一面才是真實的你?

關於萌藝術

一檔定位為文化藝術領域深度挖掘和傳播的訪談欄目,將觸手可及的藝術之美拉進人們的視線,融入百姓生活。訪談嘉賓多以精神生活為導向的傑出青年藝術家,文化名人。

「你心目中最性感的女神形象是誰?」拋出這個話題,幾乎95%以上的直男給出的答案都是一個名字「瑪麗蓮·夢露」。

一點也不意外,夢露是好萊塢一個時代的標籤,是大眾眼中的性感女神,她的金髮碧眼,白裙紅唇,曼妙的身姿,都給人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

我想「美貌」大概是在權利與財富之外的第三大鋼印,不然斯人已逝,美人何以仍然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呢?瑪麗蓮·夢露就是這麼一位美人,她身穿白裙站在地鐵通風口前的照片至今仍是性感的代名詞,她眾說紛紜的緋聞與離奇神秘的死因仍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帶著這些好奇與疑問,#萌藝術#迎來了開播以來的特別專題。早在幾天前小編就來爆料說天津大悅城舉辦了一場《遇見.夢露》經典珍藏攝影作品展,對於我們這樣一檔以藝術為原生內容的欄目,無論如何是不會錯過這麼一場經典展出的。於是我們一行人馬,周末的午後來到了位於大悅城三層的五號車庫,也就是此次作品展的現場。自知憑藉自己那點對美食和自拍的熱情根本無法點評出大師作品背後的真諦,所以這次特意邀請了李勇老師作為我們本次直播的作品講師。

勇老師是天津知名的跨界攝影師,以拍人文景象,自然風光建築為專常。為什麼說是跨界呢,因為李老師的本質工作其實與攝影並無關係,他的本質工作是一名外企高管,但是對於攝影的熱愛讓他在這個領域裡已經有了10年的拍攝經驗,成就了非常多的優秀作品並且在知名國際組織擔任培訓師一職。暫且不說李老師的多重身份,今天我們還是跟大家分享下關於此次攝影作品的故事。

此次夢露經典攝影作品展,一共展出31幅作品,全部都是沒有對外公布的私藏作品。相信對於夢露的鐵杆粉絲以及攝影圈的狂熱愛好者來講足以是個為之雀躍的消息。作品分別來自於米爾頓·格林(Milton H. Greene,1922 –1985)和道格拉斯·柯克蘭(Douglas Kirkland)兩位世界級的攝影大師。接下來的時間,我們跟隨李老師一起穿越這場時光之旅,與瑪麗蓮`夢露浪漫邂逅,細細品味作品背後的故事。

對於夢露的形象雖然在頭腦中記憶猶新,但是說實話從沒有這麼近距離的去觀察過這位風華絕代的人物。這一次仔細看來卻發現這些作品中的她與以往給人們留下的印象竟然有很大不同。我很好奇這其中的原因,李老師是這樣解釋的,此次展出的這部分照片確實從風格上區別於夢露銀幕中性感撩人的形象,更多的展示出她自然純真,鄰家女孩般的氣質,給人一種未加修飾與雕琢的美感。

本次展出分為4個區域,我們跟隨李老師的介紹一路觀賞,首先停留在一幅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面前,這幅作品是夢露的閨蜜攝影師米爾頓·格林拍攝的,照片中夢露身穿一條不太合身的白色抹胸紗裙,坐在一把兒童尺寸的小椅子上,兩手托在胸前,手指托著下巴露出天真無邪的笑臉。腳趾尖相對,戳在地面上,感覺像極了偷穿大人衣服的小女孩兒,笑容裡帶著皎潔和俏皮。

天啊,這還是我們看到的曾經紅極一時的性感女神嗎?同樣是裸露了大面積的皮膚,但卻絲毫沒有艷俗反而覺得她如此清純可愛,而這些是我們平時完全不曾見過的一面,卻被米爾頓·格林先生捕捉到,用相機表現出來。之前有在資料中了解到米爾頓·格林先生是夢露的閨蜜攝影師,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他們二人戲曲性的相遇故事。在上世紀50年代,年僅31歲的米爾頓·格林先生已經是業界非常知名的攝影師了,而夢露此時還是個小明星,在剛剛被東家解聘後的低潮落寞階段。一天在車庫中兩人偶然撞見,夢露見到米爾頓後脫口而出:「原來大名鼎鼎的攝影家才這麼年輕,我還以為你是個老頭子呢「直爽的性格倒把對方逗笑,而米爾頓也調侃道「你不也就是個青澀的小女孩」,從這次相遇後,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並且一路合作,成立了攝影公司。共同創作了非常多的經典作品。而這些作品不僅成就了米爾頓在業界內的地位,也讓世人看到了不同面貌的夢露。

講過米爾頓·格林之後,我們不得不要再聊聊道格拉斯·柯克蘭這位攝影大家,他與夢露的合作是在1961年,也是夢露去世的前一年。我們轉到展區的另外一側,李老師帶我們駐足在一幅作品跟前,照片中夢露躺在一張白色的床上,身體隨意的裹了條純白色的被單,作品的視角是從上面投放下來,整個照片中沒有過多的裝飾物,簡單的白床白被單,甚至使用的燈光都很簡單,但意境卻美到令人久久不能回神。李老師分析說,在濃重的商業包裝之下,道格拉斯也意識到要拍出不同風格的夢露,一定是化繁為簡的,不需要精心搭造的舞台,也沒有商業贊助的大牌,只是簡單的一人一物一背景,這一個系列的作品都是在影棚中這張床上完成,卻呈現出了夢露的本真之美。

李老師特別介紹到,道格拉斯最為擅長運用的是對角線拍攝方法,也有非常多的視角是要在高處搭上架子從俯視的角度拍攝下來,在那個還是使用膠片相機的年代,並不能像我們現在這般方便,所拍及所見,所以每一個視角和動作大概都會拍上幾十張,然後再去篩選。相信這一系列作品在當時那個商業包裝濃重的時代中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使得道格拉斯這位在彼時剛剛出名的新銳攝影師也得到了業界更多的認可與讚賞。

在展區大致瀏覽了一圈之後,我們又回到座位上,畢竟夢露這位傳奇的人物背後有那麼多故事,還想再跟李老師再多聊聊。這一次展出的31幅經典作品整體的感覺與我們日常中見到的夢露形象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這裡的夢露更加生活化,褪去舞台上的光環,更像是鄰家女孩一般。此時我倒是有些不解,這兩種反差之大的形象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夢露呢?面對我的不解,李老師反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知道夢露的生日是在幾月嗎,知道她是什麼星座嗎?」節目之前我確實有做過功課,這個難不倒我,記得夢露的生日是在六月一日,星座嗎,難道是金牛座?李老師搖了搖頭,「那一定是雙子座了「我隨即脫口而出。忽然間恍然大悟,作為雙子座的她在生活中確實是有雙面性的,不能說哪一個是真實哪一個是虛幻,只能說在不同環境下,面對不同的人她自然會展現出不同的自己。但也並不是絕對的依託星座學說,每一個人其實都具有雙面性,只是有些人的另一面一直隱藏在自己內心最深處,久而久之自己竟也未能發現,探尋內心的自我才是人們一生的課題,只有雙面性得以均衡,人格才會更加趨於完滿,活的更加真實遵從自我

夢露之所以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女王,除了三段並不圓滿的婚姻外當然還少不了與當時政府政要們的桃色新聞,人們總是對於花邊新聞津津樂道,但卻少有人去了解夢露的身世,其實她成年之後對於感情上安全感的缺失很大部分是與她幼年的成長經歷相關的。她在自己的自傳《瑪麗蓮·夢露:我的故事》中曾提及幼年時的遭遇:父親在還未出生時,便拋棄了她大腹便便的母親。而母親又因為精神病被送進醫院。此後,夢露輾轉於孤兒院和臨時看護人之間。像被踢的皮球一樣,林林總總,她經歷過十幾對養父母。

「我逐漸長大,逐漸知道自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她在自傳中寫道,「因為我的生命里沒有親吻,也沒有希望。我經常感到孤單,想要死去。我總是試圖通過幻想取悅自己。我從未幻想過會有人愛我,就像愛其他孩子一樣。」

養父母們對夢露的確沒有愛,卻很在乎照顧她所獲得的五美元。而夢露為了不被虐待,從5歲開始,就在這些家庭中做著各種家務,以一個孩子的早熟,討好著所有人。

「我還學會一點,遠離麻煩的最好辦法就是,永遠不要抱怨,也不要索取。」

她努力為生活尋找著不多的亮色:「我主要幻想的是美貌。我夢見自己變得那樣美麗,當我從人們的身邊經過時,所有的人都轉過頭來看我……我自己編造著那些讚美我的話,大聲重複,彷彿真有人這麼說過。」

「幻想讓我的生活更加輕鬆。」

從這些片段中,我們能看到夢露幼年生活的主基調:自卑,逃避,幻想。

因為自卑,夢露對自身才智的定位,一直不高。但是卻有資料顯示瑪麗蓮·夢露的智商為168,(斯蒂芬·霍金和比爾·蓋茨為160,沒有達到168)。更有趣的是, 愛因斯坦曾經給瑪麗蓮他的親筆簽名照片, 這讓她感到非常自豪。

其實當夢露生活在精神失常的母親羽翼下時,就已經選擇用書籍作為自己精神的庇護之所。而在她踏上眾人矚目的星光大道後,閱讀,更成為她對抗自卑的鱗甲、磨鍊演技的砥石,以及幫助她暫時逃離擾攘人間的精神家園。

對於夢露的內在,少有人去關注,也許是她外在的光環太過於耀眼,大家只將目光集中在她迷人的外表之下。而有一位知名的作家,卻是這樣評價夢露的:「性格堅毅,美麗善良,充滿信心,親切和藹而又直爽坦率,她從不厭倦自己的工作……她有著極強的文學感受力……她非常熟悉我的作品,我所描寫的國家、民族,形形色色的人物,生命與死亡,榮譽和道德,以及人生觀的諸多問題。」這位作家就是海明威,這是對於夢露的內在,給與的最高肯定的文字了。

正如我們所見,夢露的前半生並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不幸的。但是她仍然對生活對事業充滿無限的熱情,從社會底層一步步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應有的地位與榮耀。你能看到她對於知識的渴求,對於生活給予現狀的不服氣,她期望通過學習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靠自己的付出得到想要的一切。所以啊,姑娘們一定要加油啦,單純靠美貌與幻想是得不到你要的美好生活的,想要什麼就全力以赴去爭取呀,別偷懶、別抱怨,要相信你一定值得擁有最好的。

誰說喜歡漂亮的東西,追求美好的生活就是物質和拜金?我消費的賬單我來買單,靠自己雙手創造未來的姑娘個個都光芒萬丈。

有關夢露的傳奇故事很多,能了解的恐怕只有冰山一角。畢竟這位在熒幕上的可人兒,我們只能作為旁觀者遠遠地觀賞。1962年夢露的突然離世,當時令整個好萊塢轟動一時,年僅36歲的她正值芳華,有太多精彩沒有來得及去譜寫演繹,這大概是整個時代的遺憾與損失。她的離去給身邊的朋友與粉絲們也帶來了莫大的悲傷。聽聞這樣一個故事,夢露的閨蜜攝影師也就是我們之前有提到的米爾頓·格林先生在若干年離世之後,被他的兒子從父親生前工作過的工作室閣樓中找到了近5000張為夢露拍攝過的從沒有公佈於世的照片。

當夢露去世後,米爾頓先生並沒有將這些照片拿出來辦個影展或是參與任何一種形式的商業活動,而是選擇默默的珍藏起來,並且直到離世都沒有再提及與夢露相關的事情。當時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我竟然特別能理解米爾頓先生的所有舉動,摯友的突然離世給他一定帶來了非常沉重的打擊,相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沉浸在悲傷與痛苦的情緒中。回想起每一幅照片都在講述他們當時共同創作的故事,或許米爾頓先生就是想將這些回憶封存起來,不要再讓回憶流傳於外界。不要讓更多的世人去評判夢露,無論是出於善意還是惡意都不要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他只想讓朋友離去的更加安寧。這只是我自己的猜想,無法求證,畢竟我們沒有生於那個年代,只是以一個現代人的理解去揣測米爾頓先生的心態。但是相對於我感性的猜測,李老師給出的答案就理性很多了。李老師認為,這些沒有公開的照片是因為夢露突然的離世造成肖像權所屬的問題沒有明確,導致照片一直處於雪藏狀態。其實無論原因是什麼,基於對朋友的尊重與保護也好還是出於對肖像權的紛爭也罷,有關夢露的傳聞那麼多,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眾說紛紜的猜測也正是令人們為之著迷的地方。

忽然很想看看夢露的那部唯一以她個人作為第一人稱所寫的自傳《瑪麗蓮·夢露:我的故事》,想要更多了解她傳奇而又短暫的一生,就如同煙花般用盡全力的去綻放絢爛,照亮了整個夜空,點亮了一個時代。

感謝李老師加入本次欄目帶給大家更多來自於專業攝影視角解讀,也要感謝收藏家的支持與分享,讓我們有機會領略到不同風采的瑪麗蓮·夢露。時至今日,夢露的美依舊是無法複製和超越的。毋寧說,她的美更親近物質,親近皮草、香檳、鑽石和遊艇。這是一種人間的美,是實實在在的肉身,可以展臂擁個滿懷;又像是一隻華麗的奶油泡芙,咬一口,會「嘭」一聲在唇齒間曼妙地炸開......

以上為本期《萌藝術》訪談直播主播說日誌

望有更多的人聽到《萌藝術》與她的朋友們的故事

原創稿件版權均屬美活研習社

轉載、投稿、爆料、洽談合作

聯繫小編:ifeng_tjc

童鞋們有什麼話題想知道

也可在後台給我們建議及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活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生命中不可辜負:美食與遠方

TAG:美活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