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網易依然要以慢打快,AI商業化AR是重要方向

網易依然要以慢打快,AI商業化AR是重要方向

雷剛 發自 杭州網易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你怎麼看網易?

快公司?慢公司?或者總能令人耳目一新的神奇公司。

1997年創立,至今已有21年,是中國最早的科技互聯網代表。靠郵箱起步,其後又在門戶廝殺中爭得一方格局,再以遊戲安身立命,近些年還能在教育、音樂和垂直電商中豎起鮮明大旗。

而且頗為神奇的是,在唯快不破的中國互聯網競爭里,網易近幾年的新業務往往不是最快的那一個,但卻總能是以慢打快的那一個。

結果也有目共睹:業務版圖從郵箱、遊戲、新聞擴展至電商、娛樂等領域,在每個領域都做得風生水起。

網易AI路線

那AI呢?依然延續這個路數嗎?

在BAT和各大公司紛紛把AI喊得響亮的當前,網易公司層面的AI聲量顯得剋制。

不過,這種克制也將成為過去時。

沒錯,網易即將在AI方面搞出更大動作——依然會延續以慢打快的網易傳統。

網易AI其實布局不算晚。

2011年,網易就在內部儲備相關技術和團隊,由浙江大學計算機博士李曉燕牽頭。不過當時深度學習方興未艾,AI也還沒狂飆突進。所以網易AI更多扮演賦能網易內部各業務的角色,為遊戲、郵箱、音樂、雲服務和電商等業務持續提供AI技術加持,通過新交互形式的賦能,提升網易集團全線業務的產品競爭力和用戶體驗。

具體到技術方向層面,也先從更接近內部業務的CV開始,逐步切入語音語言、模式識別、人機交互、數據智能等領域並且在打造一個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平台。

於是2017年,風向標事件發生:網易的AI團隊升級為人工智慧事業部,並成為網易一級事業部,李曉燕出任總經理。可見網易在人工智慧上的決心。

成立事業部後,網易AI繼續內外並舉。打法上同樣點線面齊備,希望探索出更多落地場景。

在業務思路上,在3條戰線上分別展開,分別是:基於視覺的網易AR、語音識別和NLP方向上的語音交互業務,以及AI平台。

其中,網易AR的商業化落地是網易AI的核心戰略之一。

網易洞見是網易AR基於移動端的AR平台

AI加持下的AR

為什麼是AR?

有網易基因的原因,靠遊戲安身立命,3D視覺原本就是網易一直以來的技術儲備。

而且在AR遊戲方面也已經真刀真槍上陣,推出了《悠夢》、《破曉喚龍者》2款遊戲,甚至在Google AR開發者介紹案例中,網易的AR遊戲也被拿來舉例。

網易AR負責人趙辰認為,AR不僅是AI視覺技術的重要應用形式,也是打通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如果從信息承載和人機交互層面來看,意義更加不言而喻。

藉助計算機視覺技術和可視化技術,可以實現在物理世界疊加虛擬信息,並將虛擬信息準確「 放置」 在物理世界中。

如此一來,AR將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理解信息、應用信息的方式,是萬物互聯時代的信息入口,是人機交互的重要形態,也在承擔網易AI探索「下一代終端用戶交互形態」的使命。

技術挑戰和方案

技術方面也長期為此準備。

網易AR演算法負責人叢林介紹,網易洞見AR平台核心覆蓋3個部分:一是AR內容瀏覽器,以客戶端為載體;二是互聯網應用引擎,為互聯網應用提供AR平台能力;最後是遊戲引擎,表現為AR Game Plugin。

其中互聯網應用引擎,已具體涵蓋了AR底層的定位、AR雲端的服務,甚至多人聯機、基於圖片的跟蹤識別、3D內容渲染等。特別在渲染部分,網易的SDK可以實現複雜精細的3D內容,比如用粒子特效來呈現風、水、火的效果。這些都得保證其互聯網應用合作方的「終端用戶」擁有「友好用戶體驗」,與網易產品的思路保持一致。

談到網易洞見AR平台的優勢,網易AR對三個方面引以為豪:

一是演算法能力,結合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人機交互和計算機圖形學技術,實現系統級的演算法優化,提供AR應用所需的基本場景內容理解能力,將虛擬物體精準註冊於現實場景,並實現3D內容的精準展示:

叢林以光照恢復演算法為例,具體做了解釋。依託於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演算法技術,光照恢復演算法對當前環境的環境貼圖、主光源方向、環境光亮度以及色溫等參數進行恢復及預測。

具體而言,即:通過場景圖像輸入,利用深度神經網路預測出環境光的參數(SH係數)和周圍的環境貼圖,其中SH提供光照;環境貼圖作為反射貼圖可以讓光滑物體映射的紋理更準確。由於學習得到的反射貼圖準確性有限,所以把相機拍到的圖像已知信息通過相機參數映射到環境貼圖中,替換部分學到的環境貼圖;預測的主光源方向可以為虛擬物體增加效果逼真的高光和陰影。此外,通過圖像和相機信息實時計算環境光亮度、色溫等參數,用來調整虛擬物體表面亮度和顏色,使得物體和環境更好地融為一體,使得渲染的結果更貼近真實。

二是內容生態支持,與國際級內容產業鏈進行深度合作,並與網易遊戲生態進行整合,打造頂級、優質的AR內容生態。具體,如支持圖片、文字、聲音、視頻、3D模型等AR內容展示的實時渲染,滿足多元AR設計需求。

最後是系統性打磨,用戶體驗至上。以穩定低耗AR演算法為例,支持基於圖片的穩定識別與跟蹤,支持無需標記物的實時場景跟蹤和定位模式,可以多場景體驗AR特效,在用戶自然交互的同時實現大量主流機型穩定的AR體驗。

此外,這套AR引擎的載體,還被不斷普及化,覆蓋各種硬體性能的終端,真正實現AR內容在終端用戶的普及,並讓用戶真正體驗到優質AR內容的樂趣。

趙辰介紹道,一個AR開發大爆發的時代已至前夜,開發底層引擎已ready,設備感測能力也已ready,只缺更多開發者和產業鏈合作方加入其中,掀起更大浪潮。

實際上,網易自身還在去年開啟了牛刀小試,較具代表性的有2個。

一個是網易洞見、網易雲音樂,與農夫山泉共同打造了一次AR營銷。去年8月,網易雲音樂&農夫山泉的4億瓶「樂瓶」上,印上了精選樂評,手機一掃,AR實時呈現每一瓶礦泉水自帶的音樂和故事,玩法之文藝及新穎,引發病毒式傳播討論。

另一個則是電影《異形》的營銷,將電影IP變身蠢萌形象,讓用戶觀影之外還能與繼續在現實中與外星怪物互動。

不過,雖然初步試水的效果都不錯,但趙辰也透露,「所見即所得」的AR紅利還未被更多人看到,客戶市場教育還需要進一步鋪開。

接下來,網易方面希望在相關目標行業加快AR賦能節奏,並以四個行業為例解釋了AR如何「賦能」場景。

廣告營銷行業,使得「萬物皆媒介」,一切都可以成為體驗式營銷的入口;

遊戲行業,增強了遊戲的臨場感,也為遊戲玩法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新零售行業,提高運營的用戶參與度,助力消費者決策;

生產培訓行業,更好的學習體驗,在真實世界中理解複雜信息。

這也是大洋流中的歷史性要求:靠Demo、純講技術應用的時代已經過去——看貨——是對於AI落地和商業化的核心訴求,而網易的初步答卷上,要率先以AR展開作答。

這幾年來,網易教育做得有聲有色,網易雲音樂口碑日盛,網易考拉和嚴選也在電商領域打出組合拳,核心套路全一樣:產品、產品,還是產品。

那麼AI呢?AI加持下的AR呢?網易又會交出什麼樣的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華為秘密作戰計劃曝光,重注研發AI晶元挑戰英偉達,輪值董事長挂帥
無人駕駛汽車遭遇AI路障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