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日軍迅速佔領半個中國後卻發現上當,因為中國後期轉變策略了
最新
07-13
日軍在我國地區為非作歹,我國的百姓飽受了整整十四年的摧殘。但慶幸在我國軍民一心,頑強的意志力,最終在國際的幫助下於1945年擊退了敵人。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整日忙碌於自己的事情,但是這一段歷史是絕對不能忘記的。
想當初,日軍揚言要三個月之內攻下中國,但是沒想到這一戰竟然是拖了十多年之久。這裡大家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前期乘風破浪,東三省也是迅速被拿下,但是後期卻打得異常艱難呢。
其實這是因為領導人基於現實因素而制定的策略導致的。我們首先說一下,日本人為什麼要侵略中國?那是因為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之後,不少人就有攻佔東亞最終統一天下的野心,這也是基於日本國家小,資源少導致的。
所以日軍的武器裝備是遠高於我軍的,面對這種不利的情況。
我軍也是積極的思考對策,最終是決定避其鋒芒,用我國的地大物博來消耗敵人,畢竟他們是遠征軍,日軍也一直用以戰養戰的策略,但最終還是拖垮了他們。
在抗戰初期,我軍的確是一直敗退。這不僅僅有武器裝備的差距,還有蔣介石想要先解決共黨,所以對待日軍一直是消極作戰的態度。直到後來民族危機的出現,國共合作,才終於把日軍擊敗。而共產黨也是積極採用游擊戰這一戰術,讓日軍不得安寧。
總之,幸虧國內還有不少能征善戰的愛國人士,比如十大元帥,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所以策略也是需要變化的,正是這樣,才最終走向勝利。


※此人數學考了0分,其他科門門滿分,北大堅決拒收,清華說:我來
TAG:歷史教授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