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粉牆黛瓦火爐浜,藏著的村莊

粉牆黛瓦火爐浜,藏著的村莊

費國平,啟新學校教師,桐鄉市作家協會會員。

綠色鄉村:屠甸火爐浜

圖文/費國平

香樟、紅楓與垂柳,它們一起站在村莊浜口,自然生成綠樹蔭蔭的景象。那鬱鬱蔥蔥的背後,竟然藏著一個粉牆黛瓦的村莊——火爐浜。

在層層疊起的綠意里,我沿著蜿蜒的浜邊小道,去追尋屠甸鄉村的色調與背景——一抹綠色隨浜河迤邐,村舍是水墨的黑白色調,隱隱的,一旦進入卻別有意境。

樹影在浜面上婆娑起舞,搖曳生姿。樹的年輪與葉脈里,儲存著火爐浜人「樹養人丁水養財」的傳統意識,所以他們要在村莊的水口栽植大片的樹木。屠甸的各地的「水口林」是進入每個村莊最好的辨識。榮星村、滙豐村、范蠡湖等亦是如此。火爐浜在村口,種有樟、柳、楓、槐等十多個樹種,形成了一條長長的沿浜樹廊,以護牢村基。春天玉蘭花開、夏天香樟如傘、秋天楓葉飄紅、冬天臘梅迎春,村莊四季飄逸的都是樹的體香。在浜口栽樹的同時,築堤建廊亭點綴其中,讓村人遊客駐足棲息。

村環水繞,樹蔭遮蔽,隱隱約約中,那浜底頭的參天的香樟古樹儼如火爐浜的一種補白。其實,在每一個火爐浜人心中,都有一片綠色念想:要想生活的愜意就得種樹,因為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村裡的新房子沿河落成了,房前房後栽上幾棵樹,既慶祝了喬遷之喜,又補種了樹木。於是,火爐浜的周圍都是樹的濃蔭。

今日隨著作協的採風小組進入屠甸,參觀桐鄉市五水共治的成果,特別有感受。火爐浜是我一眼就能認出的村莊。我記住火爐浜,並不因為它的經濟繁榮,而是因村口那些高聳的大香樟和大楊柳。「下根磅礴達九淵,上樹搖蕩凌雲煙」,神秘、魅惑,它的濃蔭下,集結著火爐浜的悠悠過往。那古樹、浜水、小道,樹水掩映,錯落有致,還有路亭與村莊相連,緩緩展開。而村外的油菜花在烈焰般的奔跑,一如古意的畫境高唱著新春。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我在火爐浜循著這樣的詩意去行走,迷醉其中。我走到未曾到過的火爐浜,村口的那些古樹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們雖未謀面,但卻已熟識。

在美麗鄉村屠甸的許多類似的村莊,我看到一棵棵古樹,不禁會想到那遙遠的以前,村莊先祖們揮鋤植樹的身影。想必,先祖在栽下每一棵樹時,都種下了村莊的詩意與祈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桂文會 的精彩文章:

回望鄉村四月天,沒有人閑著

TAG:聚桂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