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的你,是勤奮的笨蛋
(全文共 2763字,大約需要6 分鐘 ;文末有乾貨建議哦)
01 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不了戰略上的懶惰
一個大學生,立志要考上研究生,學習非常努力。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學習,直到夜深人靜才休息,甚至連上廁所都不放過,還在抱著書在看。
周圍的同學都被他的刻苦精神感動了,問他:你這麼努力讀書,為了什麼呀?
他說:我考上研究生以後,準備再考博士。
同學又問:讀了博士以後呢?
他說:我不知道
這個大學生,戰術上很勤奮,每天用功讀書;但戰略上非常懶惰,連自己到底想幹什麼都不知道。
做事情目的性太強不值得推崇,但是做事情完全沒有目的性更不值得推崇。
做事情沒有目的性的人,就像成語「南轅北轍」里的那個車夫一樣,跑的越快,離終點越遠!
02 「勤奮」不能包治百病
中國傳統文化就非常推崇勤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但是他們只告訴我們要勤奮,卻沒有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勤奮,在什麼領域勤奮,什麼時候該勤奮。
現代社會,很多寫文章的人,也把成功的因素過多的歸功於勤奮。於是,什麼《凌晨三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像不到的心酸》;《雷軍每天工作16個小時,這就是他成功的秘密》之類的雞湯文風靡全網路。人們在感動之餘,還不忘發到朋友圈,並評論:從明天開始,我一定要努力!我是最棒的!
「勤奮」,似乎成了一劑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反正你的問題很簡單,你沒有成功,因為你不夠勤奮!
可事情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如果只要勤奮就能成功,為什麼天不亮就起床打掃衛生的清潔工人為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為什麼勤勤懇懇的農民伯伯還是沒能脫貧致富?為什麼你天天熬夜加班,領導還是不給你升職加薪?
勤奮,只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絕不是取得成功的全部因素。
03 有目的的勤奮,才是真正的勤奮
我讀大學的時候,班上有兩種人,一部分人特別勤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另一部分人特別懶,天天瞎玩。
特別懶的那部分人就不多說了,因為對他們來說,大學就是遊戲廳,麻將館,KTV,電影院。四年下來,什麼也沒有學到,所以畢業就失業,逐漸淪落到社會底層。
特別勤奮的那些人呢?很不幸,他們過得也不怎麼樣。因為他們的勤奮,沒有目的。
他們只知道埋頭苦讀,對未來自己的職業規劃完全不了解,人際交往的能力他們也不培養,教材之外的知識也不願意學習。他們還是和高中時代一樣,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教材學習上。
他們從不逃課,每節課都認真做筆記,作業也會認認真真的完成,但是他們從不思考:我喜歡做什麼?未來工作的時候需要什麼知識?應該如何與別人溝通,合作?所以最後,他們也泯然眾人矣。
相反的,我的大學同學中,現在混得最好的是班上一個很愛逃課的同學。他真正做到了「有目的的勤奮」。
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學習成績不好,乾脆不要在短板上浪費時間。性格外向,善於為人處世的他,大一就開始做生意。經過幾年的努力,到了大四,他已經成立了一個公司,當上了老闆,而我們這些人,還在為找工作急的焦頭爛額。
對於學校的上課學習,他知道自己並不擅長,所以很懂得「捨得」,保證期末考試能及格即可,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這個事情上;而對於自己的生意,他非常勤奮,晚上別人都在打遊戲,他在依然在忙碌,周末別人都在玩耍,他抓緊時間進貨。
我說這麼多,不是鼓勵大家不學習都去做生意,而是希望大家知道,做事情要有目的性,要知道自己做事情的意義所在。不要盲目努力,浪費時間。
04 思維的懶惰,比什麼都可怕
在印度的一個菜市場,有一群小商販,他們非常貧窮,窮到沒有任何積蓄。每天早上,他們會向高利貸者借1000盧比,然後去進貨,貨賣完以後能賺一百盧比,但晚上要還錢,利息高達50盧比 ,也就是說,他們實際上一天只能賺50盧比。
後來有人告訴小販們,只要他們節省一點,不把50盧比全部花掉,哪怕每天省下幾盧比,最多半年,就能存夠一千盧比去進貨,再也不用受到高利貸者的盤剝了。這樣,他們每天的收入至少能翻一倍,從此擺脫貧困的生活。
但是,很少有小商販聽得進去這樣的勸告,他們依舊我行我素,日復一日的被高利貸者壓榨。
美國的一個大學教授注意到了這個社會現象,他說:「那些窮人們,由於長期處於稀缺狀態,只會關注眼前的問題,判斷力和思考能力嚴重退化,他們討厭花時間思考如何長遠發展。」
這就是這群小販寧可被高利貸盤剝,也不願意從本錢中省一部分做長期投資的原因。
因為和眼前的苟且相比,思考未來實在太累,他們寧肯每天辛辛苦苦的做生意,也不肯花時間思考未來的長期回報,因為從不考慮長遠利益,所以被奸詐的高利貸者壓迫,陷入了永遠靠借錢度日的死循環中!
這些印度商販的悲劇,雖然有高利貸者壓迫的因素,但是,自懶惰的思維,才是悲劇的根源。
希望我們都不要當勤奮的笨蛋。
文末乾貨:職場上如何和領導搞好關係(節選自我的文章:逆襲的竅門)
大家進入職場,如果只是老實巴交的埋頭幹活,很難升職,就是勤奮的笨蛋。要學會和領導搞好關係,因為在職場上,領導才能絕定你的升遷,一味埋頭苦幹,並不能直接升職加薪。
但是應該如何和領導搞好關係呢?有的人不會變通,過分正直,很清高,絕對不願意拍領導馬屁。往往工作幹了一大堆,但是得罪了領導,被領導排擠。
有的人呢,膽子小,老實巴交,不會說話。不知道怎麼拍領導馬屁。一拍馬屁就緊張。(我想大家應該讀過一些雜誌上關於老實人硬著頭皮給領導送禮,結果搞得很尷尬的故事吧)
有的人呢,倒是容易變通,認為和領導搞好關係就是拍馬屁。過於殷勤,上躥下跳的,拍馬屁容易拍過火,拍到馬腿上。成了大家眼裡的笑料。
正確的方式是什麼?對於領導應該持不卑不亢,略有尊敬的態度。這樣即得領導欣賞,但又不會被認為是馬屁精,領導也會高看你一眼,不會認為你沒有能力,只會奉承人。
任何人都喜歡別人讚美他,所以要抓住合適的機會讚美領導,但不能盲目讚美。
首先你要了解領導的喜好,性格,忌諱什麼的,才不會拍錯馬屁。這就叫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做事情要仔細調研。
我舉一個例子,這一次我大言不慚,就假設我是領導了。
如果你不了解我--叫獸 (教學平台楊教授),以為我和很多人一樣,喜歡別人叫我帥哥,那麼就馬屁拍到馬腿上了。我自己長什麼樣我清楚,就是一個普通人,而且我這個人對自己的長相沒有什麼要求。
那麼應該如何拍我的馬屁呢?如何分析我聽喜歡什麼內容? 你需要從我的很多篇文章中尋找蛛絲馬跡!
如果你看到我簡書主頁的介紹,又經常閱讀我的文章,你就會對我有一定了解。
你會知道我副業是股票投資,又是搞價值投資的(有些文章中提到過) ,再看看評論區我經常給人推薦和巴菲特相關的書籍,文章中有時也會提到巴菲特,你大概就知道我喜歡聽什麼了。
事實上,如果你叫我「簡書巴菲特」,比叫「簡書吳彥祖」還受用很多。叫我「簡書吳彥祖」,我只會覺得你一點也不了解我這個人,拍馬屁無效。
如果你叫我「簡書巴菲特」,雖然我知道不是心裡話,但是我還是很高興。
希望文末的乾貨對你有用。


TAG:教學平台楊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