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時代的金融風險防控,迫在眉睫!

互聯網時代的金融風險防控,迫在眉睫!

文章來源| 綜合網路整理

對於大數據這一「殺手鐧」,不知有多少行業、企業 「競折腰」。近幾年來,零售銀行轉型搞得「火熱朝天」,但是也面臨著許多風險的問題。如圖1所示。

圖1:新型的線上安全風險

目前,金融欺詐已經形成了一個市場,分工明確、合作流程成熟,並且逐漸向隱蔽、專業、精準方向發展,並且這些人越來越聰明,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越來越進化,很難找到公共特徵,也很難歸納,不容易及時發現。就算是銀行信用卡中心搞紅包、返利這些活動,有時候也會遇到這些人的狙擊。

那麼目前銀行主要面臨哪些風險呢?

第一:主要包括木馬釣魚、數據泄露和黑客攻擊等。

第二:欺詐場景。例如賬戶盜用、暴力破解、撞庫登錄。據統計,銀行撞庫攻擊的成功率在0.2-2% ;黑市和暗網泄露用戶名和密碼高達幾十億條;羊毛黨套利薅走銀行上千萬的營銷經費;種種跡象表明:互聯網金融正遭遇 IT 風險!當銀行發生風險事件,不僅會造成客戶的信息泄露、資金損失,而且會使銀行得聲譽受損,對銀行的影響也是不可挽回的。

然而,零售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非金融的互聯網化莫屬。相比於傳統銀行的模式,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機器的大規模數據運算,完成大量用戶的貸款申請審核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傳統金融的審核由人工完成,效率會相對有限;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可以針對業務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進行快速迭代,增強模型的有效性;最重要得是可以擺脫工作時間的限制,減少人力成本。

風險控制迫在眉睫

如何進行風險防範而非控制?如何防範欺詐風險而非管理催收?將是傳統銀行觸網必將解決的問題。早在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就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強化銀行卡磁條交易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必須完成建立基於大數據技術的銀行卡風險防控體系建設。

金融行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風險控制能力是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銀行在金融風險控制方面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來看,至少有以下這三大問題:

1. 對員工風控培訓不夠,甚至完全沒有培訓。由於風控部門自身人員數量有限,素質不高,無法履行對員工進行風控培訓的工作職責。

2. 無法正確理解上述規範性文件的精神,不能準確把握其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未能及時為高級管理層提供風控建議。

3. 風險模型的建立不夠完善,數據整理合規不夠規範。

那麼,具體該如何應用大數據資源、如何建立大數據人才梯隊,如何把握大數據政策方向?

耶魯大學統計學博士、中科大數學學士黃聰老師;沃頓商學院MBA、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邱天老師將結合自身多年互聯網金融的從業經驗和專業研究,系統地分析風控要點,教你用人工智慧下的最新大腦防禦不斷更新的黑客攻擊,並給出落地實施的1個運營框架,10項運營基本工作,並找到線上突破口,把產品養大。

明晚8點,課程開播1元秒,絕對不容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售金融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零售金融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