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沙漠的高處,聽見敦煌

在沙漠的高處,聽見敦煌

菩薩捧蓮

7月7日,下午3點在福順堂舉行了一場由後院讀書會和福順堂聯合主辦的關於「聽見敦煌」的活動。

這場關於「聽見敦煌」的活動由來印法師以「敦煌石窟藝術」為題來展開的講座以及來印法師為大家導覽「聽見敦煌 ——聖徒與詩人同行?三人展」兩部分組成。

主講人來印法師

釋耀然,號來印,出生於西北蘭州。皈依禪門耆宿大德本煥長老,得長老加被,修學佛法。後於明慧法師座下披剃,並受具足戒。近年來積極於北京、深圳、南京、敦煌等地,開展「百萬抄經」、「中國書經展」及系列畫展,並同時進行書寫與靜修的推廣和禪修。

敦煌的歷史

敦煌,曾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見證了絲綢之路時代「華容所交」的盛況。在其兩百里的佔地,有著我們所嚮往的神秘石窟藝術,有著無數的石窟群。

莫高窟的歷史

在敦煌的東南端的斷崖上,有著敦煌的一個主要石窟群,名為「莫高窟」,又名「千佛洞」。「莫高」是一個外來詞,意為「沙漠上的高處」,充滿著無盡的詩意,保存了敦煌一千多年來的石窟藝術。

象徵莫高窟的九層塔

敦煌的石窟藝術起源於印度的阿旃陀石窟。我們可以從阿旃陀石窟中柱子的樣式、拱頂、神龕等結構看出早期的阿旃陀石窟來源於希臘藝術。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藝術向中國的傳播路徑,也是一條見證佛教傳播和發展的道路。令人遺憾的是,在新疆,因為多種族間的矛盾,導致了新疆的石窟藝術的消失;令人慶幸的是,離新疆非常近的莫高窟,因其被東土文化所佔據,其石窟藝術還得以保存並深深地紮根於敦煌,也以此為基點,不斷向中國傳播,形成了「四大石窟」,傳播了佛教的造像、佛教的精神。

在莫高窟內,有著一個被人俗稱「三層樓」的建築,內有一個藏經洞。在十一世紀初葉,由於戰亂等原因,將大量佛經、佛畫、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會文書等五萬多件秘藏於此,砌牆封門,表層飾以壁畫,隨著時間的流失,封門之事漸漸被人遺忘。在1900年,這一秘室被王道士在清理積沙時,偶然發現。

藏經洞

令人痛惜的是,先後有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等紛至沓來,他們用低廉的價格從王道士手中騙購了近四萬件最有價值的卷子。留下的一萬多卷,大多為抄經的經書,在運回北京的途中,又遭到另一次人為破壞。敦煌石窟藝術的完整性因此被破壞,與此同時,也正因為這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延續下去的人,敦煌藝術也得以傳播和延續。

莫高窟的藝術

1

敦煌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誌。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都畫有飛天。

飛天

敦煌飛天起源於乾闥婆與緊那羅的複合體。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樂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常嘉煌的敦煌飛天,意譯為歌神。所以他的聲音和身影都極為優美。

飛天傳入中國被本土化後,不僅僅有宗教的威嚴,也有人的優美、親切和人間的氣息。飛天的飄帶也變成了幾條線,使得飛天能夠飛起來,變得輕盈,充滿東方神韻。

2

在莫高窟內,有兩幅最大的壁畫,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五台山圖》

普賢菩薩

3

在莫高窟內,有一個名為「涅槃窟」的特級窟,以涅槃像為主體的洞窟。

涅槃窟

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有生滅相,而僅有一本住法圓滿而寂靜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苦行和輪迴,也即《心經》中所提到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狀態。

4

不幸的是,清代,是中國從古代走向近代的過渡時期,其審美與藝術也在走下坡路,因此,窟內的大量藝術遭到清代人的重新塗抹,造成了大量的破壞。

清代時期被破壞的莫高窟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介入到了文化的發展當中。在敦煌,有一個很大的數字中心,在那兒放映著關於敦煌的精美紀錄片,這一時代的發展固然可以幫助我們保存下正在消逝的文化,但這與我們直接的感官不同,他的精美性會在我們親自看到敦煌石窟文化前給我們一個定性,而這並不利於我們欣賞敦煌石窟藝術,所以當我們要去敦煌,去看石窟藝術時,請直接奔向石窟本身吧,親身去感受歷史在敦煌留下的時間的痕迹。

下面是莫高窟中最典型的一組雕像,在莫高窟的54窟里,名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

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

他的典型性在於他是在唐代製作完成,而保存至今,沒有被破壞,沒有被清代時期被塗抹,而呈現出他的原貌。我們可以看到唐代造像藝術的高超,雕像身上的肌肉非常逼真和身著的服飾紋路的精美,反映出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達。

5

石窟的開發帶來了敦煌藝術的傳播,也給敦煌石窟藝術帶來了無可逆轉的毀壞,人流過多而帶來過多二氧化碳使得原本鮮艷的壁畫失去其原有的色彩。

還原的《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養像》

互動環節

Part1:

鍾歌華:

感謝來印法師的講解。我覺得藝術來源於生活,我對藝術不太了解。從我的童年時期開始,就對飛天印象深刻,我覺得這是一個藝術的創造,其創造性遠高於西方的小天使,飛天在沒有翅膀的情況下可以飛起來,我想請問來印師,從您的修行經歷來看,你認為飛天有什麼樣的寓意?

來印法師:

我認為我們通過飛天來傳達我們對於美好的願望和對佛的信仰。像整個莫高藝術和很多的壁畫中出現的飛天的形象,儘管隨著更多的壁畫被挖掘出來,飛天的形象可能被弱化,但飛天的飛翔代表著我們人類對理想的嚮往。

大家正在認真聽來印法師講敦煌石窟藝術

Emily:

來印法師您好,我看到敦煌文化是經歷了很長時間而形成的,在不同時期都有自己對敦煌文化的添瓦添磚,不同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請問這一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來印法師:

關於敦煌文化的起源,有這麼一個傳說,僧人樂尊路經莫高窟時,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在現實中,其實在石窟開鑿之前,在敦煌地區已經出現了譯經這一佛教文化傳播的活動。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風格,佛教活動的頂峰出現在隋唐時期。每個時代的審美都有不同,如隋代的樸素、唐代的繁複、清代的沒落,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訴說。莫高窟有一個很特別的壁畫,那就是千手觀音,成於元朝,也是最後一個開鑿石窟的朝代,成為特殊窟中的特窟。

主持人Yoyo和主講人來印法師

主持人Yoyo

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一樣來自宋代或年代更久遠的作品,都會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但是當我們去到敦煌,去到莫高窟,會見到裡面每一個雕像、每一幅壁畫都是經歷了多個朝代而保留至今。同時這也是莫高窟有著特殊的氣候、地理條件,以及很多偶然的契機的緣故,才使得我們有這樣的機會目睹千年以前的作品,然而莫高窟自身也在不斷的消逝,也許今天的我們還能有機會看到這些珍貴的作品,但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否有這樣的機會還未可知,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資源,有機會一定要親身去莫高窟看看。

儘管來印法師在儘可能多地以及儘可能通俗化地來向我們引薦敦煌文化,但敦煌藝術實在是太龐大,我們無法在這短短一小時內對敦煌藝術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有鑒於此,今後後院讀書會一定積極策劃今天這樣的活動。

Part2:來印法師為大家導覽

展覽以「敦煌文化」為主題,現在仍然有許多非常優秀的藝術家在努力將這一正在消逝的石窟文化發揚下去,如我們在現場看到的畫作作者高山老師、為我們導覽的來印法師和現場所聽到的音樂的製作者張薦老師。

高山老師的油畫《歡喜金剛空行母》

來印法師的筆墨《水遠山長》

來印法師為大家講解

來印法師雕刻的葫蘆

高山老師的《菩薩在向日葵中》

本次講座是後院讀書會舉辦的第349期活動。

本文根據講座錄音整理,有刪減,未經主講人審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院聽書 的精彩文章:

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

TAG:後院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