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新媒體從業者,……
10日晚,距離公眾知曉「中大叫獸」事件不到三天時間,中山大學終於發布了情況通報:停止張鵬任教資格,取消其碩士生、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終止與其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工作合同,並報請主管部門,取消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稱號。
一、
顯然,這個結果是大家希望的,也是難得的,但也是最基本的。
至少中大給了一個積極的正面回應。而通報究竟是走流程的結果,還是輿論所迫,在此不再細談。
首先給大家梳理一下事件:
8號晚,一篇題為《她曾經以為自己能逃開教授的手》的文章在中山大學校友圈內迅速傳播,文中的幾位女大學生表示,曾受到過張鵬不同程度的性騷擾。而後文章被刪。
想必大家從其他途徑對事件都有一定了解,我也從其他公號截圖看到了網易新聞整篇文章(剛才重新翻看 無意外,刪除了)。隨之各大媒體介入報道,公眾聲音越來越大。中大做了簡略回應,大致是網友部分內容與事實不符等等。接著,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通報。
需要強調的是,對中大的學生而言,這是持續了兩個月的事件。此次通報處分,應該說,這是學生不斷奔走、發聲,爭取了數月的結果。
二、
看到新聞時很驚愕,這樣的事又發生了,而且發生是在中大,熟悉的名校,離得那麼近。
對此最大的疑問是那麼長時間,流出的信息為何這麼少?是公眾反應慢、接收消息滯後?還是發出的聲音太小?亦或是敢發聲和能發聲不可等同?
無論是3月份的北某、某影事件,還是甘肅女孩事件,亦是此次「叫獸」事件,用法律手段似乎難以給他們定性,因為法律沒有給「性騷擾」的表現形式統一界定,騷擾者大可以各種理由為自己洗脫,畢竟法律要求提供證據,即使明顯不符合常理。
但在這件事上,高校有權利也有能力處理,沉默不是金!半年來,接連發生的幾次高校性騷擾事件的發生和處置,希望能對所有人都有所啟示:無論是公眾還是高校,需要有自己的態度。公道自在人心,高校若是遮遮掩掩只會將事態擴大,反倒蒙羞。學生兩個多月轉發倡議,希望能建立相關的機構、制度,高校不可能全然不知,理應廣泛採納建議,收集意見,解決問題,不要等包不住了,才嘗試亡羊補牢。
三、
看到澤鵬寫到,「作為一個新媒體從業者,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輿論』的力量」,感慨很多。他們是一群站出來發聲的群體,力圖將事實理清、擴散,用他們的引導力試圖改變點什麼。
(澤鵬昨晚的文也被刪了,不能虛,撐你)
我害怕的是,如果每當這樣的事,都只能通過公眾反反覆復聲討、媒體同行撐腰才能解決,以後會不會當這樣的事再次被拉出水面,許多人會變得麻木。亦或對方力量足夠大,地位能力足夠強,大到可控制輿論,發聲者發不出聲音,該怎麼辦?
但願不會。
總之,這次最終結果出來,應該是令人欣慰的。在公眾看來事情解決得如此之快,除了公眾輿論聲音不斷增加,還有傳統媒體的介入,澎湃、新京報、南方日報等媒體相繼報道了後續事件發展(前期事件經過少有報道),重要的還在於一群敢於發聲的群體不斷地努力,有一評論是這麼說的,「有人說我們學生容易被煽動,但是我看到的更多是大家轉發倡議書和新聞報道希望讓學校聽到我們的聲音,即使有一些聊天截圖傳到群里也總會有人註明待考證。在這件事情上,我真的看到了很多中大學子理智發聲。有人會利用輿論,有人會控制輿論,但是不應該因此不敢出聲。」
曾經我也親聞某高校彩虹旗事件,被約談、被處分。還有某高校學生披著彩虹旗上台領畢業證,到後來撐著彩虹傘都會被保安攔住,我們所寄望的大學獨立之自由似乎不應該是這樣的。
當然,我還是保持著對獨立自由思想的敬意與嚮往,也相信是一直存在著的。至少我所在的學校、接觸的老師,是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考慮,給予學生充分自由與空間的。
未來 或許我也會是一名媒體工作者,希望這條路上不會被太多額外的東西束縛,我是可以並敢於發聲的人。
文稿丨李華
責編丨李華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氣才是美德」——《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TAG:隨贈附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