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山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王竹立:三大改造建設MOOC

中山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王竹立:三大改造建設MOOC

建設MOOC應對傳統課程進行改造,即教學內容的改造、教學方式的改造、教學評價的改造。

很多老師以為,拍攝MOOC就是將傳統課堂那一套搬到網上,這是不對的。MOOC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大規模、開放性課程,一定要根據網路學習的特點,對傳統課程進行一番改造。具體需要改造的方面如下:

一、教學內容的改造。MOOC最好不要簡單地把教科書上的內容搬到網上,而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精選與加工。考慮到MOOC大規模、開放性的特徵,它針對的對象是社會上各個層次的人群,應儘可能做到深入淺出,與現實生活相互關聯,減少那些過於專業化和學術化內容。因為開設MOOC的真正目的是讓精英教育大眾化,所以,必須考慮大眾能夠接受的程度。那些過於專業化、學術化的內容還是面對面的教學更加適宜。

二、教學方式的改造。MOOC學習是通過網路進行的,與傳統課堂的面對面教學有很大不同,因此不能照搬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

錄製MOOC需要注意:每節課時間不能太長,一般以5-10分鐘為宜,最長不超過20分鐘。因為MOOC學習者很多都是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上網,學習環境也各不相同,很難保證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每節MOOC只能介紹一、兩個小知識點,不能太多,因此對內容的精選非常重要。一般應該選擇那些重點、難點和易錯點。此外課程內容必須聚焦核心,內容不宜過多過泛;應根據內容和學科特點選擇媒體形式,如自然科學類課程不宜單純講授,而應輔以圖片、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形式。人文社科類可以講授和討論為主,有些內容甚至可只採用音頻形式授課,以減少信息冗餘;不要對課程互動寄予太大希望。在線學習在交互方面本來就不及面對面教學,MOOC由於規模大、人數多,師生互動就更為困難,儘管人們為增加課程中的互動進行了多種探索,但效果並不理想。那些需要大量互動的課程並不適宜採用MOOC形式。相較而言,MOOC更適合那些大學裡的公共選修課和人文社科類的課程,而不太適合那些過於高精尖的理工類課程。

三、教學評價的改造。傳統課程大都採用標準化考試作為學習評價的主要形式,這種評價方式並不適合MOOC。因為MOOC學習者來源複雜、目標各異、層次參差不齊、學習時間與學習環境差別很大,採用標準化考試會打擊大多數學習者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如何保證考試的真實性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MOOC可以通過標準化練習題與自測題,幫助學習者進行自我檢驗。理論上,形成性評價更適合MOOC學習,但由於MOOC人數太多,評價工作量巨大,事實上難以實現。同伴互評可以作為參考,但大多質量不高,難以監管。

評價的目的無非有三:衡量學習者的水平,這是評價的選拔功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這是評價的反饋功能;促進學習者進一步學習,這是評價的促進功能。MOOC的評價應更側重於第三個目的,即提升學習者繼續學習的動力。

基於以上分析,我主張MOOC採用多元評價方式:

一、

必要的標準化考試,只針對那些想要拿到證書和文憑的學習者進行;

二、

形成性評價,學生的作業作品可採用自評與同伴互評的方式進行;

三、

真實性評價,學生提交論文、作品等,只針對少數優秀學生進行,可給予證書或獎勵。

一定要記住的是MOOC的兩大特徵:大規模和開放性。開設MOOC的目的則是精英教育大眾化。

作者簡介

王竹立

中山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碩士導師、學術帶頭人。廣東省政協第九、十、十一屆委員,第十一屆廣東省政協教育界別發言人;致公黨廣東省委常委;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曾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山醫科大學十佳教師稱號等。被稱為「我國富有原創性思考的教育學者」。

其他出版的著作:

超星爾雅通識課《創新思維訓練》

作者最新出版《學習與創新:互聯網時代如何做教師》。2015年出版專著《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該書入選《2015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推展第一季》榜單和多個圖書排行榜。發表醫學研究論文數十篇,教育技術論文數十篇,業餘出版詩集3本。與超星公司合作拍攝的《創新思維訓練》慕課和相關專著《你沒聽過的創新思維課》已出版發行。發表各類學術論文逾百篇。

— THE END —

來源:《在線學習》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線學習 的精彩文章:

TAG:在線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