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平教授評周俊傑書法,我有不同的觀點……
充滿豪放之氣的周俊傑書法
——兼與楊吉平教授商榷
互聯網的發明,給各類新聞、消息的快速、廣泛傳播帶來了方便,給人們進行思想交流、傳播知識、互換信息提供了便利,也給各類人士發表包括正面的、反面的觀點提供了平台。
最近,《書法報》組織部分書法界的學者,對周俊傑先生的書法藝術作了深入、細緻的品評。《書法報》能把周先生作為書法界的重點人物進行關注,以及幾位高校的知名教授、書法藝術研究人員參與點評,恰恰說明了周先生在當今書法界的影響之大和受關注程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通過互聯網這個平台,迅速在全國得以廣泛傳播,並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綜合幾位學者的評點,普遍認為周俊傑先生是當代中國書法界,集書法理論、書法創作為一身,且有著重要影響的重量級人物。尤其是對先生的「周家隸」,都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周俊傑臨《開通襃斜道刻石》
認為周先生在浩如煙海的經典里找尋適合自己心性的碑帖作為臨摹的對象,對於所選定的碑帖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體驗古人的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周先生的隸書根植於漢代《開通襃斜道刻石》,又融入《石門頌》等漢碑及漢簡章草的筆意,使其線條更加厚重,變化也更豐富,充分體現出「中原書風」的正大氣象。
▲周俊傑隸書作品《自作詩八首》
周先生在古人精到的筆法的基礎上,對破鋒、拖鋒、絞轉筆法的運用,使得點畫線條的質量由精微走向蒼茫,由雄渾走向古拙。他又把王鐸擅長的漲墨法運用於其隸書創作,給人以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視覺衝擊力。
「我們不敢說他對古人有質的超越,但我們深信,周俊傑先生的隸書在當代有明顯的辨識度——篆隸的融通,行草的借鑒,充滿著中國藝術的『寫意』精神!」。(周德聰語)
周先生「在熱鬧非凡的當代書壇,一個身處書法旋渦中的當紅書家沒有退步已經很難,況且還進步了呢!」。(楊吉平語)
▲《書法復興的尋譯》周俊傑/著
在各位學者的評點中,我們也發現他們對周俊傑先生厚重的文化底蘊,超前的學術思想,敏銳的藝術觸角,給與了高度評價。亓漢友先生還列舉了周俊傑先生數十年來「發表書法論文、文藝評論、散文等四百餘篇,出版《書法美探奧》《周俊傑書學要義》《書法復興的尋繹》《中原文化大典?書法卷》《周俊傑書法序跋集》《書法美學論稿》《揮雲齋薈要》(十二卷)的著作及作品集三十餘種」,充分肯定了周先生對當今中國書壇的巨大貢獻。
▲《書法美探奧》 周俊傑/著
然而,我們在山西師範大學楊吉平教授的點評中,也看到了其對周俊傑先生的批評之語,如:楊教授認為周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明顯不夠;草書荒率;書法存在躁氣。對此,筆者卻有著與楊先生截然不同的認識和評判。
首先,周俊傑先生是否對
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明顯不夠?
▲《書法美學論稿》 周俊傑/著
眾所周知,周先生是當代集書法理論、書法創作為一身的大家,在全國當屬雙棲性的領軍級人物。多年來其撰寫的《書法美學論稿》《二十世紀中國書法通論》《中原書法史考略》等學術著作,每一本皆可作睡枕而用。十幾年前周先生還與中國美術學院的陳振濂教授一起,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全國書法界的文藝評論家,即人們普遍傳頌的「南陳北周」。
▲《書法藝術形式的美學描述》 周俊傑/著
多年來,兩人碰面都會引起書法界的廣泛關注,如果有充足的時間,都會有一次書法藝術理論的強強對話,每次對話也都會對全國書壇起到一個引領和導向作用。自此,我不僅要問: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有如此超前意識、敏銳觸角、深層思維嗎?
還有,我們通常說: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楊先生的觀點,是否要把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分離出去呢?連中國書法理論、書法創作的領軍人物都「文化底蘊不夠」,那麼,中國書法界還有文化嗎?還要讓對書法理論、書法創作有著深入研究,且對中國書法藝術的長久發展有重要貢獻的周俊傑先生,去撰寫並發表幾本小說,才算「有文化底蘊」嗎?
▲《周俊傑書法文論選》周俊傑/著
暫且不說周俊傑先生的書法理論和書法創作,即使其文學創作,在當今書法界也讓無數人難以望其項背。周先生一生喜歡讀書,今年雖然已經77周歲高齡,每天還要拿出至少六個小時的時間讀書。他所讀的書藉涉獵面極廣,哲學、美學、史學、文學(非小說類)、文字學、社會學、文藝評論等等,以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學修養。
多年來,周俊傑先生在書法理論研究、書法創作之外,還撰寫並發表了大量高水平的散文、隨筆、遊記,上百首近體詩和詞賦。他的文章涉獵廣泛,文風樸實,語言練達,文筆優美,具有很高的可讀性。他的詩詞意境高遠,用韻嚴謹,工整對仗,耐人尋味。
著名文學家、文藝評論家孫蓀先生曾說:周公才高八斗,多藝多才,若排次第當以文章為冠,詩詞次之,書學居三,書法居末。唐代張若虛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偉大詩人的地位,難道周先生在文學上的如此成就,還是「中國傳統文化修養明顯不夠」嗎?當代書法界在文學修養、文學著述方面,還有誰堪與周先生比肩?我想,不但了解周先生的人不會如此認為,就是不了解周先生的人,讀到他的文章、詩詞,也不會產生如此看法,也會把認為周先生「中國傳統文化修養明顯不夠」的說法傳為笑柄!
其次,周俊傑先生的草書
真的很「荒率」嗎?
周俊傑先生一生致力於書法藝術美學的探索與實踐,他在多種書體上皆下過很深的功夫,最擅長的則是隸書和草書。了解周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超常勤奮的,就其目前之高齡,仍然每天臨池不輟。每次創作之前也要先臨帖,找到靈感後再行創作。他還對將要書寫的內容認真查閱書法工具書,力求把最美最適合自己風格的字例找出來進行創作前的練筆。他的草書根植於「二王」,臨寫了大量晉人的經典之作。
▲周俊傑臨《中秋帖》
周先生始終認為,希冀在書法事業上有所作為的藝術家,必定要將自己的支點建立在歷史加時代加個人,即深厚的傳統加鮮明的時代精神加強烈的個人風格基礎之上,三者缺一不可。
我們知道,魏晉時期尚沒有大幅巨制書法作品的出現,只是手札、尺牘、冊頁等案頭把玩之物,故顯得典雅、蘊藉。而周先生乃豪放之性格,既要在其草書作品中保留晉人典雅、婉約之韻致,又要融入其豪放、大氣的風格,故在臨寫「二王」經典作品的基礎上,又大量臨寫明清時期各大家,諸如傅山、徐渭、王鐸之草書作品,所以,其草書在大氣、嚴謹的風格中充滿晉韻。
▲周俊傑臨二王手札
書法藝術的審美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豪放之度把握不好會失之於粗野,忘我地抒發情感(書法創作)會失之於荒率。這是書法界人人皆知的簡單道理。周先生是一位對書法美學有著深入研究的理論家,他對「豪放」與「粗野」,「率真」與「荒率」的把握上是有度的。周先生曾有詩云:「擷來懷素縱,復覽孟津奇。濡墨挾風雨,靈台已忘機」。這首充滿激情的五言絕句,充分表達了他的草書創作理念和追尋的最高目標。故他的草書從總體風格上,老辣雄強,起伏跌宕,疏處猶如曠野疆場,密處更似長白林松,具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正大氣象。
▲周俊傑草書《不道難酬聯》
我們在欣賞周俊傑先生的草書作品時,要看你站在什麼角度,具備什麼樣的學識和欣賞水平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文靜而少言寡語之人,會嫌棄話多的人啰嗦,能言善辯之人會嫌棄少言寡語之人沉悶,缺乏情趣;內心秀蜜的人會嫌棄性格豪放之人粗野,相反,性格豪放的人也會嫌棄內心秀蜜之人城府過深,不好交流。我不知道楊吉平先生是站在什麼角度看待周俊傑先生草書的?
第三,周俊傑先生的書法是
「豪放」「古拙」還是「粗糙」?
「豪放」,按照詞典的解釋,是雄豪奔放,也指氣魄大而不拘小節;「古拙」的意思是古老質樸,不加修飾;「粗糙」是不精細,不光滑,不細緻,草率。
周俊傑先生的書法審美取向是鍾情於碑派書法的,自然他的隸書、草書皆融入了篆隸書的筆意。按照此種解釋來看周先生的書法,其雄強、大氣、稚拙、剛健、圓潤、老辣、質樸的藝術風格,正是其雄豪奔放,氣魄大而不拘小節的體現,充滿著碑派書法豪放中見蒼茫、雄厚、古拙且不加修飾的金石之氣,是一種大巧,也是其靈魂深處的宣洩,是爆發,是奔騰,是整個身心與文字及筆墨紙硯的融合。
他所表現的並非是完全的外在形式,其關捩處,是對生命體驗的深度和貫注、表現情感的濃郁與否。話反過來講,如果周先生的書法線條是「光滑的」、「精細的」,那麼,也就不存在楊先生所指出的「粗糙」了,周俊傑也就不是周俊傑了!
▲周俊傑隸書《自作詩六十初度》
當今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各種思想、學術、理論都超常活躍。就書法界而言,也是流派紛呈,風格各異,亂象叢生。有固守傳統的,有在傳統基礎上大膽創新的,有把原有字體肢解後重新組合而誇張變形的,有模仿民間雜耍,書寫前大吼三聲憤筆疾書的,還有江湖騙子行走街頭進行雜技式表演的,等等,等等。
周俊傑先生是書法「新古典主義」的首倡者和忠實實踐者。他主張書法藝術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這也是國展評判書法優劣的基本標準。周先生曾多次作為國家書法大展的評委,他的個人學識、學術修養、審美眼光、評判標準是有準確尺度的,這也是眾所周知的。故他在其書法創作中也會按照其固有的審美取向,去創作每一幅作品,所以,我們在其作品中所看到的只有豪放、雄健,充滿著正大氣象,而難見粗糙。
批評,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是常平之事,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書法藝術更是如此。只有誠摯的、善意的批評,才能使書法家明確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而找准前行的方向。相反,錯誤的批評也會誤導書家,使其陷入迷茫,而不知所措,從而也會誤導整個書法界。在此,我們真誠地呼籲書法界多一些誠懇的、善意的批評,使書法藝術——這門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始終沿著一條正確的道路前行。
總監丨崔鑫
編輯丨歐陽媛 蒙言
見習丨唐福祥


※絕筆!他們生前最後一幅字寫了啥……
※一位畫家的篆書,賣了16675000元!
TAG:書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