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漁民出身,成陳友諒手下猛將,身中數箭抱著幼主殺出戰場

他是漁民出身,成陳友諒手下猛將,身中數箭抱著幼主殺出戰場

元末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和陳友諒是最大的死對頭,他們兩個人身後都有很多忠肝義膽的勇士,當初陳友諒被殺後,他的手下早已是身中數箭,可他依然不顧危險忍者傷痛,從戰場上背著陳友諒的屍體,抱著主公的兒子陳善,他逃離戰場。

這位猛將叫做張定邊,他原本是是一位漁民,不僅能身材壯士魁梧,還留著鬍鬚,像他這樣的人可以稱作是長相英俊的男子,除了長的帥,他還精通天文地理還會治病救人,俘獲了一大幫有志之士,想要將他收為手下。

這樣的人才非常優秀,若是被敵軍收入麾下,就是對自己的威脅,況且他一個人就能抵三個臭皮匠,可惜他沒有提早遇到朱元璋,而是遇到了陳友諒和張必先等人,還跟他們結拜為兄弟,雖說他們是三兄弟,可是卻成了落難兄弟,各奔東西,張必先竟然投靠了朱元璋,而陳友諒則自己當家做主,張定邊是忠義之士,他不願意背棄兄弟,所以堅定的站在陳友諒的身邊。

陳友諒雖然是一個陰險狡詐和疑心很重的人,可是他從來都沒有懷疑過張定邊,非常的相信他。而張定邊也不辜負他的信任。總是能夠給他帶來勝利的消息。隨著陳友諒的勢力越來越大,他越來越穩不住自己的耐心,想要快點一統天下,甚至剛愎自用。

中了朱元璋的計謀,當時在龍灣的那場戰爭,張定邊就勸過他,可是他不信,非常前去,最後落得撐著小船逃跑的結局,受挫之後,陳友諒竟然更加急不可耐,想要儘快黃袍加身。不懂得吸取教訓,養軍蓄銳。

在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號稱出動六十五萬大軍跟朱元璋對抗,決一死戰,張定邊當時就勸說他不要出戰,這些人馬已經是最後的積蓄了,輸不起,況且朱元璋手下能臣太多,這場戰爭若是去了,就無法回頭了,陳友諒不聽,因為他實在是等不急了。

這場戰爭果然跟張定邊分析的一樣,陳友諒陷入了很不明朗的局勢,為了能夠不讓事情惡化下去,張定邊私自帶著三艘船離開了布陣,向朱元璋的水軍法器進攻,讓敵人分心,朱元璋的人馬當時被他殺得措手不及,一句幹掉了很多大將軍,甚至差點直取朱元璋的包袋。

當時朱元璋都以為自己必死了,幸好常遇春看見後迅速做出反應拿起箭,射中了張定邊,不然可能就沒有朱元璋了,中箭後的他拖著自己的身子殺出了重圍,等他到了戰場上,發現好兄弟已經被殺了,於是他不顧敵人的射箭,背著陳友諒的身子,抱著陳善逃離了戰場,去了武昌。

接著朱元璋就攻進了武昌,由於張定邊箭傷還未痊癒,便跑到而來山中的寺廟,出家為僧,無欲無求,開始普度眾生,憑著醫術懸壺濟世,後來他還活的比朱元璋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涵談史 的精彩文章:

最有骨氣的4位亡國皇帝,雖然被滅國,卻備受世人敬仰!
她比竇漪房還要厲害,是漢宮最好的細作,最後犧牲了自己!

TAG:語涵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