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散陣自斗的秦軍何以殲滅六國

散陣自斗的秦軍何以殲滅六國

原標題:散陣自斗的秦軍何以殲滅六國



關於的秦國的崛起,以及最後對關東六國的兼并,都不可能繞開秦軍戰鬥力這一話題。畢竟,傳統上總有人出來吹捧的大秦廟堂,無論如何優秀,都無法身處戰爭第一線,為秦國開疆拓土。因而,僅以變法、後勤、總體實力這些話來對秦軍本身實力一筆帶過,是非常不可取的事情。


但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戰國時代的著名軍事家吳起曾經在自己的兵法中點評秦軍是一支散陣自斗的軍隊,而這個評價,絕無再出現在其他國家身上。對古代戰爭稍有常識的人就應該明白,古人大戰是講究隊形與陣法。一支散陣自斗的烏合之眾,很難在戰場上獲得勝利。那麼兩千多年前的秦軍,到底是怎麼散陣自斗,最終斗掉了實力不俗的關東六國呢?


適合何散陣自斗的兵馬俑



復原的有色兵馬俑


僅僅憑藉吳起當年的一句點評,或許不能在根本上說明秦軍的風貌和問題。幸好,秦始皇在死後將大批按照真實秦軍相貌製作的兵馬俑被一起埋入地宮之中。這些夕日霸主的巨型手辦在20世紀70年代被發現時,依然保持了當初設計者完工時所布置的格局。我們也得以通過這一重大考古成果,配合典籍,還原秦軍的真實模樣。


迄今為止,秦始皇兵馬俑坑已經被發掘出了近千個兵俑,主要分布在展現中軍步兵部隊為主的一號坑和展現側翼騎兵等機動部隊為主的二號坑。粗看這些隊列完整的兵俑擺放形態,與很多我們熟悉的古代軍隊布陣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但若細看各處兵俑的細節,則不難察覺,這些兵俑除了大量裝備用於射擊的弩之外,在近戰武器的配備上卻是五花八門的。



兵馬俑中的弩手俑


去掉一號坑中,前三排那些大部分僅僅使用弩的輕裝無甲弩手不談,陣中的其餘步兵都被安排在了一輛由軍官乘坐的戰車身後,他們中的70%裝備了皮甲等當時流行的護具。除去弓弩外,近戰武器種類包括了劍、矛、戈和鈹。如果說劍只是軍官或弓弩手的防身武器,那麼矛、戈和鈹,無疑就屬於專職近戰士兵的裝備了。


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這些武器並不是統一分配在陣中的某些分隊,而是以一種打散的形式分配使用。這無疑在向我們表明,秦軍的步兵在實戰中經常以小分隊為單位,士兵相互配合,卻也是各自為戰。吳起所說的散陣自斗,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各色兵馬俑


不過,每個編隊中都有軍官所乘坐的戰車存在,說明了秦軍並不會縱容手下的虎狼之師們毫無章法的亂打亂沖。這些戰車不但裝備了弩用以支援附近步兵戰鬥,也在客觀上起到了指揮編隊作戰,協調不同士兵配合的作用。


所以,如果用吳起所說的散陣自斗來貶低秦軍的紀律,並不客觀。但相比習慣於使用同樣武器的編隊來說,秦軍的這種混合分隊雖然看似功能齊全,實則是樣樣都不精通精通的三腳貓配置。對比同時代的希臘羅馬軍隊,就顯得有些實力不足了。



兵馬俑一號坑平面結構圖


西方人曾經也愛散陣自斗



正在狩獵的邁錫尼武士 散陣自斗也是常態


或許有人會問,那麼難道在西方歷史上就沒有存在類似秦軍那樣的散陣自斗時期?其實還真有!遠在早於西周立國200多年的時候,大批來自歐洲的軍事移民曾經大範圍入侵西亞和北非地區,他們就是散陣自斗的高手。


考古發現的古埃及人記載中,這些被稱為海上民族的蠻族就喜歡讓使用長矛的士兵與善於使劍的武士們,每五人一組,形成一個小的作戰單位。雖然也是散陣自斗的風格,卻並不妨礙這些地中海的虎狼之師們為禍亞非沿海多年,給法老時代的埃及人和聖經時代的猶太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古埃及壁畫上的海民


而在更早之前,希臘半島一代的邁錫尼文明也習慣於讓裝備全身重甲與巨型盾牌的精銳武士和裝備較差的平民步兵配合,組成小規模的混搭編隊。全軍的最高層指揮和貴族武士都會在戰場上駕駛戰車,沖在隊伍的前頭,引領著麾下軍隊衝鋒陷陣。由於軍中士兵的武器並不統一,所以要讓全軍在衝鋒中不至於隊伍脫節,就需要將領們的戰車降低速度。全軍以快走和小跑的速度,發起攻擊。



邁錫尼武士間的戰車VS步兵


邁錫尼希臘人正是以這樣的軍隊,不斷渡海到亞洲地區,同雄霸西亞的赫挮帝國進行爭霸戰爭。這些曠日持久的混戰在日後成為了荷馬史詩中特洛伊戰爭的原型。2004年,追求場面逼真的西方電影人將以此為背景的新版《特洛伊》搬上大熒幕。我們也得以以一種最直觀的方式,了解古代那些混編戰車的步兵們是如何發起作戰的。荷馬在《伊利亞特》中也不斷提到當時的西方人在作戰時,並不嚴格遵照隊形,喜歡按照身份,自覺形成武士對武士和平民對平民的散陣自斗。



電影《特洛伊》中戰車引導步兵衝鋒劇照


然而,早已深受兩河流域最古老文明熏陶的赫挮帝國軍隊,並不吃對手的這一套。他們的軍隊深受古代蘇美爾人和當時的埃及人影響,將裝備相同武器的士兵組成龐大的編隊使用。厚度達到百人縱深的大方陣,就是這些當時最先進文明步兵的寫照。當散陣自斗,還夾雜著少許戰車衝鋒而來的敵人遇到這樣嚴陣以待的大軍時,很難有好的發揮。赫梯人更為致命的戰車大軍則可以從兩翼完成包抄。因而邁錫尼人最終被赫挮帝國從小亞細亞半島趕了出去。


後來的西方古典時代,著名的希臘和羅馬軍隊,就開始使用同類型士兵組成各編隊作戰。無論是馬拉松平原上力克波斯帝國的雅典重步兵,還是攻入亞洲腹地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軍,又或是後來數次攻克、焚毀帕提亞帝國首都的羅馬。他們都會將軍中司職近戰與遠射的士兵單獨編隊,在戰場上以編隊而非個人的組織形式,調配兵力資源。


古希臘雕刻上的重步兵方陣


這種表面上看上去非常不靈活的做法,實則在大規模交戰中更加便於集中力量,做出快速的應變措施。屢屢敗於希臘羅馬人的波斯等亞洲民族軍隊,就往往習慣將士兵同時裝備多種武器來混編。其結果便是在一次次交手的關鍵時刻,因為調配不靈、反應力量薄弱而功虧一簣。



曼丁尼亞戰役的復原圖 重步兵方陣與散陣輕步兵的差別一目了然


六國為何鬥不過落後的秦軍



秦滅六國形勢圖


看到這裡,又會有人疑惑,既然秦軍的戰術落後同時代的世界主流那麼多,為何還能在戰場上屢屢獲得優勢,擊潰六國呢?畢竟,吳起雖然數落秦軍散陣自斗,卻在點評其他列國軍隊時並沒有提及這點。然而,當你了解到先秦時代的軍隊,基本都是在過去西周軍隊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話,自然也就不會對六國軍隊過於高看。


西周作為處於中原地區西部邊陲的部落方國,在得到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戰車等技術後成功入侵了原本由殷商主導的中原大地。周的軍事理念完全以貴族武士的戰車為核心,政治和經濟地位較高的國人為輔助,伴隨戰車作戰。至於佔據人口大部分的土著野人,因不需要從軍而無足輕重。這就造成了幾百年里中原地區一直沉浸在車戰中不可自拔。甚至到了列國爭霸開始的春秋時代,這樣的局面也沒有大的改觀。這不僅讓步兵的作用和戰術地位長期被壓制,也讓整體軍事部署和策略異常呆板滯後。


戰車對於先秦戰術的影響一直非常巨大


一直到公元前6世紀,晉國將領魏舒才在與步兵為主的狄人作戰時,放棄車戰的主導地位,強制披甲武士們下車帶領步兵小隊作戰。先秦步兵的地位終於有了出頭之日。此前的步兵們,基本上按照72:1的形式,伴隨1-2輛戰車作戰,車上的武士就是這支步兵分隊的指揮官。這點與20世紀的考古學家在秦始皇兵馬俑中看到的景象,如出一轍。


兩種不同之處在於秦軍所在的戰國末年,步兵已經成為軍中鐵打的主力,讓軍官的戰車反而成為了控制領導步兵隊伍為主的非攻擊性力量。而從西周到春秋,中原及周邊地區的軍隊中,戰車都是戰場上決定勝負歸屬的主要載體。



魏舒方陣 中國步兵崛起的開始


強大的晉國被趙魏韓三家分晉後,戰國時代正式開始,列國紛紛開始自己的變法圖強與軍事改革。走在最前頭的魏國依靠耕戰培養起了精銳的魏武卒部隊。這些當時在中原地區最強的步兵身披護甲,並同時裝備了弩與戈,算是第一支大規模統一士兵武器配置的軍隊。


然而弩的遠射屬性也決定了這些精銳之師在布陣時需要比較鬆散的射擊隊形。當兩軍需要肉搏之際,使用戈的魏武卒們難免也會散陣自斗。與魏國同出一系的趙國和韓國自然也與之類似,其中韓國更是以裝備勁弩和好劍的士兵而著稱,顯然不是什麼整齊劃一的近戰力量。



曾經數次擊敗秦軍的魏武卒


這就讓散陣自斗而士氣旺盛的秦軍有了巨大的發揮空間。何況秦國變法前後,大量魏國等地的中原人才帶著各自國家的經驗奔赴關中,也讓秦軍對於關東對手們的打法知根知底。

而國力貧弱的燕國,軍隊質量一直非常差勁的齊國同樣以弓弩與混編方式來主導自己的軍隊。南方的楚國則因習慣於多山的林地環境而更為重視步兵的偷襲與突擊,裝備上也傾向於各類武器混編。遇到在中原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秦軍,自然要在數個戰場上被教做人。



戰國水陸攻戰銅紋鑒


秦軍是如何被吹捧起來的?



《大秦帝國》海報


作為戰國時代特殊情況下的產物,秦軍無疑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局限性,並且在後來的歷史上因殘暴無度而遭受了很多批評。但隨著21世紀初的一些列影視文化吹捧,並不出眾的秦軍搖生一變,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標杆楷模。


前有紀錄片《復活的軍團》,在對考古成果不加細究的情況下,將旗杆遺迹判定為7米長槍,為秦軍腦補出了一大群氣勢威嚴的長槍方陣。後有充滿小清新的浪漫主義魔幻片《英雄》,將秦軍的普通弓弩渲染為可以執行戰略攻擊的古代版火箭炮。



《復活的軍團中》虛構的秦軍長槍方陣



《英雄》中堪比喀秋莎火箭炮的秦軍弩陣


現如今,三部《大秦帝國》橫空出世,更是將戰術落後、殺伐無度的秦軍描繪成了勢在必得的仁義之師。藝術家們前赴後繼的努力,最終引得無數盲目跟風者,如痴如醉。

這一切都似乎是對古代那些有良知的思想家們的嘲諷,更是對幾十年來埋頭苦幹、精益求精的考古學家、歷史工作者們的殘酷踐踏。(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桑海帝國的覆滅:西非大河文明之殤
德蘭海戰前:德軍情報沒有泄露 是否能獲得海戰的勝利?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