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談古論今006丨愛狗的看過來:你知道古人如何愛狗嗎

談古論今006丨愛狗的看過來:你知道古人如何愛狗嗎

原標題:談古論今006丨愛狗的看過來:你知道古人如何愛狗嗎



正文共1317 字 17

預計閱讀時間:4 分鐘


7月12日,鄧紫棋曬出兩張和狗狗的合照,配文:「自從我不怕狗之後,我變得狗見狗愛,以前我是狗不理,現在我坐多久它坐多久。」照片中的鄧紫棋盤腿坐在沙發上,沙發下面一隻狗狗乖乖趴在地上陪她。



提到狗狗,第一個閃現在你腦海的是短腿柯基、蠢萌二哈還是耍賤的柴犬?這些狗狗因為可愛的外形鮮明的性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然而,當我們看到被主人打理得乾淨精緻,自由奔跑的狗狗時,也不要忽略那些其貌不揚,無家可歸的流浪身影。



對於生命的仁愛之心自古有之,我國古代的《禮記·檀弓》錄有孔子的言論或弟子對孔子思想發揮的內容。《夫子仁及畜狗》通過孔子對於死去家犬的喪禮,展現出仁愛思想


孔子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於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



意思是:孔子家的狗死了,孔子讓學生子貢將狗埋藏,並對子貢說:我聽說,用舊的車帷幔不可以扔掉,可以用來埋葬自家死去的馬;用舊的車傘蓋也不可以扔掉,可留下來埋葬自家死去的狗。我孔丘窮先生一個,沒有豪華馬車,哪來的車傘蓋?就用我的座席為死去的狗下葬吧,免得它屍首陷於污泥。



此外,在《論語·學而》中孔子也教導弟子要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意思是:贍養、孝順父母,尊師敬長,事事謹慎,而有信譽。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力有所及,學點知識,提高見識。



蘇軾


仁愛的品德代代相傳宋代蘇軾傳承孔子的仁愛精神反對在舉行公宴鄉飲時宰殺家犬。蘇軾認為家養的狗死了,「猶當埋,不忍食其肉,況可得而殺乎?」此外,蘇軾還在《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中寫道:

「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痴蠅。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意思是:鉤開門帘,讓歸巢的燕子進來。打開窗戶,讓痴叫的蒼蠅出去。擔心老鼠餓了,常常留點兒飯。憐惜蛾子的生命,就不點燈。這可謂是「泛愛眾」最典型的例子



雍正皇帝


不管是在《雍正王朝》還是《步步驚心》中,雍正皇帝總是給人不苟言笑的高冷之感,然而「冰塊臉」的他卻堪史上最愛狗的皇帝


雍正皇帝養有兩條狗,一條叫「造化狗」,一條叫「百福狗」。這兩條狗不僅冠有皇帝取的「聖名」,還享受到至高無上的待遇——穿雍正親自設計的衣服。


史料上記載有兩段:


雍正五年正月十二日,太監王太平傳旨:著給造化狗做紡絲軟里虎拳頭一件,再給百福狗做紡絲軟里麒麟套頭一件。欽此。


雍正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太監王太平交來麒麟套頭一件,傳旨:著將麒麟套頭著添眼晴、舌頭,其虎套頭著安耳朵。欽此。



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人間訓》中說道:積愛成福,積怨則禍」。仁愛聚集得多了便是幸福,怨恨聚集得多了便是災禍。表面上是我們給了寵物一個家,但實際上是它們回饋給我們更多的歡樂與溫馨。養寵物,不就應該是一段和另一個生命一起變老的奇妙旅程嗎?古往今來,從孔子到蘇軾,再到雍正皇帝,仁愛天下,萬物皆有情。任何生命都值得關注和被愛



文:一言


圖:小石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豐德書院 的精彩文章:

堯:那個被孔夫子時常想起的男人(上)
?堯:那個被孔夫子時常想起的男人(下)

TAG:豐德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