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更大的「鳥像」?
「不去拍鳥,不知道鏡頭短」,這是每一位野生鳥類攝影師都曾有過的感慨。對鳥類攝影師來說,當夢寐以求的珍禽出現在遙不可及的灘涂或山崖上時,再長的鏡頭都會嫌「短」。而增距鏡正好補了這個「短」—用數百元至兩三千元的代價,換來手裡鏡頭焦距的成倍增長,從而在沒有改變拍攝距離的情形下拍到更大的「鳥像」。
此外,在野外觀鳥過程中,為了看到更多細節(如環志信息),也會給單筒望遠鏡配備一個增倍鏡一起使用。例如,一個300mm的長焦鏡頭搭配1.6倍的增距鏡,就可以達到480mm的焦距的觀測效果。
增距鏡的「利」與「弊」
加接增距鏡拍鳥的最大好處便是將鳥兒「拉近」,使鳥兒「結像」更大,這是其「利」,也是推崇增距鏡者的出發點。除此之外,有了增距鏡,在拍鳥時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做到一鏡多用。如此一來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從而獲得更多的拍攝機會。
當然,一味求「大」而無節制地使用增距鏡拍攝也有不妥,因為加接增距鏡總會或多或少地造成像質以及調焦速度下降,還會由於焦距延長而增大拍攝的難度,這是其「弊」,也是排斥增距鏡者所持的理由。這種說法雖說有其道理,但若因其「弊」而完全排斥增距鏡,有時候就得付出「拍不成」的代價。對從事環境新聞、生態報道的記者或鳥類調查人員而言,這意味著無法彌補的損失。
由此看來,至少在鳥類攝影這個特殊門類中,增距鏡的「利」還是要大於「弊」的。這也是大多數鳥類攝影師的攝影包里都會備有1至2支增距鏡的原因。
《巴彥查干,清晨草原雕從草原上起飛》攝影:張戈
EOS-1DX Mark II+EF600mm f/4L IS II USM+1.4增倍鏡
ISO400 F/4 1/1250s
什麼情況下使用增倍鏡
以多年的拍攝實踐來看,鳥類攝影中最有可能用到增距鏡的場合主要有四種:
一是在目標鳥兒距離太遠且現場有難以逾越的障礙,單憑主鏡頭已無法完成最起碼的拍攝任務時;
二是藏身在偽裝帳篷、掩體、汽車等隱蔽物中拍攝,在鳥兒距離較遠但又想拍到更大的「鳥像」時;
三是遵從生態攝影的道德,為避免驚擾繁殖期的鳥兒致親鳥棄巢而主動遠離巢區拍攝時;
四是還想進一步拍攝鳥兒的特寫鏡頭,但繼續前進又擔心嚇走鳥兒,或是受鏡頭最短調焦距離限制已無法再靠近鳥兒拍攝的時候。
在上述場合中,「不能縮短拍攝距離」是需要使用增距鏡的前提。那麼,到底多遠的拍攝距離才需要增距鏡?
最為簡單的方法,在同一拍攝距離下,就同一目標主體拍攝的兩幅影像進行比較:如果加接增距鏡的組合鏡頭拍到的鳥像,在像質上明顯勝過主鏡頭拍攝的同一目標經插值放大至相同大小的影像,這就意味著增距鏡在此距離下具有實際使用價值。反之,則沒有在此距離下使用增距鏡的必要性。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加接增距鏡拍鳥對鏡頭成像效果和調焦速度的影響,既因「主鏡頭」而異,也因增距鏡而異。因此,如何選擇也是一個關鍵。
來源:鳥網 佳能640+2.0x增倍鏡
使用增距鏡的技術要點
前面說到增距鏡之「弊」時,提到了成像、調焦和拍攝難度這三方面的負面影響,這也是我們在實戰中需要去攻克的「堡壘」。
為了解決加接增距鏡後成像效果下降的問題,有經驗的鳥類攝影師通常都會選擇縮小一擋以上光圈去拍攝。一是因為縮小光圈可以提高主鏡頭的成像效果,以抵消或減輕加接增距鏡後像質上的衰減;二是還有一個額外好處是能有效增加景深,從而儘可能保證鳥眼與整個鳥頭都有清晰的成像。
「穩定壓倒一切」,加接增距鏡在延長鏡頭焦距的同時,也帶來了抖動加劇等不穩定因素,所以要盡量使用質量好的三腳架和雲台去拍攝。它們可以穩定設備,幫助攝影師支撐沉重的器材,也保證了畫面的清晰度,將器材的抖動影響降到最小。
加接增距鏡本身已使拍攝時的光圈成倍變小,而為追求像質而縮小光圈的做法更是直接導致快門時間的延長,這會使得拍攝動態鳥兒變得更加困難。好在眼下的數字相機高ISO下的表現越來越好,有了高ISO的幫忙,就能放心地縮至鏡頭的最佳光圈去拍攝了。但拍攝處於靜態或不甚活躍的「呆鳥」時,還是盡量用低ISO值,並且使用「三腳架+快門線」或預升反光鏡,以便獲得最佳的影像質量。
知己知彼,才能尋找鳥類進行拍攝
想要拍攝鳥,首先要學會觀鳥。觀鳥,是指在自然環境中利用望遠鏡等觀測記錄設備在不影響野生鳥類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觀察鳥類的一種科學性質的戶外活動。
作為鳥類拍攝者,了解正確的觀鳥方式,學習使用觀鳥手冊,這樣不斷積累自身的知識,了解不同鳥類的習性,知道哪種環境下會有什麼種類的鳥,這些都是拍攝的前提。
只有具備這些知識,才能在對鳥類干擾最少的前提下拍攝出好的作品。盲目跟隨別人拍攝的作品,往往只是千篇一律的記錄。自己尋找自己發現自己觀察的鳥類,才有獨一無二的魅力。
來源:鳥網 攝影:高逸民
其次,要了解鳥類生存的不同環境。公園是離我們身邊最近的自然之地,也是鳥兒賴以生存的場所,在這裡我們可以簡單的發現很多鳥類。以北京為例,「北京十佳生態旅遊觀鳥地」中有一半就是市區內的公園,這些地方是我們尋找身邊鳥類的絕佳之地。
濕地與草原,這些都是鳥類聚集的場所,北京周邊有很多濕地,緊鄰的內蒙及河北的草原也有很多種類的鳥在此生活。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觀鳥拍鳥的首選之地。
有水的地方水鳥會聚集起來,湖泊與水庫就是這樣的地方,但應首選人煙稀少的岸邊,因為在作為旅遊資源的水邊,人類活動頻繁,難以見到野生鳥類。
森林與山區地區鳥類資源也十分豐富,但是尋找起來比較困難,拍攝條件也比較艱苦,建議適合有豐富經驗和充裕時間的拍攝者前去尋找,往往會有很多驚喜。
註:理論部分借鑒鄭康華《增距鏡與鳥類攝影》


TAG:夏漢生態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