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心坡——中國7萬平方公里飛地的痛

江心坡——中國7萬平方公里飛地的痛

江心坡區

江心坡地區位於雲南,西藏,緬甸交界處,約7萬平方公里,現在多屬緬甸克欽邦,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江心坡曾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現由緬甸控制,根據1960年《中緬邊界條約》中國將江心坡地區劃歸緬甸。至此,該地目前一直歸屬於緬甸克欽邦管理,但在當地用的貨幣是人民幣,語言是普通話,文字是漢字,法律是類似中國的法律而不是緬甸官方法律,通信也是由三大國內通信運營商進行建設,在該地每逢傳統春節一樣和我們內地一樣吃年夜飯,玩龍燈,舞獅等。

春節龍燈

江心坡歷史來源,主要分為兩段時期。第一段為封建時期,明代時期:明成祖設立西南設立了三宣六慰,控制的範圍包括幾乎緬甸全境、泰國北部、寮國中部、印度東部一區,毗鄰孟加拉國,不得不感嘆當時明朝國力強盛,但是到了嘉靖年間隨著明朝腐敗和頹廢,喪失了部分地區控制。清朝時期:清初吳三桂在雲南控制了緬甸局勢,後來隨著他的反清,緬甸局勢一度陷入混亂。乾隆年間,清緬戰爭,最紅控制緬甸地區,乾隆皇帝封緬甸國主為「阿瓦緬甸國王」。晚清時期:隨著帝國主義入侵我中華領土,1886年7月,中英簽訂《中英緬甸條款》,清政府被迫承認英國佔領緬甸,至此緬甸成為英管地區,不屬於清王朝和緬甸管轄,至此中國喪失對江心坡管轄。

第二段為近現代時期,民國時期:受1888和1889年只劃界不簽約的影響,1941年,英國借中國抗戰處境艱難,對英緬控制的滇緬公路有著很大仰賴的時機,以關閉公路的威脅為施壓手段,於1941年6月18日通過政府換文形式,在阿佤地區劃定對其有利的邊界線,將部分班老、班洪地區劃給緬甸,史稱「1941年線」這也是英國在中國國難時期的帝國主義侵略之舉。新中國時期:當時,江心坡已經屬於中國的一塊飛地,政府無法管轄,1956年-1957年周恩來總理通過和緬甸方面溝通,雙方確立以「和緩,平等」溝通方式來談判領土問題,到了1960年簽訂中緬邊界條約,至此江心坡真正離開中國地區。

小編以為,我們古有「膽敢犯漢者,雖遠必誅」,近有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現有毛主席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只有當我們國家強大了,我們才能保衛我們國家領土完整,只有我們每個青年奮發向上我們才能防止帝國主義大發中國國難財的卑鄙行徑,只有我們每個華人更加團結,國家必定可以勇往無前。老闆說今天閱讀量過1萬,就給小編介紹媳婦,關注一下,點個贊再走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青龍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小青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