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國不怕獻醜的錯字,沒人敢說,迫使學者苦研究數百年,牽強附會

全國不怕獻醜的錯字,沒人敢說,迫使學者苦研究數百年,牽強附會

全國不怕獻醜的錯別字,沒人敢說,迫使學者們苦苦研究了數百年,牽強附會,對於錯別字,人人唯恐獻醜於人前,一經發現,趕緊拭去。但有些個錯別字,卻晃燦燦地懸掛於一些著名景點的牌匾或者石刻之上,流傳至今……

1、天下第一錯字

地點:承德避暑山莊

錯字:避暑山莊——「避」右邊的「辛」多了一橫。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全國不怕獻醜的錯字,沒人敢說,迫使學者苦研究數百年,牽強附會

好好的字多加一橫到底是筆誤還是另有用意呢?原來在清代兩個「避」字同時使用,無論哪一種寫法都是正確的,是一種異體字現象。在這裡康熙皇帝是為了追求書法美才這樣寫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1703年的康熙皇帝,已經取得了個方面的勝利,收穫了經濟的、科技的、文化的輝煌成果。建築避暑山莊,乃是為了顯示他對未來目標——「萬世締構」的自信。因此,康熙親筆題寫,並將其「避」字寫成了「避」(辛字下多一橫),有意多寫了一筆,並沒有人懷疑他寫了錯字,卻引得多少飽學之士猜想他當時的心態。其實,可以說這也是康熙在平了`三/「藩」,把他關注的重點轉向北`邊陲後自信的一種順便的流露。從史料記載來看,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筆,是他認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難之避」。 原來,皇上是忌諱「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筆一揮加上一橫,這樣就沒有「逃避」之意了。

2、最有說法的錯字

地點:杭州西湖

錯字:花港觀魚——繁體「魚」字四點變三點。

典故:「花港觀魚」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筆,「魚」字少一點是「有意寫錯」。

全國不怕獻醜的錯字,沒人敢說,迫使學者苦研究數百年,牽強附會

花港觀魚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所題,其中的「魚」字,繁體寫法是四點,代表火,乾隆改為三點,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風調雨順,江山穩固太平。還有種說法:「花港觀魚」四字為清康熙皇帝手跡。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爺」、「善人」之稱。他孫子乾隆爺也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漢字里,三點為水,四點為火。繁體「魚」字底部的四點,本為火字,魚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見魚死,便將碑文中「魚」字底部的四點改寫成了三點,意在讓魚永遠歡快地生活在水裡,以示皇恩浩蕩,澤被萬物之意。這也給後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3、最富哲理的錯字

地點:江蘇揚州大明寺平山堂

錯字:「風流宛在」——「流」字少一點,「在」字多一點。

典故: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作。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在」字多一點。原來,歐陽修曾是個「風流太守」,劉坤一這麼寫,意在希望他少點風流,多點實在。這種恣意改寫,顯得風流倜儻又極富哲理。

4、最令人叫絕的錯字

地點:山東曲阜孔府

錯字: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下聯中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典故:福祿吉祥都與國家同在,平安富貴尊崇榮耀的衍聖公的府第;和上天共存的文章道德永冠天下的聖人之家。

孔府大門對聯 「富」字為什麼少一點?要弄清這個緣由,必須從孔府說起。孔府是孔子後裔居住的地方。它始建於西漢景帝年間,現在的規模是明清兩代才完成的。總計面積16萬平方米,有樓、堂、廳、房463 間,前後九進院落,分左中右三路布局,樓閣整齊肅穆,甚是壯觀。在封建社會中,孔家幾乎代代得寵。自從孔子的46代孫孔宗怨被宋神宗封為衍聖公之後,孔子的每代長子長孫都成了當然的聖人。孔府被稱為「天下第一家」,有一般貴族享受不到的許多特權。在封建社會裡,這樣的家族希望他們的富貴永無止境,所以將「富」字去掉一點。意思是「富貴無頂」,永遠富貴。「章」字一豎通到上面,叫文章通天。

5、出現次數最多的錯字

地點: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

錯字: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有一個明孝陵保護碑,上面的「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眀」。前者是著名書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錯」,後者則是民國初年所題,至於題者叫甚名已無從查考了,估計也是精通書法者。

典故:這兩個「眀」與少一點「魚」和多一橫「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創作,具有「合法性」,這個「眀」字則是非法的。但因為出自書法家之手,可以歸結為藝術字,或是書法體。「眀」這個錯字很有來歷,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著名的《洛神賦》貼中,「明」字便寫成了「眀」。在清代,把「明」寫成「眀」的現象很多。清代文字獄很厲害,當時文人在許多場合都不敢直書大明王朝中的「明」,擔心惹禍,但又不能繞過此字,於是把「日」易為「目」,意思是「睜眼寫錯字」。另一種說法則相反,用「目」代替「日」是一種智慧,代表的是一雙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就是這用意,「明君之明重在能識人、識勢」,所以重「目」,而諸葛亮正是這樣有眼光的人。

6、最壯觀的錯字

地點:秦皇島市山海關

錯字:天下第一關——「第」字竹字頭變草字頭。

全國不怕獻醜的錯字,沒人敢說,迫使學者苦研究數百年,牽強附會

典故: 現在山海關古城鎮東樓上的「天下苐一關」巨匾,是明代成化8年(1472年)進士蕭顯所書。蕭顯是山海關人,明代著名書法家。對此,似無異議,把第一的「第」字改寫成草字頭的「苐」,使筆劃減少,視覺上的分量減輕,讓繁體的「關」字筆劃凝重、粗壯有力,牢牢地壓住似乎將要翹起的城樓西端。根據此資料判斷,天下苐一關巨匾應有兩塊:一塊就是現在懸掛在城樓上的蕭顯所書的「草」字頭的「天下苐一關」巨匾;另一塊即是被日軍劫走的嚴嵩所書寫的「竹」字頭的「天下第一關」巨匾。兩塊巨匾所不同的是:蕭顯所寫巨匾上的「苐」字是「草」字頭,而嚴嵩所寫的巨匾上的「第」字是「竹」字頭。

7、最刻骨銘心的錯字

地點:西安碑林

錯字:碑林——「碑」字少一撇

典故:此匾出自清代著名愛國將領、禁煙英雄林則徐之手。

走進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便見中軸線上有一座重檐四角亭,裡面矗立著「碑林第一碑」——著名的唐代《石台孝經》。在兩層飛檐的中央,懸掛著一塊「碑林」匾額。這兩個楷字寫得柔中含剛、清勁秀博,堪稱書法中的極品。然而,令很多遊客頗感困惑不解的是,「碑林」的「碑」字卻少了一撇,寫成了「」。是林則徐寫錯字了嗎?「碑」字頭上的一撇沒有了,是林則徐寓意自己丟了烏紗帽(註:清代應是摘掉「頂戴花翎」。官員頭戴烏紗帽起始於東晉,直至明代。)。這種說法經導遊解說在社會上廣為流布,「碑林」的「碑」字也赫然列入了中國古迹景區內的「著名錯字」。

8、最有恩情的錯字

地點:天津薊縣獨樂寺

錯字:報恩院——「院」字中「元」上的一橫沒了。

典故:薊縣雖小,但因地輿身分,清朝皇室在此也設置了行宮,專供天子歇息。公元1859年仲秋,咸豐天子枉駕獨樂寺,受住持懇求,為四合院題匾「報恩院」。「報恩」有兩重意思:一是乾隆年間,獨樂寺被賜為皇家禁地,住持為了酬勞皇恩;二是空門高足懷恩四海,當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咸豐天子也不客套,即興寫下「報恩院」三個字,可是寫完後,咸豐才發明「獻醜」了,末了一個「院」少寫一橫。列位都看出來了,可是都不敢說,咸豐也感受難堪,冷場之時,咸豐靈機一動,啟齒註解:人啊,要知恩圖報,佛家說要報四重恩(佛恩、怙恃恩、眾生恩、疆域恩),這恩生平是報不完的,以是「完」字的筆畫不克不及寫全。

9、最神話的錯字

地點:濟南趵突泉

錯字:趵突泉——「突」字少了一點。至於「突」字少兩個點的問題,準確的說,這個字寫的少一點,即少最上面那一點。

典故一:表達當地人們的願望,希望趵突泉永遠噴涌,沒有盡頭,所以把「突」字寶蓋頭的點省略了。

典故二:傳說,古時趵突泉湧泉水勢猛烈,泉嘯時達數丈高,不少書法家書寫立碑都被沖走。老百姓與濟南府的官員很想請個有一定官職又是書法家的人書寫立碑,標名趵突泉的身份,壓住洶湧不息的趵突泉水,於是選擇了來自甘肅天水任職的山東巡撫胡纘宗。胡擅書大楷,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他連寫了幾幅,最後選了碑上這幅,由濟南有名的石匠選上等石料刻成。端午這天,咸寧司馬帶領知府內的官吏把趵突泉石碑豎立在趵突泉源頭。可是不久卻發現趵突泉石碑上象徵著蓋住趵突泉蓋子的「突」上的一「點」已被騰空的泉水衝到了大明湖啦。

「大明湖」的「明」寫成「眀」,有說法會聯繫到「趵突泉」的「突」沒有寶蓋上的那樣一點。說是趵突泉的那一點,流到了大明湖的明上去了。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因為這很符合實際情況。去過大明湖和趵突泉的同學都會知道,趵突泉的水的確是往大明湖跑了。而且作為老濟南的內城,老城的護城河裡的水,就是這些泉流出來的,並在大明湖彙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冷宮妃子下場凄慘,便宜了變態的太監,為何今天不對遊客開放
歷史學家對清朝褒貶不一,為什麼不想想倘若沒有清朝如今會怎樣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