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牛大亨 樹皮的藝術

牛大亨 樹皮的藝術

整個展覽以阿納姆地的東、中、西三個部分排開,選取各地代表性的部族和藝術家的創作,串起各地創作的異同;其中穿插一些母題,如山水、肖像、神明等等;另有一視頻記錄了樹皮畫如何從剝落樹皮,到壓平、上色和繪畫的過程。選取的時間段(1948至1985年)是兩代人的時間,我們也看到地區前輩藝術家何以在風格和取材上影響到了後代藝術家,進而傳承有序,文化不斷。對比不同地域,最大的區別是各地尊崇的圖騰與神明各異,自然影響了表達手法的不同;至於相同點,幾乎貫穿於澳大利亞的土著藝術的是形式上點與線的使用,內容上圖像與意義的勾連。換句話說,諸多畫作都通過圖像構成來傳遞本土的知識,畫作的概念總需要當地的圖像學知識解讀出來。我們在《閃電蛇穿行》中,通過專家解讀,看出了蛇和某種袋鼠活躍於附近的水泉,提點人們旱季之後取水的地方。

馬瑞卡,《乘飛機從伊爾卡拉到悉尼》,1963

樹皮畫展廳的對面,是「非洲雕刻藝術」的常設展。筆者曾隨一位奈及利亞策展人參觀,並十分遺憾地得知,她被這個展覽深深地冒犯了:對她而言,跨越年代、不同地區、不同來源的非洲雕刻被毫無邏輯地並置在一起,這絕非展現非洲文化的悠久與多樣;相反,這不過是簡單化的對異族的想像,好像你們(中國人)把我們(非洲人)當成一塊,原始落後。

儘管樹皮畫展覽的展陳仍然有陳舊原始之嫌,但展覽的內容落腳點足夠堅實,其涉足範圍之收斂,讓我們有機會恰切地捕捉澳大利亞土著藝術的微小一脈,同時想像豐富的原住民藝術實踐。

展廳現場

在這個展覽中,我們看到的只是澳大利亞一隅阿納姆地的幾個部族20世紀的樹皮畫創作。我們若延伸視野,還能瞧見澳大利亞廣闊土地上數百語族與各種神明,藝術創作材料與媒介的多樣,從古老的岩畫到現代的布面丙烯,再至當今的多媒體創作……土著藝術的多樣,因時間、地域和部族而繁盛,是這個展覽無法涵蓋的,但她卻是一個適當的觸角,刺探著遠方無盡的文化與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大亨總部 的精彩文章:

TAG:牛大亨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