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次出發!

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次出發!

馬鞍山人有著深深的南京情結,

作為近鄰,

南京也在積極回應著馬鞍山的熱情

自2001年正式成為南京都市圈成員,

17載向東發展,17載累量蓄能,

17年登高望遠,17年跨步騰越,

寧馬兩地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圖景:

緊密合作、抱團發展、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對接

思想「等高對接」

面貌一新幹勁足

2018年6月22日,當塗縣二季度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姑孰鎮晶彩文創園項目現場舉行。在姑孰工業集中區「全面承接南京,全力配套南京」的定位下,承接南京產業轉移成為了工業集中區第一招商方向。

135編輯器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思想,落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馬鞍山的廣大黨員領導幹部,把發展放在長三角一體化大格局中審視和定位,認真學習南京在發展中好的做法和先進理念,主動對接和融入南京都市圈,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打好「南京牌」,不斷解放思想、開闊眼界,不斷自我加壓、拉高標杆。

為貫徹落實好全市「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打好南京牌」的決策部署,發揮好毗鄰南京江北新區的區位優勢,今年3月31日,和縣江北烏江新區發展建設指揮部掛牌成立。新區成立三月余,已經簽下來自南京的重大項目5個,在談重大項目7個,總投資超過40億元。

135編輯器

馬鞍山市委、市政府在2018年5月22日融入對接南京都市圈懇談會上態度明確: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合作交流機制,每年上半年寧馬兩市主要負責同志見面會商一次,日常工作由雙方常務副市長牽頭負責,具體抓推進落實,相關部門、縣區找准對象、捉對銜接,每年實實在在地做幾件具體的事情,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藍圖

規劃「一張藍圖」

實現完美互融

2018年6月22日,在花山區融入對接南京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上,《花山區融入對接南京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討論稿)中明確提出要促進花山區與南京毗鄰區域的規劃相融,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空間安排,實現區域規劃「一張圖」;

推進濮塘休閑度假區與南京江寧區規劃對接,共同打造「生態核心,綠色矽谷」和「濮塘——江寧雲台山綠色經濟協同區」。

圍繞江北烏江新區江灣新城、烏江新城、烏江鎮區、烏江工業園等四大板塊,和縣高起點規劃、高品質設計、高標準建設,著力打造南京最美衛星城、詩畫田園新城,強化與南京江北新區的對接交流,細化到每一條交通廊道、每一塊集聚產業、每一處基礎設施,做到與江北新區無縫對接、完美互融。

135編輯器

馬鞍山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引領作用,嚴格規劃實施和執行,用規劃統籌指導寧馬合作各項工作:

積極推進博望、烏江等毗鄰地區規劃修編,從區域新格局融入、集中連片地區融合的視角,調整市域空間格局和用地布局;

對照南京國省幹線規劃,組織編製了《馬鞍山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

深入開展軌道交通線網研究工作,重點對軌道交通1號線走向進行了優化,提出了適合馬鞍山市情、方便寧馬兩市對接的軌道交通制式系統。

馬鞍山的發展離不開南京的支持和幫助,南京的發展同樣也需要馬鞍山的配套和服務。

在2018年5月22日的對接會上,南京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區域規劃為引領,優化空間布局,深化、完善、落實都市圈區域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和空間協調規劃,加強與馬在基礎設施、城鎮布局、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的銜接。

135編輯器

據馬鞍山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馬鞍山將充圍繞交通網路、產業布局、城市功能、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方面,建立起上下銜接、覆蓋全面、內容完備的規劃成果框架。

聚焦馬鞍山北部地區與南京的協同發展,重點發展特色性功能、先進位造功能、創新創意功能,在環境、品質、成本上差異化發展,進一步找准深化合作的切入點,共繪「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合作

產業「合作互補」

借力借梯登高

基於產業鏈配套服務,圍繞高鍛機械製造、文創產業、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當塗縣姑孰工業集中區明確了與南京的對接方向,承接南京產業轉移已經成為該園區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

135編輯器

寧馬兩市發展定位契合、產業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巨大,馬鞍山將在產業發展上和南京錯位發展、配套發展,圍繞南京的龍頭型產業項目,著力在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拓展,做好配套服務的文章。

融入南京、對接南京、服務南京,馬鞍山有著自身的產業優勢。立足市情,揚馬所長,發揮工業體系較為完備、產業配套能力較強的優勢,堅持錯位發展、配套發展,全力搭好園區載體平台、金融服務平台、技術創新平台、人才支撐平台和政府服務平台,主動承接南京產業轉移,積極融入南京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要素鏈,從而實現借力發展,借梯登高。

「盯緊南京,咬住不放」,需要的不僅是眼光和勇氣,更需要時刻反思和審視自身,及時查找差距,補齊短板,提升競爭力。

2018年1月22日,博望區黨政代表團赴滁州市來安縣考察調研,歸來後即對兩地的東向發展做了深入比較研究,一個共識就是,博望的短板在體制機制上。

博望如何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博望區委書記郝軼琦認為,要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在土地、規劃、社會事務等方面獲得更多審批管理許可權,實現「博望事博望辦」。

135編輯器

未來,馬鞍山將與南京全面推進產業合作互補,全方位對接南京高端製造和創新資源,強化產業合作、科研合作,促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

積極承接南京智能製造、軌道交通、機器人產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家電等產業轉移。

支持寧馬兩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跨區域合作,共同推進馬鞍山南大高新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平台建設。

加強軟體產業合作,在江蘇邦寧科技園與馬鞍山軟體園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

加強與江北新區合作對接,承接江北新區的輻射在地理位置、優勢互補、配套服務、產業合作上都有諸多優勢和有利條件,推動鄭蒲港新區、和縣等與江北新區聯動發展。

共享

資源「互通共享」

惠及百姓生活

交通

2018年2月9日,當塗湖陽鎮至南京高淳區的城市公交正式開通,日運行48個班次(往返),途徑高淳輕軌站。

寧安高鐵往返南京南站的首末班時間、車次得到了優化調整和增加,馬鞍山125路公交與南京707路、867路公交實現無縫對接。

醫療

醫療方面,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院管理、人才培養、醫師進修、分級診療機制上全方位與南京實現合作。

教育

教育方面,互派校長、教師掛職交流持續開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人文

人文交流方面,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文藝演出交流活動合作頻繁,旅遊直通力度在不斷加大,南京人來馬旅遊度假、購置房產成為新時尚。

深化公共服務互通共享,

讓發展紅利更多惠及兩地群眾,

馬鞍山「馬不停蹄」:

推進寧馬兩市市民卡實現互聯互通,儘快實現與南京在旅遊、醫療等民生服務領域的互聯互通;

借南京S9號地鐵線開通契機與南京交通部門溝通,開通博望至明覺、石湫公交線路;

跟進寧馬異地就醫合作,待長三角經濟協作區省級醫保網路結算平台建成後,開啟聯網就醫結算業務;

啟動寧馬市級知名商標互認機制,加大註冊商標跨市侵權查處力度;

開展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和文藝演出合作交流,加強旅遊一體化營銷,實現寧馬文化旅遊合作常態化;

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南京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在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民生社保、居住出行、文化旅遊等方面加快同城化步伐,不斷滿足兩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馬鞍山人有著深深的南京情結

作為近鄰,南京也在積極回應著馬鞍山的熱情

蘇寧、金鷹、河海大學等知名企業和高校

紛紛落戶馬鞍山

越來越多的南京客商選擇來馬投資

雙方攜手同行,

共同書寫一體化發展新華章。

馬鞍山日報社《有「融」乃大——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推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

截至昨日17時,馬鞍山發布微博單條閱讀量突破15.6萬、#寧馬同城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23萬,馬鞍山發布微信閱讀量突破1萬。

市民說

馬鞍山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是許多馬鞍山市民期盼已久的心愿。希望馬鞍山能夠加快寧揚寧馬城際鐵路、軌道交通1號線的建設,讓兩座城市能夠更好地融合。

by 張超

希望兩市能夠加強商業深度融合,聚集諸多商業元素,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多方位需求,促進商旅互動,實現商業共同繁榮。

by車瑋

從形式上看,黨報引領重磅策劃,全媒體推出,為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從內容上看,這組報道很接地氣,稿件里的每件大事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每個人都能真切感受到。

by 市經濟學會會長洪紹明

網友說

@夏業偉:「融入發展,交通第一。希望實現城際軌道交通,公交跨城上班,兩城高速免費。」

@阿夏:「關鍵在於行動,期盼各個項目抓緊落實。」

@路漫漫:「最大的希望就是醫保卡在南京也能用。」

@風從東方來:「寧馬同城化喊了很多年,確有不少措施惠民,比如公交無縫對接,寧安高鐵開通等,但是人們覺得步子還是慢了,現在各地的發展都是時不我待,馬鞍山也要依託南京,加快發展的步伐!」

我們說

"

由馬鞍山日報社策劃的《有「融」乃大——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共9期,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一一與大家見面。

我們不見不散!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鞍山發布 的精彩文章:

馬鞍山全面開啟對接南京時代,馬鞍山人未來的美好生活,值得期待!

TAG:馬鞍山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