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腎經絡穴大鐘穴第四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腎經絡穴大鐘穴第四

今天講腎經之絡穴大鐘。

大鐘穴出之《靈樞經脈第十篇》:「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當踝後繞跟,別走太陽;其別者,並經上走於心包下,外貫腰脊。其病氣逆則煩悶,實則閉癃,虛則腰痛。取之所別者也。」

經脈篇記載了十五絡穴,十二經脈以及任督二脈、脾之大絡,共十五絡,《素問·平人氣象論》:「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全身一共是十六絡穴。凡絡脈,皆別走與其互為表裡的經脈,按武當道醫祝華英道長丹道胎息內證之道醫學:互為表之經脈陰經升則陽經降,陰經降則陽經升,為表裡經脈陰陽對立;而陰經絡陽經、陽經絡陰經之時,會分出一部分本經經氣別走與其互為表裡的經脈,發揮陰陽表裡臟腑經氣互絡互生的機能;表裡經脈有對立有互生才是真正太極陰陽之大道。故絡穴最重要的機能就是陰陽互生。唯有脾胃之大絡大包與虛里,絡及周身肌肉、百節、血絡,並非別走表裡。脾胃別走表裡之經脈分別為公孫、豐隆二穴。絡穴同時還具備開與闔的機能,具體可參考祝華英道長著作《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腎經絡穴大鐘穴第四

「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根中,以上踹內。」此別入根中,便為大鐘穴之所在。此穴何以名為大鐘呢?氣穴所發,各有其名;名不徒設,皆有深意。古今釋此穴名,一般有兩個解釋。一為大鐘者,為足跟之踵。古代稱足後跟為踵,比如昨天講太溪的時候講太溪主納氣平喘,太溪位於足跟部位,而」真人之息以踵「,故太溪主腎之納氣。《靈樞經筋第十三》云:「足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下,並足太陰之筋,邪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這個結於踵是古人釋大鍾的鍾為踵的來源。第二種釋為酒器,《說文》:鍾,酒器也。比喻腎水津液聚集此處,由此轉注膀胱經。還有第三種認識:《白虎通五行篇》:鍾者,動也,言陽氣動於黃泉之下,動養萬物也。這個說法有點接近大鐘真意,但是還未得大鐘其名之精髓。鍾是近代簡化字,古為鍾。

那麼到底大鐘為何意?我以前讀《禮記.月令》時,裡面有關於十二月之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應鐘.其數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仲冬之月------其音羽.律中黃鐘.其數六------;季冬之月------其音羽.律中大呂------.孟冬之月為農曆十月,仲冬之月為農曆十一月,季冬之月為農曆十二月,此三月為北方冬季。

十月之律為應鐘,十一月為黃鐘,十二月為大呂。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黃鐘大呂這個詞。什麼是律呢?學習古樂的人一定不陌生,古代關於音律有五音十二律,以應五行十二月,或者中醫五行十二經。五音各分陰陽,分別為太宮、少宮;太商、少商;太角、少角;太徵、少徵;太羽、少羽,其中太為陽,少為陰。其中的少商相信大家不陌生,少商為肺經大拇指端井穴,這個是從音律命名經穴最典型的代表。關於太商、少商、太羽、少羽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里有。十二律是古樂音律。律,本來是用來定音的竹管,古人用十二個不同長度的律管,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以確定樂音的高低,故這十二個標準音也就叫做十二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呂氏春秋》始以律與歷附合,以十二律應十二月,又名十二月律。《太清玉冊》卷八載:正月大蔟、二月夾鍾、三月姑洗、四月中呂、五月蕤賓、六月林鐘、七月夷則、八月南呂、九月無射,十月應鐘,十一月黃鐘,十二月大呂。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黃鐘建子,兆乃滋彰;丑之大呂,結正低昴。」北方陰陽之律,黃鐘為陽律應子之十一月,大呂為陰律應丑之十二月。「黃鐘陽聲之首,大呂為之合。」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腎經絡穴大鐘穴第四

什麼是黃鐘呢?相傳黃帝時有」伶倫「制樂,用律呂以調陰陽。《呂氏春秋·古賢篇》:「昔黃帝令伶倫作五律,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黃帝又命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鍾以合五音,以施謨詔。」伶倫取用十二根竹管,長者九寸,取陽數之極,短者四寸六分,然後於西北之地降竹管依次埋入大地之下,而上端十二竹管一般齊整,而下端深淺不一。又以葦中之膜燒灰,置於竹莖之內,到冬至之時,陰極一陽生,陽氣由大地之內升發,黃鐘九寸竹管里的灰會飛出來,同時發出嗡音,冬至時節此音便為黃鐘之音,而十二月竹管所發之音是為大呂之音。

而大鐘穴,依我個人淺見,當為黃鐘與大呂的合稱,而為大鐘。因為大鐘本為腎經絡穴,別走足太陽膀胱經,一穴合腎與膀胱陰陽之表裡,正與北方陰陽律呂相合。黃鐘為北方一陽生陽氣升發之音,而大鐘穴為腎經之氣別走足太陽膀胱經,進入足太陽經後升發上行,故黃鐘之音所代表的「陽氣始動於黃泉之下」而升發,正是大鐘穴的作用,從大鐘穴位置上來說,位於太溪穴下面,太溪為水中土,土為黃色,不正是黃泉嗎。依據祝道長丹道胎息內證:腎經在從腹走足之時,腎經經氣打開大鐘絡穴,從而引一部分腎經氣進入膀胱經,與此同時,腎經降而膀胱經上升。是故大鐘穴為陰極而陽氣生髮走表之穴。

關於大鐘穴的治療作用,先看內經《靈樞經脈篇》:其病氣逆則煩悶,實則癃閉,虛則腰痛,取之所別者也。

其病氣逆則煩悶,什麼氣逆呢?大鐘穴所在的別行絡脈之氣逆。看大鐘穴原文: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當踝後繞根,別走太陽。其別者,並經上走心包,下外貫腰脊。這段話闡述兩個重點:第一,當踝後繞根別走太陽,也就是從大鐘穴分一絡脈走向足太陽膀胱經,引腎經之氣補益膀胱經脈;第二,其別者,並經上走心包,下外貫腰脊,就是從大鐘穴還有一道脈並本經上走心包。而「其病氣逆」指的就是這道別走心包的脈。而少陰腎經上行「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經氣由大鐘穴上逆於心包,從而引起煩悶,那麼取大鐘穴引氣下行就可以了。而大鐘穴也可以治療腎陰不足導致心腎虛熱引起的煩悶,煩為虛熱導致,悶為經氣升而不降結聚在胸導致。

實則癃閉,如果邪氣實而堵塞大鐘穴,導致腎經之氣不能別行膀胱經,會出現小便癃閉病症。腎與膀胱對立升降相配合完成水液的氣化與行水外出。在腎與膀胱的對立升降中,表裡二經經氣互絡互生。一旦經脈的互絡互生出現問題,那麼經脈就不能正常對立升降,經脈不能正常上下往來,則臟腑功能會受到影響。因為臟腑的一切運動性的生理功能背後,都是臟腑經脈里的經氣升降出入推動的。實則癃閉,其實邪多為寒邪、濕熱、瘀血;寒舍腎,寒從足下生,而大鐘位於足跟部位容易為寒邪所乘。另外濕熱也是腎與膀胱最常見的致病因素。可以針刺瀉之,以盪其邪,以通其絡。

治療癃閉小便不通之證,可以辨證配合足太陽膀胱經上的委中、委陽穴同用。委中主膀胱病「欲小便而不得」,委陽主三焦病「不得小便」。如此疏通絡穴之淤塞,降陰而昇陽,恢復腎與膀胱經因為大鐘絡穴引起的癃閉。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腎經絡穴大鐘穴第四

虛則腰痛,大鐘穴虛是什麼概念?實際是指腎經經由大鐘絡穴別入膀胱經的經氣不足,從而導致腰痛。疼痛部位為腰部膀胱經所在的腎俞區域。這個腎經進入膀胱經的經氣作用之一就是溫養腰部這一塊的經脈氣血。因為腰為腎之府,虛則腰痛可以大鐘配伍腎俞穴治療即可,皆取補法。

總結《內經》大鐘穴的主治:其一,大鐘支脈與腎經不降引起的心煩胸悶;其二,實邪痹阻之癃閉;其三,虛證腰痛。

癃閉之證相當於現代西醫學的腎炎、前列腺諸多小便不利病症,比如前列腺增生、結節等。如果小便不利伴有血瘀癥狀,水瘀互結可在大鐘配伍委中穴的基礎配穴上加三陰交活血逐瘀。

《玉龍經》:大鐘一穴療心痴。痴,不慧也。字俗作痴。——《說文》。我們說智慧,智與痴相對。智為心中光明善悟,思維明晰,處事明白。《標幽賦》:大鐘治心中之痴呆。釋痴為痴呆,痴呆現代多為老年痴呆疾病。老年痴呆臨床上以肝腎精血虧虛為本,瘀血痰濁阻絡導致氣血不能上榮腦竅為標。大鐘穴別行膀胱經,膀胱經「上額交巔------其直者,從巔入絡腦。」腎經之經氣由絡穴大鐘別入膀胱經,隨膀胱經上行入腦而榮養腦髓。膀胱經本身為太陽經,太陽者,日也,頭腦為天,太陽經為日,那麼膀胱經經氣能上行於頭,人之神明如天有日光而不昏聵,故能開腦中神明之清竅。可以大鐘穴配伍天柱、百會、四神聰等同用。

大鐘穴位於足踵部位,故也可以單取大鐘治療足跟疼痛,針刺以平補平瀉疏通經脈為主,針感放射到足跟底部位為佳。那麼臨床上主治足跟疼痛的穴位共有湧泉、然谷、太溪、大鐘四穴。

大鐘古代還有其它治療病症,就不一一細說了。下一個穴位講腎經五輸穴之經穴:復溜。

主講人:祝玄沖,

編輯:劉建鵬

5天5夜道醫祝華英帶你學透『黃帝內經』十二經脈精修班 本學習班學員只需要具備中醫的基礎知識即可進入系統學習,一旦入門就可以直接用十二經脈學說進行各種疾患的診斷,確定對症的治療方案,從而在臨床中發揮極佳療效。

5天5夜,帶你學透『黃帝內經』十二經脈運行奧秘,掌握古聖脈口人迎診法

時間:8.20-8.24

地點:武當山

8.25課程介紹:講解武當道家丹道性命雙修靜坐體系,為時一天,

聯繫:138-2332-7712 (中醫家-劉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疑難病(皮膚黑變病)探討
丹毒夏季易發 防治做到四點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