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運用於國防領域是大勢所趨

人工智慧運用於國防領域是大勢所趨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人工智慧是當今科技領域最前沿的課題。AlphaGo Zero通過自我學習碾壓「AI前輩」AlphaGo、百度無人汽車上路、蘋果手機開啟新的刷臉認證方式……近年來,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顯示其技術巨大的驅動力。

在人工智慧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人工智慧在國防領域目前發展如何?人工智慧在國防領域能發揮什麼作用?未來應如何發展人工智慧使其更好服務國防領域?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員朱啟超。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人工智慧解鎖智慧國防新領域

中國國防報記者 潘 娣 通訊員 孫 清 高旭堯

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新焦點——

軍事強國紛紛搶灘部署

「從世界局勢來看,世界各國尤其是軍事強國都在搶先布局人工智慧,美、俄等國家政府部門均發布了人工智慧相關戰略或規劃,彰顯國家層面對人工智慧的高度重視。」朱啟超表示。

資料顯示,俄羅斯始於2008年的「新面貌改革」將人工智慧作為重點投資領域。此外,俄羅斯還發布《2025年前發展軍事科學綜合體構想》,強調人工智慧系統將成為決定未來戰爭成敗的關鍵要素。歐盟在2013年提出為期10年的「人腦計劃」,擬斥資12億歐元進行人類大腦研究。2016年10月,美國白宮發布《國家人工智慧研究和發展戰略規劃》,構建美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框架。

在朱啟超看來,不少國家都在推進人工智慧在國防領域的發展運用,從最初的無人機到智能化信息處理系統、仿生機器人等,人工智慧逐步滲透到國防和軍隊各個領域。

近年來,美國曾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大量運用無人機和後勤作業機器人。2014年以來,美軍已將智能化無人系統作為「第三次抵消戰略」的顛覆性技術領域給予重點投資。去年4月,美國國防部宣布成立演算法戰跨職能小組,旨在將人工智慧用於國防情報搜集和分析領域。據報道,日前美國國防部正式下令建立一個新的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整合國防部所有的人工智慧相關工作。

其他國家也在這個領域加快步伐,推動軍隊智能化建設。俄羅斯軍事工業委員會計劃在2025年之前實現俄軍裝備30%的機器人化,其軍隊輪式和履帶式地面作戰機器人已經投入敘利亞戰場。韓國和以色列開發和使用具有自動監視和自主決定開火能力的邊境巡邏機器,以色列已在其境內部署自主性很高的「哈比」無人機,韓國國防部也在近期表示將在2020年之前投入75億韓元用於推動人工智慧在情報偵察、指揮控制等領域的運用。

「可以預見,各類智能化無人系統與作戰平台將在地面、空中、水面、水下、太空、網路空間以及人的認知空間獲得越來越多的應用,深刻改變著未來戰爭人工智慧的技術比重。」朱啟超說。

人工智慧運用於國防領域是大勢所趨——

國防運用需求前景廣闊

從歷史發展趨勢和未來戰爭需求看,人工智慧越來越成為推動新一輪軍事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未來戰爭需求也越來越呼喚人工智慧的軍事應用。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格雷戈里·艾倫在其主筆的一份題為《人工智慧與國家安全》的報告中強調:「人工智慧對國家安全領域帶來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而不僅僅是與眾不同的。世界各國政府將會考慮制定非凡的政策,可能會像核武器剛出現時一樣徹底。」

縱觀歷史,世界歷次軍事變革經歷了從冷兵器時代、熱兵器時代、機械化時代到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歷程,從冶煉技術到火藥技術、機械化技術、原子能技術,再到信息技術,四次軍事革命的發生都貫穿著技術革命的核心作用。「人工智慧逐步走向戰場,勢必會引起武器裝備、作戰樣式、部隊體制編製和戰鬥力生成模式顯著更新,進而引發一場深刻的軍事革命。」面對人工智慧在國防領域的發展態勢,朱啟超表示。

在朱啟超看來,人工智慧的國防運用需求非常廣闊。當下,戰爭形態由機械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轉型的趨勢愈發明顯,奪取未來戰爭的勝利越來越取決于軍隊的信息優勢、智力資源和決策速度。而人工智慧在減少戰場人員數量、獲取和分析情報信息、快速決策和反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201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研發的人工智慧程序「阿爾法」在模擬空戰中擊敗了美軍資深飛行員,人工智慧技術對於軍事革命的顛覆性意義已初步顯現。

「人工智慧越來越成為推進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驅動力,不斷提升國防領域的信息處理能力、指揮控制效率、精確打擊能力和精準管理保障能力。」朱啟超對人工智慧提升國防領域智能化運用非常期待,他表示,隨著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實施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大數據技術、雲計算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在國防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動國防和軍事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警惕人工智慧成為「戰爭毒藥」——

人類是人機關係主導者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軍事領域湧現出各種人工智慧相關作戰概念和裝備技術項目,但朱啟超認為,目前人工智慧相關技術與應用還處於快速發展的初級階段,不應忽視人工智慧軍事應用的局限性。

「首先,人工智慧並不能取代人類智能。人工智慧在解決可編程範圍外的戰爭問題時,需要人類的理性分析能力、靈活應變能力、道德分辨能力等,因此,要在遵循戰爭制勝機理的前提下進行人工智慧研究。」他分析道。

朱啟超進一步說明,長期來看,還需要警惕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安全、法律、倫理等諸多問題。

安全方面,軍事對抗環境下,人工智慧系統或武器裝備一旦被對手通過惡意代碼、病毒植入、指令篡改等手段攻擊,將帶來戰術失利甚至災難性後果;人為錯誤、機器故障、環境擾動等因素也可能使得系統失去戰鬥效力。

法律方面,國際武裝衝突法中的核心原則——必要性、區別性、相稱性和人道性都將面臨如何適用和調整的問題。比如,戰場機器人無法區分軍人與平民而造成濫殺無辜給區別性原則構成挑戰。

倫理方面,由於智能化評估決策技術、無人機、機器人等的應用,人類奉為最高價值的生命和尊嚴可能受到漠視甚至踐踏,而戰爭的指揮者卻遠離戰場享受戰爭勝利的果實,戰爭或將成為搬上戰場的「電子遊戲」,這將衝擊人類的道德底線。是否應該將人類的道德標準嵌入日益智能化的機器、嵌入什麼樣的道德標準以及如何嵌入?這些問題需要世界各國的廣泛研究和探討。

針對人工智慧在國防領域運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法律、倫理等問題,朱啟超建議,應加強社會安全監督管控,形成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治理模式;積极參与人工智慧國際軍備控制討論與談判,為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安全、法律與倫理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牢固確立人類是人機關係主導者的思想,實現對人工智慧的安全有效控制,讓其為人類的和平福祉服務,而不是使人工智慧成為「惡魔的幫凶」。

美軍無人潛航器

無人潛航器

無人潛航器,也可稱為無人水下航行器和無人水下運載器等,是沒有人駕駛、靠遙控或自動控制在水下航行的器具。隨著無人潛航器及相關技術的發展,無人潛航器已經被用於執行掃雷、偵察、情報搜集及海洋探測等任務,在未來海戰中還可作為水下武器平台、後勤支持平台等裝備使用。

優勢:與潛艇相比,無人潛航器是無人作戰平台,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戰爭的傷亡;體形小,加上其他隱身高科技的應用使其隱身性能高於潛艇;多功能,多用途。

局限:續航性差限制無人潛航器使用範圍;所用鋰電池存在易著火等技術缺陷;目前導航功能尚需完善。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水下無人潛航器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並將改變未來海洋作戰的具體模式。

俄羅斯「阿爾戈」戰鬥機器人

戰鬥機器人

軍用戰鬥機器人作為戰場上的一支新興力量,是配合人類士兵作戰的角色。按照軍用機器人作戰領域不同主要分為水下軍用機器人、地面軍用機器人、空中軍用機器人和空間軍用機器人等。

優勢:戰鬥機器人在執行低烈度作戰和危險任務時可以大大減輕人類士兵的負擔和傷亡。此外,其還具有較高智能、全方位作戰能力、較強戰場生存能力、絕對服從命令等優勢。

局限:戰鬥機器人不具備複雜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如今戰鬥機器人的智能化和環境適應能力還未達到單獨作戰程度,很大程度依賴於人類士兵的操作和指揮。

從長遠來看,隨著智能化牽引機械化和信息化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發展,戰鬥機器人發展潛力巨大,其智能化程度將更高、武器平台將更複雜、環境適應和生存能力也將更強,能夠參與的戰爭模式也將多種多樣。

美軍無人機蜂群作戰示意圖

無人機蜂群

無人機蜂群由若干配備多種任務載荷的低成本小型無人機組成,它們參照蜜蜂等昆蟲的集體行動模式,在人類指揮或監管下共同完成特定作戰任務。

優勢:作戰時無人機蜂群可專業化分工,因此能執行多種任務;每架無人機功能相對單一,可大幅降低研發和採購成本;無人機蜂群可增加戰場感測器和攻擊武器數量,使軍隊在局部戰場擁有空中裝備數量優勢;大量無人機可癱瘓敵人防空雷達,消耗敵人有限數量的高成本防空彈藥。

局限:由於無人機蜂群對協同和自主的要求更高,需要建立管理大規模蜂群的全新指揮控制模式,因此面臨攻克協同作戰演算法、集群個體間通信、遠程指揮控制等關鍵技術的挑戰。

未來,無人機蜂群將牽引未來空中作戰裝備呈現出機體廉價化、平台自主化、載荷小型化等特點,可能對未來航空裝備體系的發展思路產生變革性影響。

讓人工智慧成為提升國防實力的助推器

楊曉楠 馬明飛

人工智慧的發展,為作戰理論變革、武器裝備智能化發展帶來重大機遇,成為當前國防科技競爭中最前沿的領域。

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應用最早是從軍事領域開始。當新科技顯著提升軍事作戰能力時,便促成新軍事變革的發生。隨著大數據、雲計算與腦類晶元等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在經歷了弈棋、遺傳工程、資源勘探等初級應用階段後,正加速向軍事領域挺進。有人甚至預言,繼火藥和核武器之後,人工智慧將引領軍事技術領域的第三次革命。

與傳統的武器相比,人工智慧武器除了具有全方位、全天候的作戰能力優勢外,還具有較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和較低的使用成本。人工智慧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必將對軍隊的編成、武器裝備、作戰理念產生重大影響,從根本上改變未來戰爭的方式。

「見之於未萌、識之於未發,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科學技術在歷次軍事變革中起到源發性、支撐性作用,誰對新技術有敏感性並率先實現突破,誰就能掌握新的戰爭規則、控制打贏未來戰爭的制高點。我國近年來緊貼新軍事變革要求,在無人機製造、智能作戰指揮系統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亦應看到,我國軍事領域人工智慧技術在基礎理論與材料、核心演算法、元器件等方面尚有待突破,相關基礎設施、人才儲備、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亟待完善。必須緊跟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加快做好技術創新的戰略性布局,科學應對戰爭形態可能出現的演變,助推國防實力的提升。

習主席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密切關注世界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動向,努力搶佔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將人工智慧運用於提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既是機遇又有挑戰。必須牢固樹立科技興軍思想、搞好戰略統籌,夯實人工智慧發展的科研基礎,重點突破制約國防實力提升的關鍵技術難題,加快軍隊武器裝備、指揮系統與作戰方式的智能化步伐。要完善人工智慧軍民融合制度體系的構建,將智能產業與現有軍工資源整合用活,敏銳洞察新技術發展趨勢及其軍事應用前景,捕捉國防實力提升的潛在增長點。要逐步推進人工智慧技術與裝備在軍隊的普及與運用,引導官兵解綁傳統作戰思維,把握識別人工智慧戰爭屬性。

當前,國際競爭形勢錯綜複雜,不確定因素所致的安全隱患陡增。軍隊必須擁有與維護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擔當相匹配的軍事能力。這要求我軍把准尖端科技研發脈絡,抓住人工智慧快速發展契機,準確把握智能化向軍事領域深度擴散滲透的趨勢,從而有效應對未來戰爭形態變革中的各種風險挑戰,推動國防建設跨越式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為和平與發展這一全人類共同願望的實現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關於世界盃的記憶,總是困的
破解軍人子女入學難題,這一省兩市的做法有力度、有溫度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