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立不足10年灣區:GDP已突破10萬億大關,直接超過俄羅斯GDP
年輕一詞,對中國來說,好像搭不上邊,畢竟「文明古國」名號在那擺著,讓人體會到一份自古傳承的歷史厚重感;可細想一下,距新中國成立還不足70年,國內除去一批歷史名城外,不少國際大都市都是近代冒尖出來的,稱它們為「年輕的城市」也不為過。近些年,中國經濟增速越來越快,為保障城市後續發展潛力,國家已經不再滿足單一城市獨自發展模式,開始打造城市群經濟,如珠三角、長三角等,都是聞名中外的國際性城市群。
城市群經濟的開發,奠定了中國未來基本發展趨勢,所以在此之上,中國又成立了一潛力無限的大灣區,距今時間不超過10年,但GDP已經突破10萬億大關!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組合跨越區域很大,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9市共同組成,從城市名單上來看,這很明顯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升級版」城市群,也是國家特意打造的全球競爭載體,一經成立便可堪比世界上老牌的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三大灣區,並成功將世界三大灣區,變成世界四大灣區。目前,根據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所有成員城市數據報告顯示,該灣區GDP已高達10.3萬億,直接超過了俄羅斯年度產出的8.18萬億。
當然,中國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可不是為了和其他國家比數據的,而是擁有真正實際價值:
「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眾所周知,中國自改革開發一直實行「一國兩制」制度,令香港、澳門雖然為中國領土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是由於與大陸經濟發展體制不一樣,即便自身地理位置離廣東很近,也難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無障礙溝通。若香港和澳門一直堅持自身獨立、單一發展模式,不進一步加強與大陸聯繫,金融中心地位遲早將被其他城市取代,所以為改變現狀,香港、澳門主動提出建設灣區計劃,希冀能完全融入國家體系。
除此之外,粵港澳大灣區對廣東來說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廣東獨佔國內四大一線城市的廣州、深圳,省域經濟實力已經蟬聯多年國內第一,但廣東最強競爭對手已經出現,被省域綜合經濟實力第一的江蘇緊跟腳步,兩者經濟差距愈發接近。城市體系發展至今,如果廣東不能找到新突破點,很難和前十年一樣獲得高增長速度,而粵港澳大灣區方案的出現,無疑是雪中送炭,將極大刺激廣東經濟突破瓶頸期。
以上所述,都為一城一地的得失,於國家來說,粵港澳大灣區意義更加非凡,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次:相比世界其他三大灣區,只擁有單核核心,粵港澳大灣區有四個金融中心驅動,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現在年產值與世界國家相比,名列第11位,待磨合期過後,「一帶一路」戰略也將在大灣區城市群體現作用,經濟增長都將顯示在國家總體增長數據之內。現在粵港澳大灣區GDP已經接近韓國整體GDP,期待有朝一日能超越日本


※中國這2個省會是「難兄難弟」,不受本省待見,1個被稱為「霸都」
※安徽這個縣,地處4省交界,隸屬省份飄忽不定,不知何時再次變更
TAG:綠草原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