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盛夏過度避熱、貪涼更易受傷害

盛夏過度避熱、貪涼更易受傷害

盛夏酷暑,氣候炎熱潮濕,假若身體虛弱,抗病能力低下,對炎熱的氣候不能很好地適應,體溫調節中樞發生紊亂,散熱機能發生障礙,則易中暑,中醫謂之「傷暑」。

盛夏過度避熱、貪涼更易受傷害

傷暑有陰、陽之分,「動而得之者為陽暑」,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勞作、或長途行走、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這種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但由於現代人們生活、生產和保健條件的改善,也重視預防,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中暑的病例並不多。

而「陰暑」是因夏日過於避熱貪涼引起,即所謂靜而得之者為陰暑。由於夏季暑熱濕盛,人們毛孔開張、腠理疏鬆,在睡眠、午休和納涼之時,若過於避熱趨涼,如夜間露宿室外,或坐卧於陰寒潮濕之地,或在樹蔭下、水亭中、陽台上乘涼時間過長,或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澆頭沖身,或立即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或睡眠時在電扇下高檔對吹,或在過道、路口處休息,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出現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腹痛腹瀉、面癱,以及肢體拘攣麻痹等症。正如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指出:「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此以暑月受寒,故名陰暑。」特別是老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誘發此症,尤應加強防護,不可過於避熱貪涼,避免寒濕侵襲而引發「陰暑」。在常用藥物中,藿香正氣液(水、片),是防治陰暑療效最好的藥物,家中應經常備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34℃是最佳洗臉水溫
《獻血法》頒布實施20周年,全國獻血量增加了5倍:七成的心臟手術已不用輸血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