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改了輛新S4,順便給你見識下改裝車編輯的車評功底

改了輛新S4,順便給你見識下改裝車編輯的車評功底

即使,在這個所有比賽都被本田GK5和奧迪S3等一眾犯規買菜車狂轟濫炸的大中華改裝車主圈中,相信大部分人還是並無忘卻初衷的。當然,這也包括一些對車型歷史深有考究的改裝品牌商。

S4是相對合理的那麼一輛奧迪的存在,車主說它不小,容納一米八微胖的鮮肉不會拘束。車子精悍且帶點扁長,不是那種令人想要去討論小尾巴靈不靈活的車型,即使它確實擁有一隻小尾巴。動力嘛!既然2.0T的S3和4.0 V8T的RS6/7擅長直線,那我家這副3.0T也許剛好符合儒家中庸之道,殊不知,人家只是程序沒開發好而已。該快的車,終究還是會快的。

圖:大家都說奧迪燈廠,所以偏不讓大燈入畫,在玩車改車圈中,奧迪大眾系,最強的除了動力和變速的搭配,就是行駛懸掛的考究,根本沒它大燈什麼事兒。

圖:奧迪性能系標配銀耳,意義跟本田紅章差不多,只不過前者內斂得多。加上要搭配這熟悉的「官僚」式側面,效果非常無敵。

圖:因為小運動所以就得搭配小鴨尾對么?德國佬的思維還是一如既往的單純。

圖:前輪原廠BREMBO代工的大六活塞卡鉗,一來就頂配了看你怎麼改?再升級果然還是要玩「簧下質量」?

圖:剎車護板上都自帶通風設計,確實有些東西,不是裝上去就完事兒的。

圖:這些年,奧迪漸漸由低調的行政車,演變成性能和潛能均很可怕的低調的行政車。

圖:如果說S3是硬把鋼炮擠成行政轎車,那S4則很榮幸,毫不尷尬的佔據了「入門雅痞」的位置。

好吧,「快」這段可以翻篇了,看看目前S4能有啥改?程序,聽說已經有了,不過刷的人尚未浮頭,估計小牌子不太成熟罷了。反正車主的態度就是:「一定要等大品牌!」然後就是進排氣了,像奧迪這系基本都渦輪化,進氣的問題只要一個K&N就能完善,畢竟原廠設定下的進氣溫度,還是相對低的。渦輪車嘛!強制進氣的,必須注重「低」進氣溫度多於「高」空氣流量。

圖:奧迪系的性能車,在行駛質量這方面或許做得非常不錯,既能來個「很高的彎中極限」,也能給駕駛員來個「極限很高的感覺」。

圖:S4的駕駛或乘坐感,是舒服中帶點爽朗,不慌不忙。

圖:變速箱不是雙離合,而且是回歸了7AT。利用電腦換檔補轉速的程式,早就做到了換到又快又准。無論升檔還是降檔,顯然都聽到電子油門自己在拚命的做跟趾,卻又不關駕駛員什麼事。

圖:是的,這叫底盤平整化,既降低風阻增加下壓力,又防刮蹭的理智設計。

圖:淡淡的看著裡面的巨長中冷,前包圍還專門為其開槽分區撞風管理,賽車中常見的設定,果然這「雅痞」不太專心。

圖:輕量的全鋁雙搖臂羊角組件,而且是一體鋁合金鑄造件,重量可能比賽車定製的CNC件還輕。

圖:後下擺臂上還自帶了空氣導流板,增加車底流速。

圖:前幾年還只能在高品質改裝排氣上看到的金屬軟管,如今已成為性能車的原廠標配。

圖:原廠中前段被卸下,可見原廠設定非常注重排氣隔熱問題,頭段的管路被隔熱層密集包裹。

圖:原廠的三元催化器,拆除前直接裸露在機艙中,只在沒有催化觸媒的外部做了隔熱,而且原廠觸媒的流量並不高,熱量積聚嚴重,對機艙內電子元件或塑料飾板都有不小壓力。

圖:原廠排氣尾段的可變閥門兩邊位置是不一樣的,其中一邊徹底切斷了單邊的排氣。

排氣,占的可是大頭,除了是重要的性能硬體,也是重要的氣場硬體。沒理由說,我改個排氣,非得油門到底才能享受那麼一時半刻。車擱那兒,從打著開始,就得有個用戶體驗……對!就是體驗,絕不是聲音這麼簡單。粗魯的打火聲、有點低音混響的怠速偶爾令人耳鳴,再到走街的充實爽朗,最後才是高轉轟鳴,把聲浪炸出來。這是一整套高品質閥門排氣的正確體驗,缺哪個環節都不行。

圖:這輛奧迪S4是全國第一輛改裝全段排氣的S4了,所以這套VHP排氣,也是全國第一個開發出S4排氣系統的排氣廠商。

圖:VHP果然把閥門閉合時的單邊排氣,改成雙邊單出先。

圖:閥門全開時,則四條排氣全出。

圖:閥門的控制模塊,依然原裝位的沿用了S4原廠的控制模塊。

圖:VHP排氣的表面使用了自帶抑制熱輻射效果的噴砂表面處理。

圖:管與鼓身之間帶有補強設計,增加耐用度。

圖:很多人擔心這套排氣管徑過大,留有過多性能餘量的問題。所以設計者才在中段的中間留下了短交叉設計,補足扭矩。

配套的巨大頭段三元催化器,裸露在機艙當中。無論原廠或是VHP的三元催化器的設計初衷,都以留有足夠的排氣餘量給這副3.0T大心臟。只是VHP利用可選配過濾密度的催化器,來滿足不同用途的需求。既承認了S4也是輛快車,也不否認S4自帶比較舒適的行駛質感。

圖:VHP頭段三元催化器,基於原廠頭段幾何面,做合理優化,在留有更多性能餘量的同時保證原廠安裝位在V型單渦車型上,狹小的引擎艙空間密布了各類電子配件,此舉尤為重要。

圖:VHP開發人員顯然讀懂了原廠工程師設計語言,在基於原廠件隔熱前提下,不吝成本的對頭段和前管做了更加全面的隔熱處理,解決機艙溫度高的問題,且隔熱層融入管件,這種技術全國沒兩家能做到。

圖:安裝非常便利,但是安裝實際和扭力卻非常講究。

圖:必須要等渦輪完全冷卻後才能更換三元催化器,不是擔心燙手,而是必須等完全冷卻後,才能扭出正確的緊固扭矩。

圖:畢竟渦輪加熱了三元催化器之後,熱膨脹會把螺絲緊固間隙放大,過了扭矩要不斷螺絲,要不則金屬絞在一塊,再也拆不下來。

圖:經過高溫烘烤,原廠的渦輪隔熱層呈金黃色,不久之後,VHP的整條頭段同樣會變成這個顏色。

圖:因為是S4排氣的全國首改,不少行家現場觀摩。

當然為了進一步承認這一點,VHP還設定了自適應原廠控制系統的可變閥門排氣尾段。只不過,原廠的閥門閉合時是單出,全開四齣。而VHP可變閥門,則增加到閉合時雙邊雙出,全開時四齣。那閉合時噪音如何?車主言之:「車外聽稍帶低沉轟鳴,車內則基本無聲,不憂!不憂!」

圖:VHP取消了前段的兩個消音鼓,針對原廠件VS改裝件功能的部分差異做了調整設計,用X管配合尾段桶身來控制舒適性和性能聲浪需求。

圖:三元催化的密度決定了一套排氣的主要餘量,前中段則進一步奠定了這套排氣的性能基礎。

圖:尾段則負責改變「性格」以及調音所用,所以必須有巨量且快速的氣流撞入尾鼓,才能達成調音的效果。

圖:但,畢竟還是行政車型,VHP設計者加入的「短叉」,徹底遏止了這套排氣會出現共鳴的幾率,以保「原汁原味」。

圖:可以發現,VHP團隊的排氣安裝方式也非常強迫,所有的鏈接緊固位,緊固螺母都留在便於上工具的角度,同時還做到了對稱。

圖:外觀上尾嘴突出包圍僅10mm,且尾嘴的斜面也沿著包圍的弧線,而不是單純的並排。

圖:VHP的設計者親自到場調試這套排氣的各種細節。

無論閥門開閉,試車時也發現車裡和車外也是兩種聲浪兩種風格。車內即使閥門全開,聲浪只會通過空氣,並經由玻璃和各種隔音材料的過濾,再傳到耳內。傳遞了它很「吵」但不會讓你感覺不適的話語。若閥門全閉,則恢復到正常的S4狀態,該有的聲音還是會有,若不踩下去當然也很安靜。我說的這種正常,甚至比原廠排氣閉閥門的狀態,更加正常。

圖:車主從福建自帶過來的改裝總監,也在一旁觀察閥門的運作狀態。

圖:排氣閥門的控制位置已經被VHP變更,卻又需要跟原廠控制元件完美匹配。

圖:對於電控程度極高的S4來說,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改造。

圖:VHP順著奧迪原有的魅力去完成了這一次S4的排氣改裝開發。

編輯點評:弱弱的問一句,除了S4以外,VHP是否也順應改裝市場主流,推出了更多小神車如GK5的排氣系統呢?答曰:不推。問之:何解?不是GK5不夠強大,是因為在VHP設計團隊的心目中,小神車不完全符合VHP本身美學設定。這可以把VHP的美學設定理解成「雅痞」,譬如奧迪的傳統風格為「雅」,再把奧迪大眾系的可怕改裝潛力理解成「痞」。

S4則能做到「雅」「痞」共存,非常之符合VHP式的理解。而近乎神車的GK5,近乎犯規的性能潛力以及賽場成績,還用買菜車來為其掩蓋身份,卻與「雅」了無緣分,它更適合一個市井神話般的存在。但!VHP最終還是頂不住眾多經銷店家的壓力,被迫「致敬」了一款小神車GK5的VHP排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隼鷹賽車駕駛培訓學院即將開課!
勒芒後話 LMP1跟F1剎車哪個更厲害?

TAG:無敵汽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