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件海外館藏唐代動物形玉器

三件海外館藏唐代動物形玉器

圖3

圖2

圖1

在我國封建社會鼎盛期的唐代,因西域的開拓,新疆和田玉大量輸入了內地,使得唐代的玉器多以此種材料為主。儘管它們的生產數量不多,但其品種和藝術風格上均有新的發展,且於質量上更加精雕細琢,故玉雕承前啟後的特點十分明顯。尤其是唐代玉器的文玩化功用,相較周漢玉器更顯親切可愛,更具玩賞性能。其中唐代玉器中的擺飾和頭飾,通常以肖生玉器為主,且多為動物形象。如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亞洲藝術館』)館藏的三件動物形玉器,其就有陳設、把玩和裝飾之用途。

對於豬的名稱,在古代的中國有許多種叫法,其中最為流行的是稱豕(shǐ)、彘(zhì)、豚。且於古代各種豬的雕塑藝術品中,尤以玉豬的雕刻,最具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而趨於寫實風格的唐代玉豬,相較於漢代的玉豬雕刻,其造型、工藝上更趨複雜。

這是亞洲藝術館館藏的一件唐代玉豕(圖1)。它高4.4、寬9.2厘米,以黑褐色的整塊玉圓雕而成。短耳,圓眼,嘴巴緊閉,尾巴貼於臀部,體態肥碩,四肢短小,作俯卧狀。其造型布局均勻,線條簡潔流暢,琢磨極好。且玉豕面部表情溫和,神態生動逼真,憨態可掬。特別是以陰線雕刻手法,雕琢出頭、四肢、尾的玉豕輪廓,手法凌厲,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同時僅用淺浮雕的簡單幾條線,便刻畫了玉豕四肢,沉穩肥實,力道十足。而敦實飽滿的玉豕體型,又令唐代玉器的時代特徵非常明顯,不失為一件精緻的玉雕藝術品。

至於駱駝這種動物,在華夏歷史上並非唐代所獨有。但在當時的國家、社會到精神生活層面,均能見到它的身影,使它成為了唐代的一種「象徵符號」。大唐帝國從進貢和俘獲中獲得的駱駝,不僅彰顯了唐代的繁榮盛世,而且在農業生產、商業貿易、民間生活等各個方面,駱駝皆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作為沙漠中最理想的交通工具,駱駝對唐代絲綢之路的貿易,亦貢獻巨大。有鑒於此,駱駝形象在唐代的藝術品中運用極廣,其中不乏玉器的表現。

亞洲藝術館館藏唐代玉駱駝(圖2),高8.3厘米。其玉材為糖色,溫潤凝厚,順滑細膩,周身滿布沁色,品質極佳。圓雕的駱駝形態逼真,神情寧靜,身體比例捏拿準確,呈跪卧狀。其低眉順目,凝神回望,姿態安詳,形態溫和。玉駱駝以簡練的線條勾勒出身體的輪廓及四蹄,背部起雙峰,尾貼於臀。整器造型拙古沉穩,形象精緻美觀,刻工嚴謹細緻,線條舒展流暢,運刀自信嫻熟,工藝極為精湛,足顯唐代藝人高超的雕琢技藝。另外,這件玉駱駝的形象,既寫實又抽象,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同時亦塑造了大唐盛世的時代風格。

對來自域外之物,如當時西域和東南亞進獻的馬、獅、象、豹、犀、鸚鵡等動物,唐代帝王與歷代統治者一樣,總是充滿著好奇。而鄰國為獲取豐厚的回饋,亦樂於將這些動物進獻。被豢養在宮廷獸苑中的此類動物,除有專人照看以外,還有固定的食料供應,可謂「待遇」極佳。唐宮每逢重大慶典、節日或有宴樂,通常會以百戲雜樂助興,宮廷的五坊便引舞馬、馴獅、馴象、馴犀等入場,隨音樂或舞、或拜,其樂融融。甚至在唐人的詩文中,對此現象也多有吟詠。

這件高5.7厘米、亞洲藝術館館藏的唐代玉頭飾(圖3),所塑動物形象即來自域外的瑞獸。此獸為黃褐色,筆者推斷其形象應為域外的母獅,作蹲伏狀。其神情閑適,形象威武但不失頑皮。大耳,環眼,扁鼻,閉嘴,四肢伏於地,全身帶螺旋紋。尤其是前伸的兩腿,十分擬人化,匠心別具。而左側似有一魚,似將被瑞獸飽餐。其尾部較長,並呈裝飾性排列,作頭飾的功能明顯。此唐代玉頭飾與前朝玉器的造型、用途相比較,既可作頭飾,又可陳設和把玩,實乃一器多用而明顯不同。

從以上三件亞洲藝術館館藏的動物形玉器中,讀者可見唐代玉器的立體雕刻體形較小。且於雕琢中抓大型和主要部位,不同形象有不同的表現手法。特別是精雕細鑿的動物形象細部,其往往在正常軀體結構比例的基礎上,以誇張手法進行刻畫。同時,玉雕動物不僅有忠厚富態的豬、吃苦耐勞的駱駝,還有神威有力的獅虎、怪獸等,題材廣泛。

每天學點文物知識

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來了 的精彩文章:

元朝青花瓷與明朝青花瓷有什麼不同

TAG:小文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