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晶圓需求持續爆發,這家擔負國產大矽片重任的公司扭虧為盈
今日推薦
source:上海新昇官網
原標題:國產大矽片新進展:上海新昇扭虧為盈
7月12日,上海新陽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00.00萬至-1600.00萬,同比變動-157.64%至-146.11%。
上海新陽表示,凈利潤虧損主要原因是本報告期全資子公司江蘇考普樂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盈利大幅下降,公司管理層對考普樂以後的狀況進行分析後基於謹慎性原則,對2013年資產重組時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約6000萬元所致。
預告披露,報告期內母公司銷售母公司銷售增長15%以上,盈利較上年同期增長30%以上,主要原因是:母公司的新品銷售持續增長,盈利增加;子公司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扭虧為盈,投資收益增加。
在這份不算好看的成績單預告中,上海新昇扭虧為盈無疑成為最大亮點。
上海新昇成立於2014年,為國家02專項300毫米大矽片項目的承擔主體,目前第一大股東國家大基金旗下上海硅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62.82%,第二大股東上海新陽持股27.56%。
該項目於2015年7月破土動工,計劃投資建設月產60萬片300mm矽片的生產線,根據原計劃,上海新昇大矽片項目應於2017年底實現月產能15萬片,但去年底並未達到預計產量目標。
國內300mm矽片完全依賴進口,作為國內首個300mm大矽片項目的承擔主體,上海新昇肩負著大矽片國產化的重任,其未能按原計劃達產,使大矽片國產化之路蒙上一層陰影。
不過,今年5月上海新陽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首次公開,上海新昇大矽片正片已通過上海華力微電子認證,並正式實現銷售。
7月2日,上海新陽在互動平台上再次回應投資者問答,目前上海華力微電子的採購量為2000片/月,其他客戶如中芯國際等仍在驗證中。
上海新陽年報顯示,上海新昇2017年實現營收2470.17萬元,凈利潤為-2588.58萬元。如今扭虧為盈,側面反映出上海新昇大矽片項目已取得階段性進展,有利於提振國內矽片國產化項目業者信心。
國內大矽片項目扎堆上線
自2016年以來,硅晶圓需求持續爆發、供不應求,據集邦拓墣數據,預估2018年全球12英寸矽片需求缺口將達16.3萬片/月。
前不久,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硅晶圓廠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表示,環球晶圓產能到2020年全滿,有客戶開始洽談2021年到2025年訂單,台灣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日前也表示,由於硅晶圓供給增幅有限,在需求持續成長下,預估到2025年仍會短缺。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為擺脫硅晶圓嚴重依賴進口的現象,尤其在矽片全面缺貨的影響催化下,國內湧現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半導體矽片項目,目前國內規劃大矽片項目的企業包括上海新昇、超硅半導體、寧夏銀和、鄭州合晶、浙江金瑞泓、中環無錫等。
今年5月30日,國產大矽片部隊再新增一員,杭州立昂微電子集成電路用12英寸矽片項目在衢州集聚區正式簽約,該項目投資83億元、規劃年產能360萬片,其中一期投資35億元,規劃年產180萬片。
儘管大矽片項目密集上線,但目前看來仍存在較大不確定因素,技術、設備、產能、驗證等方面均考驗企業及團隊能力,國產大矽片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可幸的是,走在前面的上海新昇開始逐漸步入正軌。


TAG:集邦TrendFo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