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瑞士、鑽石之國、世界盃誕生地…
導讀
在南美洲,有這樣一個小國,由於優雅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被稱為「南美瑞士」,又因為生產高檔的紫水晶,被譽為「鑽石之國」。足球,是這個國家傳統的強勢體育項目,是世界盃的誕生地。另外,這個國家還是世界上首個允許大麻合法化的國家。這是哪個國家呢,接下來一起認識下吧。
1
南美瑞士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的東南部,北鄰巴西,西接阿根廷,東南臨大西洋。烏拉圭,國土面積較小,只有阿根廷的十五分之一,巴西的四十五分之一,但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安定社會環境,獲譽為「南美瑞士」。
烏拉圭地理位置
烏拉圭河,為拉普拉塔河支流,其中流經烏拉圭的河段為烏拉圭和阿根廷的界河。烏拉圭,境內地勢大部分平坦,為拉普拉塔平原的組成部分。南部是起伏的平原;北部和東部有少數低山分布;西南部土地肥沃;東南部多斜坡草地。
南美洲地形圖
從氣候角度看,烏拉圭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暖濕潤。亞熱帶濕潤氣候,是海洋氣團和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地帶,相對於東亞季風而已,季風性稍弱,冬夏季氣溫、降水變化相對減小,故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讓烏拉圭有著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另外,烏拉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低,人均生活水平、政府清廉度、政治穩定度也位於南美洲前茅,是一個中等發達水平的國家,因而被獲譽為「南美瑞士」。
2
鑽石王國
烏拉圭,又因其輪廓形似寶石而又盛產紫晶石,獲譽為「鑽石之國」。
天然水晶寶石
紫水晶,是水晶家族中身價最高的一員,因為水晶晶體內含有Mn、Fe3+而呈現紫色。紫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方晶系,晶體呈六方柱狀,柱面具橫紋,有左形和右形,雙晶很普遍。晶體內常含不規則或羽翅狀氣液兩相包體。
純天然紫水晶耳釘
在世界上,高品質的紫水晶中以烏拉圭紫水晶最為稀有、昂貴。烏拉圭出產的紫水晶被譽為是紫水晶中色調最好的一種,這種紫色非常深邃,還略帶著酒紅色的醉人火光,近幾年來也是產量極少而接近停產,所以變得極為稀有,烏拉圭紫水晶是一些高檔珠寶店的鎮店之寶。
3
世界盃誕生地
在南美的土地上,足球是人們共同的語言。烏拉圭,以及北面的巴西和西面的阿根廷,是傳統的南美三強,都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足球強國。足球,是烏拉圭國內第一大體育運動,烏拉圭的普及程度相當高,幾乎人人都能在場上踢兩腳,人人都是「戰術大師」。
烏拉圭足球隊員卡瓦尼
雖然是一個南美小國,烏拉圭卻將足球這一領域發展到了世界前列。烏拉圭,曾於193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世界盃賽的冠軍,同時還獲得了兩次奧運會足球冠軍(1924、1928)。烏拉圭,是世界盃的誕生地,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是第1屆世界盃足球賽。為什麼首屆世界盃在烏拉圭舉辦呢?
烏拉圭世紀球場(1930)
原因有多個方面:1、烏拉圭是應屆奧運足球冠軍,因而掛上了「世界冠軍」名銜;2、烏拉圭申辦書上表明會興建新球場(世紀球場)作為比賽場地;3、烏拉圭政府會為所有參賽隊伍繳付一切食宿開支。1929年國際足聯在巴塞羅那舉行會議,會上一致通過首屆世界盃由烏拉圭舉辦,任命法國雕刻家阿貝爾·拉弗勒爾設計「雷米特杯(紀念國際足聯主席雷米特先生)」。
雷米特與雷米特杯
本屆賽事共有13支球隊參賽,其中7支來自南美洲、4支來自歐洲,2支來自北美洲。由於不少歐洲球隊認為遠赴南美洲參賽成本太高且浪費時間,因此本屆賽事只有少數歐洲球隊願意參賽。決賽中,烏拉圭隊在以4:2擊敗阿根廷隊,成為首屆世界盃冠軍。
大力神杯
雷米特杯,為流動獎盃,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屆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頒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此杯。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巴西隊第三次獲得世界盃冠軍,永久佔有了此杯。因而,國際足聯還得準備一個新獎盃,以發給下屆冠軍,也就是現在的「大力神杯」。國際足聯規定此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永久佔有此杯。在大力神杯的底座下面有能容納鐫刻17個冠軍隊伍名字的銘牌——可以持續使用到2038年。
4
大麻合法化
說到大麻,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毒品交易、非法售賣,但在烏拉圭卻是合法行為。2013年,烏拉圭議會最終通過立法肯定了大麻種植、銷售和消費行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允許大麻合法化的國家。
烏拉圭大麻出售店
根據法案,民眾有三種途徑可以獲得大麻,分別是在家種植(最多6 顆),成為國家管制的大麻俱樂部會員(俱樂部人數不多於45人),或者是在藥店購買(每月購買40克大麻)。對於出售大麻,政府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只有年滿18 歲的烏拉圭公民或永久居民在實名登記後才可以購買。
至於烏拉圭政府將大麻合法化的動機,則是希望能打擊烏拉圭國內的大麻黑市交易,降低走私毒品的犯罪率和謀殺率,以及減少洗錢活動,另外再為政府增加點稅收。


※假如:地球發生地震,坐上飛機能否逃過一劫?看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美敘發生地面衝突武裝,美軍開始發動空襲報仇,俄:局面難以控制
TAG: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