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女為中國兩朝公主,身上藏著日本一樣國寶的秘密

此女為中國兩朝公主,身上藏著日本一樣國寶的秘密

原標題:此女為中國兩朝公主,身上藏著日本一樣國寶的秘密


  為了「尋找」絲綢之路的遺迹,上世紀初,一支日本「探險隊」分別於1902年、1912年和1914年三次來到中國新疆。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這支「探險隊」盜劫文物無數,並首次發現乾屍。在盜劫文物中,一件織錦斷片不但揭開了日本一樣國寶的身世之謎,也使人不禁聯想到中國隋唐一位遠嫁西域的兩朝公主。


  日本探險隊從這裡運走10具木乃伊



  火焰山下的吐魯番

  新疆吐魯番盆地乾燥少雨,使這裡的墓葬出土了很多木乃伊。阿斯塔那古墓群大約形成於公元3-8世紀,距我們今天已經有1700多年歷史了。唐滅高昌後,當時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仍然不願離去,繼續將自己的墓地選擇在距高昌古城不遠的阿斯塔那墓地,以至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向人們述說著曾經生活在這裡的吐魯番多民族平等相處、親如一家的歷史。然而,上世紀前後,這片曾經安詳的墓地,卻迎來了一段不平靜也充滿屈辱的日子。


  英國人斯坦因、俄國人科茲洛夫、 德國人勒科克、日本人桔瑞超等等,分別來到了這裡,開始了瘋狂的盜劫。據今天中國的學者們估算,盜劫的時間持續了80年左右,其中以1900-1930年代的挖掘最為瘋狂。


  在這段時間裡,古墓群中最有價值、最寶貴的文物都被運往國外,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因價值不大而被那些所謂的「探險家」們丟棄了的。據西北民族大學教授陳自仁《殞命中亞,斯坦因探險考古生涯》一書記述,1900-1931年,斯坦因分別於進行了四次中亞「探險」,重點是中國的新疆和甘肅,盜竊文物和書籍無數。僅僅在1915年9、10兩個月份,斯坦因就從高昌遺址附近的哈拉和卓、阿斯提那古墓群中盜竊了323大箱文物。


  斯坦因在運送文物回英國途中,因文物眾多,致使是高大力壯的駱駝也被累死。據說,前後在中國和中亞境內累死的駱駝就高達300多頭。為了避開中國政府的監管,斯坦因還曾把這些文物存放在英國駐新疆領事館內,以領事館物資的名義躲避中國政府的監管檢查。


  同樣,為了「尋找」絲綢之路的遺迹,日本人桔瑞超曾參加由西本願寺門主大谷光瑞率領的日本探險隊,於1902年、1912年和1914年三次來到中國新疆。


  1912年3月,日本大谷探險隊的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在阿斯塔那古墓地進行了發掘,並在這裡首次發現了乾屍。下半年,吉川小一郎又獨自一人在這裡進行了兩次發掘,獲取大量乾屍。他將乾屍裝箱於1914年運到了日本。


  這次運往日本的阿斯塔那乾屍共有10具,計有男屍5具、女屍4具、小孩屍1具。


  除了10具乾屍外,這伙日本人還在阿斯塔那古墓群獲得文物無數,其中一面織錦斷片不但揭開了日本一樣國寶的身世之謎,還打開了中國隋朝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吐魯番博物館乾屍


  一件被盜文物被還原為「花樹對鹿錦」



  中國清晚龍紋織錦


  「獅狩文錦」是日本國寶,聞名於世。這塊織錦長2米半,寬約1米,縱橫排列著20個圓形花紋,圓花紋以一棵樹為中心,樹下兩側各有一位武士騎在翼馬上,反身相向,正張弓搭箭準備射向撲來的獅子,整個畫面充滿動感和張力。


  「獅狩文錦」曾藏於日本法隆寺。法隆寺又稱為斑鳩寺,是聖德太子于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廟。據傳,601年,聖德太子在斑鳩地區建立斑鳩宮,在其附近建立了法隆寺。


  歷史上,法隆寺內保存著大量與皇室及佛教有關的器物及其所用的絲織品,現寺所藏的絲織品中的大部分存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法隆寺專館,其中著名的為「獅狩文錦」、唐草葡萄紋錦、蜀江錦幡等。


  按法隆寺傳下來的說法,「獅狩文錦」曾是聖德太子的「御錦旗」。但「獅狩文錦」是怎樣傳到法隆寺來的呢?對這一點,誰也說不清楚。因此,「獅狩文錦」來路曾是日本織物研究者苦心研究的對象。龍村平藏就是這些「苦心」研究者中的一位。


  日本一些學者認為,「獅狩文錦」的花紋有希臘花紋的影子,其來源應該是受希臘文化影響的波斯薩珊王朝。但龍村平藏卻認為「獅狩文錦」不可能出自波斯,因為當時薩珊王朝的織錦都很粗糙,與「獅狩文錦」顯然不是一個層次。


  有次,龍村平藏在興隆寺的住持桔瑞超家,他看到了一塊奇異的織錦斷片,這讓他想到了法隆寺的「獅狩文錦」。接著,龍村平藏開始了織錦斷片的復原工作。他用中國古代天然染料染線和大型手織機,織出了「花樹對鹿錦」。他將「花樹對鹿錦」與「獅狩文錦」互相比較,斷定兩個織錦都出在隋朝,而且屬於同一個流派的織匠的作品。


  日本聖德太子


  織錦斷片打開一段中國的歷史故事



  中國隋煬帝


  原來,龍村平藏問桔瑞超家織錦斷片從何而來,桔瑞超告訴他斷片是從中國吐魯番埋在地下的陵墓中發掘出來的,原是蓋在一個木乃伊的臉上。1912年3月,在吐魯番高昌國的廢墟中桔瑞超所在的日本探險隊發現了阿斯塔那古墓,並在那裡獲得了織錦斷片。


  在色澤褪盡的織錦斷片中間,龍村平藏模模糊糊地看到一頭類似鹿的動物和它旁邊立著的一棵樹,在樹榦下面織著「花樹對鹿」幾個漢字。他認為,斷片可能是從一塊比死者臉型大點的織錦上剪下來,然後覆蓋在死者臉上的。


  這塊織錦斷片由此成為解開「獅狩織錦」來路之謎的鑰匙。


  龍村平藏織出「花樹對鹿錦」後,將它與「獅狩文錦」互相比較,斷定兩個織錦都出在隋朝,而且屬於同一個流派的織匠的作品。


  這便引出現中國歷史上很有趣的一個故事。


  獅狩織錦


  小野妹子(565年-625年),日本飛鳥時期的外交官,於607年與609年兩度出使中國,當時中國是隋,皇帝是隋煬帝。


  小野妹子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女人的,但其實是個男人,他當時的身份是「遣隋使」,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派往某國的大使。


  小野妹子當時除了遞交國書還帶來了很多拜謁貢物,他說:「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千人,來學佛法。」意思是說,我們的天皇信佛,所以派了些人(沙門,當時可能沒那麼多人數)到你們這裡學習佛法來了。


  本來,隋煬帝挺高興的,但當他看到「國書」便高興不起來了,原因是日本人竟然稱他為「日沒處天子」。這件事在我們老百姓看來,彷彿是個笑話,但它在歷史上是確有的。《隋書》記載,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卿曰: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


  不高興的隋煬帝說日本人是「蠻夷」不理他們了,這可把小野妹子給難住了。經過苦思冥想,小野妹子把日本天皇改稱為「東皇帝」、將隋朝帝王改稱為「西皇帝」, 隋煬帝這才肯待見他了。小野妹子回國時,隋煬帝從大局出發,表現出了一個皇帝應有的胸襟,派裴世清回訪日本。


  龍村平藏認為,「獅狩文錦」即是這個時候被作為「國禮」帶到日本去的。


  那麼,高昌廢墟中的織錦斷片,即「花樹對鹿錦」又是怎麼回事呢?龍村平藏認為它是被高昌王麹伯雅帶到吐魯番的,與「獅狩文錦」都是隋朝同一個流派的織匠的作品,也是被當作「國禮」的。


  中國明代織錦


  「花樹對鹿錦」事關一位中國公主



  影視作品國的唐朝公主


  龍村平藏關於「獅狩文錦」與「花樹對鹿錦」的說法並非憑空捏造,答案就在《隋書》里。


  麴伯雅(?-623年),麴乾固之子,為中國古高昌的君主之一。伯雅繼位後,突厥令他依附於突厥的風俗,麴伯雅不從,但最終在突厥的多方施壓下,不得不暫時屈從。為了擺脫突厥的控制,麴伯雅又遣使交好中原,並於608年向隋朝進貢。611年,隋煬帝征高句麗,麴伯雅隨行至高句麗。隋朝將華容公主宇文氏嫁給麴伯雅。


  龍村平藏認為,麴伯雅從隋朝那裡帶去的不僅是華容公主,而且還有「花樹對鹿錦」。這與日本小野妹子當年出使中國的時間是吻合的。


  華容公主,宇文氏,名玉波。隋朝宗室女,和親高昌國王后。《舊唐書》記載,大業年間高昌王麹伯雅時入朝,隋煬帝以戚屬宇文氏女為華容公主以妻之。619年,伯雅死,子文泰嗣,再娶華容公主。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賜華容公主宇文氏花鈿一具,要她及時向唐朝上報西域的消息,使得唐朝廷得以及時掌握西域的動態,「西域諸國所有動靜,輒以奏聞」。貞觀四年冬,麹文泰來朝,唐太宗改封華容公主為常樂公主,賜姓李氏。


  這便是華容公主(常樂公主)給人們留下的史料了,在這段記載里,人們看到華容公主這位隋朝宗室女貴為兩朝公主,遠嫁西域成了高昌國王后,第一任丈夫麹伯雅死後,又被麹伯雅的兒子麹文泰繼娶。而此時隋朝已亡,進入了唐朝,華容公主不但被唐太宗封為常樂公主,而且還成了唐王朝在西域的「眼線」。然而在640年,唐太宗派侯君集率兵擊滅高昌國後,華容公主便沒有了下落。


  因為桔瑞超得到的織錦斷片當時是蓋在一具木乃伊的臉上,而這難免不會讓人聯想那具木乃伊會不會就是華容公主?華容公主會不會也被日本「探險隊」帶到日本去了呢?


  一個女人,遠嫁西域,嫁了老子再嫁兒子,很不容易啊。


  歷史的故事就樣被後人「復原」了。隋煬帝,曾經被日本國致書「日沒處天子」,卻為日本送去了一件聞名於世的國寶「獅狩文錦」,但打開「獅狩文錦」身世之謎的鑰匙「花樹對鹿錦」的故事同樣是耐人尋味的。(文/路生)



  唐朝公主畫像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生的文史空間 的精彩文章:

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緊抱威斗,竟有千人為他而死
這三位皇帝告訴男人們,娶老婆太多不是一件好事情

TAG:路生的文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