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群雄混戰的三國,他靠這個辦法將漢中治理得井井有條

群雄混戰的三國,他靠這個辦法將漢中治理得井井有條

原標題:群雄混戰的三國,他靠這個辦法將漢中治理得井井有條


1道教世家


在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什麼南陽的袁術、冀州的袁紹,兗州的曹操,豫州的劉備、江東的孫權、益州的劉璋,漢中的張魯,個個非等閑之輩,張魯在他們中間算不上不是最牛逼的人物,卻是一個奇特的存在。


他奇特在什麼地方?他是三國群雄中唯一一個以宗教手段治理地方,而且井井有條。


在群雄混戰,民不聊生的時代,這就是奇蹟。

張魯,字公祺(《後漢書》作公旗)。祖籍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他本人名氣不大,他的十世祖先據可是西漢的名人——開國功臣張良,而他的祖父張陵,也非等閑之輩,他創造出天師道(五斗米道),本人擔任教祖。



五斗米教也叫天師道,因為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而得名,它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關於它的起源,一般的看法是,五斗米教是張魯的祖父張陵於公元126-144年(東漢順帝時)在四川鶴鳴山創立,他的信徒們,稱他為「天師」。


第二代天師張衡是張道陵的兒子,他雖然與東漢的科學家同姓同名,不同的是那位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位張衡不搞科學研究,而在意識形態領域潛心研究宗教,被稱為「系師」。


張魯是張陵的孫兒,被大家尊稱為「嗣天師」。


佛教在東漢人氣不咋樣,但道教在東漢興人氣很旺,信徒眾多。


漢末的道家有兩個分支:張魯祖父在益州創造的五斗米教,以及冀州張角兄弟成立的太平道。不管是哪個分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業務——行醫。太平道主要實施的是心理療法,開始是讓病人懺悔自己的言行,然後大賢良師用神水為病人消災祛難,如果病好了,說明這位病友是太平道的信徒,然後忽悠你加入造反組織,好不了,那是病人心不誠,還需進一步深刻反省,不管咋樣,就醫學上來講,太平道是屬於無償服務;而五斗米教是有償服務,服務流程也差不多,先是叫病人面壁思過,然後開始治療(加施靜室,使病人處其中思過),治好了,醫藥費也不多收,就叫病人家屬出五斗米。


唯一不同的是,太平道既是宗教組織,也是政治組織,後來更是進一步升級成為軍事組織,為張角兄弟個人的政治目服務;而五斗米教,在張道陵和張衡手裡,卻都是地地道道的宗教,不問政治的。


從第三代道教領導核心張魯接手以後,也開始涉足於政治領域。


2治理漢中


張魯為什麼要涉足政治,這要從他母親說起。


張魯的母親平時注重養身,雖然已經是中年,但風韻猶存,顏值很高,別小看這個女人,是個有名的交際花,張魯一家以前在益州(現在的四川)發展,一開始是在老百姓中間傳播,而他的母親憑著自己的姿色和嘴才居然把業務做到了益州的父母官也就是益州牧劉焉家裡,其公關能力實在讓人驚嘆。


有這麼一層關係,張魯一家在益州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公元191年的東漢群雄割據,東漢政權已經搖搖欲墜,張魯已經是劉焉的參謀督義司馬,劉焉為了擴大自己勢力範圍,讓張魯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做掉漢中太守蘇固。


誰也想不到,名不見經傳的張魯進入漢中就會玩出大動靜。


這個張修在道教界也是呼風喚雨的人物,本事也不錯,他殺蘇固後,以為自己會成為漢中的老大,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張魯趁其不備,反而把他給殺了。然後收編了隊伍,當了漢中的老大。


其實誰是漢中的老大不要緊,只要聽老闆的話就行,可張魯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公元194年劉焉刮到了,其子劉璋接班益州牧。


劉璋發現這個張魯對益州的指示總是陽奉陰違,要給他派糧,他不給,要他拿錢,他說沒有。


劉璋很生氣,你只是我派出去的片區經理,干著干著你居然把老闆都炒了,這是要攤派的節奏啊。


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張魯雖然在漢中,可他母親及其家室還在自己手裡當人質。


到這個節骨眼上,劉璋也顧不上老一輩建立的什麼交情,索性把張魯的母親給剁了。


既然翻臉了,那就干吧,接著劉璋宣布張魯的五斗米教為邪教,然後派手下的龐羲去攻打漢中。


張魯也不是好惹的,這些年他在漢中一邊抓宗教,一邊抓軍備,兩手抓,兩手都很硬,他不但擊敗龐羲襲,還趁勢取了益州的巴郡,地盤逐步擴大,形成了以漢中為主的割據勢力。


現在劉璋對張魯已經奈何不得,而朝廷分崩離析,中原的割據勢力忙著搶地盤,對他無暇顧及。



漢中正式開始了張魯時代。

張魯在漢中前後統治了三十年,平心而論,作亂不堪的中原相比,漢中還算一塊宜居城市,老百姓吃穿不愁。


老實說,在軍閥混戰的年代,能夠讓老百姓解決溫飽,實際上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張魯在漢中的治理依靠宗教——五斗米教,實際上張魯實行政教合一的獨特管理體制。


按說張魯這個漢中郡的父母官,職務應該是太守,但他嫌太守稱呼太土氣,他卻人人叫他——師君。


此外,張魯同志還大膽實行政府機構改革,把漢中郡改為漢寧郡,同時以宗教組織代替各級政府機構,轄區不再按郡、縣、鄉劃分,而是把每一個行政區域稱為一個「治」,派神職人員進行管理。治頭之下,設大祭酒與祭酒。神職人員中有奸令、祭酒、鬼吏。入道較久者稱 奸令 和 祭酒 ,管理一般的鬼吏。


在他管理的漢中郡,張魯叫祭酒們到處設置「義舍」搞慈善。所謂的義舍,就相當於當今的招待所,不同的是,現在的招待所走市場經濟路線,什麼服務都要收費的,而張魯同志開辦的招待所里有飯有肉,管吃管住,花費全是組織報銷,自己是不花一分錢的。


免費的午餐人人都想,便宜人人都愛,既然是免費的,就有多吃多佔貪便宜的現象,其實這個問題張魯早就想到了,為此他特意提醒路人,如果多吃多佔會得罪鬼神,會生病的。咱們中國人什麼都不怕,就怕生病鬼神找上門,為貪圖口福而落下病根那太不划算了。



醫療問題也簡單,那時雖然沒有醫保,但祭酒們叫他們靜坐反省,或公開承認自己所犯的過失,喝點神水就回家,無需住院,隨治隨走,連紅包都免了。


這樣看來,漢中郡更像是一個特區,什麼事情都與眾不同。

除了政治、宗教與外面的世界不一樣外,司法體系也與外面大相徑庭。


比方說老百姓第一次犯法,張魯並不按照法律,而是給對方擺講道理,讓對方自己反思,自己醒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反正改正了就是好同志;有人問,如果對方一不小心又犯法怎麼辦?


第二次嘛,只要你真心悔改,組織上也是可以原諒的嘛。


當然,對於那些屢教不改,三進宮的同志,還是要給予一點懲罰的——「勞改」。我沒有說錯。東漢已經有了有期徒刑了,那時坐牢也是要幹活的,修城牆之類的體力活肯干,漢中郡的犯人也有活干——修路,如果情節輕微,修一百步遠就可以交差了,實在不樂意幹活的,也不勉強,只要你肯出錢,組織上找人幫你修。


總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搞好漢中的交通做貢獻。


說實話,張魯雖然被稱為割據一方的軍閥,但在他本人身上確實看不到多少什麼軍閥作風,相反他還有一顆慈悲的心,對轄區的老百姓很好,真的很好。



我認為,他是一個有宗教理想的人。


漢中在張魯的治理下,顯得井井有條,而張魯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大,像益州的三巴地區(巴郡、巴西郡、巴東郡),以前劉焉的管轄不怎麼嚴,張魯就見縫插針,派人四處活動,實際上三巴地區都被劃入了張魯的勢力範圍。


3歸順曹操

張魯在漢中的日子雖然很滋潤,但他畢竟只是一方諸侯,他只有宗教理想,沒有政治目光,也沒有打天下的能力。


在群雄混戰時代還可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娛自樂,一旦天下初定,就很難混下去了。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群雄混戰的局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曹操先後幹掉了呂布、袁術、袁紹等人統一了北方,劉備佔領了益州,孫權佔領了江東,張魯以前的東家劉璋也投降了,三國鼎立的雛形已經顯現。



只有張魯還在那裡死撐著。


漢中,地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和劉備自然不會放過。


率先下手的是曹操。


215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抵達陽平關,張魯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於是他想要投降曹操。


但他的弟弟張衛沒有那種覺悟,他性子很沖,那麼多地盤都拱手送人,實在捨不得啊。


張魯一聽似乎有點道理,於是讓他帶著萬人守在陽平關和曹操切磋一番,結果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

張魯嚇得不輕,想投降被曹操輕視,於是帶著殘兵敗將去巴中躲風頭。臨行前,為向曹操示好,自己卻將官府寶物都封好,等曹操接收。


張魯跑到巴中後,劉備也知道張魯這塊宗教領袖的招牌的含金量,於是派黃權去做搞統戰,但張魯權衡一番,覺得還是曹操財大氣粗,能成大事,於是放出狠話來,我寧願當曹操的打工者,也不做劉備的座上賓!


消息傳到曹操那個老司機耳里,此時抵達漢中後,直接派人去招安。



戲演得差不多了,就該說正事了。


張魯又帶著全家去漢中謁見曹操。


知道醒悟就好。


曹操知道張魯這人沒有多大的野心,封為鎮南將軍,封閬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萬戶因此後世道教徒稱張魯為"張鎮南"。【資料擴展:曹操並不姓曹 關羽也不姓關 這裡有兩個故事】

曹操將張魯和家屬帶回鄴城,封張魯的五個兒子及閻圃等人為列侯,替自己的兒子曹宇娶張魯女兒為妻,兩人還成為親家,真是不打不相識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探秘 的精彩文章:

手下愛將犯了死罪 蔣介石和毛主席處理方式有何不同?
劉邦還定三秦,章邯兵敗如山倒,其實最後拼的都是人心

TAG:史話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