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炮彈」不減 華為專利築起智能世界城牆口

「炮彈」不減 華為專利築起智能世界城牆口

當前企業的持續發展有賴於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的源泉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舉凡企業品牌、專利權、商業機密等無形資產代表了企業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均與企業息息相關。尤其是在經濟時代,知識產權資產儼然成為主要的生產要素和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基礎。

近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2018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我國知識產權數據。2018年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分別達到75.1萬件和21.7萬件,其中,華為以1175件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企業第一(不含港澳台地區)。而同樣備受關注的品牌,OPPO和中興通訊則分別以1520件和1028件的授權量,位列第三與第五名。

華為是名符其實「專利大戶」

事實上,在專利這場商業軍備競賽中,華為一直冠絕群雄。在4月26日的世界第18個知識產權日上,華為官方對專利情況進行了公布: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累計專利授權74307件,申請中國專利64091件,外國專利申請累計48758件,其中90%以上均為發明型專利。

「專利大戶」這個名頭,可不是從天上平白掉下來的。用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話說,「華為還是要踏踏實實繼續做學問,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從幾十人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到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到十八萬人,都是對準同一個『城牆口』衝鋒。」

十年研發投入近4000億元

數字社會與智能社會浪潮洶湧而來,各個行業都面臨著結構性變化,這對企業以及組織,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然而,華為卻實現了可持續性增長。

2017年華為業績報告:銷售收入達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凈利潤475億元,同比增長28.1%。華為三大業務均有出色表現,其中,企業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5%,消費者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

在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術)企業面臨增長瓶頸時,華為逆勢增長,與不惜成本地研發投入有很大關係,也構建起了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底層技術上的領先。

根據華為官方數據,華為去年研發費用高達897億元,占收入比為14.9%。其全球員工總數約18萬人,其中研發員工約8萬人,佔比約45%。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達3940億元。

華為的研發投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把知識變成錢,一部分是把錢變成知識。亦如任正非在內部演講所言,「我們要站在後天看明天,也要從今天看未來,我們也要找到明天的技術曲線與商業需求曲線峰值的重合部,就是我們的戰略機會,作為我們排炮攻擊的『城牆口』。」

AI晶元將一切賦能人工智慧

越是前途不確定,越需要創造。華為的野心不僅在眼前,更在未來。據The Information爆料,華為內部已經制定了代號「達芬奇」(Project Da Vinci)的項目,該計劃被內部命名為「D計劃」。此計劃包括為數據中心開發新的華為AI晶元,能夠支持雲中的語音和圖像識別等應用,這是華為全面涉足競爭激烈的人工智慧市場的下一步戰略,要「把一切帶入智能世界」。

華為自從去年推出內置NPU的麒麟970,推動智慧手機向智能手機的轉變,到今年下半年將推出980,乃至明年規劃推出1020晶元系列,華為不斷致力於推進其在AI領域的核心產品與價值。

華為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曾表示:「華為希望在ICT所驅動的智能世界打開產業版圖,為多元化的ICT產業生態搭建邁入智能世界的基礎橋樑,並與全球的合作夥伴共同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在華為出具的一份《全球產業展望GIV 2025》(GIV;Global Industry Vision)報告中預測,隨著萬物感知和萬物互聯的升級,一切都將被帶入萬物智能的世界。到2025年,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400億,全球聯接總數達到1000億,並創造23萬億美金數字經濟。徐文偉說「很幸運,我們這一代人已經站在了智能世界的新路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IGITIMES 的精彩文章:

華為造車意圖浮現 點明與威馬合作
七年專利大戰結束 三星蘋果達成和解

TAG:DIGI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