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紀雪洪:中德強強聯合 搶佔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中國汽車報
德國當地時間7月8日~1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訪德國,並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在此期間,汽車領域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7月11日,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教授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德如此大規模、高層次的合作有著特殊背景。中國一直關注產業升級,重視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等領域。德國作為老的汽車工業強國,有一定危機感,德國在這些領域並非全面領先,中國也有領先的地方。中國希望通過電動化、網聯化、數字化等新技術,快速提升汽車產業競爭力。這樣一來,雙方有著合作共贏的需求。」
紀雪洪
高新領域互有需求
合作內容方面,根據《中國汽車報》記者的初步統計,截至目前,中德雙方在汽車領域的簽約已達到十四項,其中五項是關於電動汽車及電池,另外九項則涉及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集中度很高。
紀雪洪認為,此次的一系列合作呈現幾個特點:
「以新興領域、新技術、新產品上的高端合作為主。
這也是一種強強聯合,德國先不說,中方合作者基本上是在電動汽車或傳統汽車領域實力較強、較領先的企業或機構。例如,戴姆勒與清華在智能駕駛上的合作;寶馬與長城合作,長城是國內最有競爭力的創新汽車企業之一;大眾與江淮合作,江淮在微型車這塊市場做得比較好。可以看出,兩方都是找對方最領先的一批企業或機構尋求合作。
此外,也是價值鏈的全方位合作。不僅有整車項目,還有上游零部件的系統合作,以及研發層面的合作,包括標準體系等。這是很有意義的。」
從合作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從德方來看,還是希望能夠保持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新車市場對其產業的支持和支撐作用。中國市場對於德國車企三巨頭的全球競爭具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德方不希望在新的技術領域、新的產品上失去中國龐大市場的支持,同時也有技術合作需求。而對中方來講,中國還是希望與德國進行一些技術共享,學習到一些新產品及開發技術。」紀雪洪說。
推動制定國際統一標準
根據7月9日中德政府高層共同簽署的《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兩國將建立高級別對話機制,推動國際統一標準的制定及應用、促進相關技術要求統一、促進兩國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及基礎設施數據共享、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推動制定國際統一的無線電頻率解決方案、就通信技術統一及互操作解決方案交換信息等,共同推動兩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此外,7月10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智能網聯汽車分標委和德國汽車標準委員會簽署諒解備忘錄,決定成立中德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法規工作組,共同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法規研究和制定。
「標準的競爭主要看規模。相關企業,包括通訊企業、數字化互聯網企業、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等,他們看的是哪種標準能夠佔據市場成為主導方。中德合作,自然可以影響到產業鏈上的很多企業,讓大家共同服務於某一標準體系的產品開發。這對於掌控未來汽車市場話語權具有長遠的意義。」紀雪洪表示。
文:張冬梅編輯:黃霞


TAG:中國汽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