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蒲津渡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區西18公里的蒲州古城西門外,黃河東岸側,東與《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相依,西與全國四大名樓之首的鸛雀樓相望,處於旅遊黃金線上,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1991年,文物部門對遺址進行了全面清理髮掘,完整出土了唐開元12年鑄造的鐵牛四尊、鐵人四尊、鐵山兩座、鐵墩四個、七星鐵柱一組,還有明德年記事碑一個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據專家考證,這四尊龐大鐵牛都是用來栓鐵索之用,鐵索又連舟組成黃河上最早、最長、最大的黃河大浮橋,是溝通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紐帶,除此之外,《易經》說;「牛象坤,坤為土,土勝水」。鑄鐵牛置於河岸,對肆意泛濫的黃河水也是一種震懾,象徵著攔擋洪水、征服水患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後來黃河改道,這些鐵牛就被泥沙埋沒,到了六七十年代鐵牛已被深埋於黃河水面下2米有餘的河灘里了。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這四尊鐵牛,每尊高約1.9米,長約3米,寬約1.3米,牛尾後有橫軸,直徑約0.4米,長約2.3米。據測算,鐵牛各重約30噸左右,下有底盤和鐵柱,各重約40噸,兩排之間有鐵山。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鐵牛造形生動,前腿作蹬狀,後腿作蹲伏狀,矯角、昂首,在鐵牛的上下部位還可觀察到當時的澆鑄、范塊痕迹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牛尾後均有橫鐵軸一根,長2.33米,用於拴連橋索,軸頭有紋飾,各軸不同,分別有連珠飾、菱花、卷草、蓮花等,鐵牛旁還各有一個鐵人,為維、蒙、藏、漢力士,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四牛四人形態各異

直擊我國最「重」文物:鎮守黃河的四尊唐代鐵牛,水浸千年也不腐

四尊鐵牛,是至今我國發現的歷史最早、體積最大、分量最重、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渡口鐵牛,儘管目前四尊大鐵牛固守的地方雖已遠離河道,但他們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歷史見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洋陌上行 的精彩文章:

印度「木頭人」,每天6個小時一動不動30年,誰能讓他動就給1千元
妻子離世後,老人患上抑鬱症,小女孩的一個擁抱打開老人的心門

TAG:果洋陌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