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邪不壓正》:被誤讀的姜文

《邪不壓正》:被誤讀的姜文

偶遇

 偶遇

王菲 

00:00/03:27

現實題材高口碑影片《我不是葯神》票房正猛,多部電影紛紛逃檔,但有一部電影屹立不倒。

豆瓣網友直接給出「只有一個中國電影人配得上的至高期待」的讚譽。

沒錯,就是7月13日上映的電影《邪不壓正》。

暌違四年,姜文終於回來了。

從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到《太陽照常升起》,再到席捲國際大獎的《鬼子來了》,姜文的每一部電影都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迷們無一不在討論和解讀他的作品。

誠然,姜文身上自帶很多頗具魅力的性感標誌,再加上其亦正亦邪的氣質,鞭策與豁達的結合體質,使其在中國影壇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但其實,用姜文自己的話來講,「人生就是建立在誤讀之上的,一切都是誤讀」。

1

被誤讀的女性角色

在姜文的電影里,女性有種藝術的觀賞性,有種幻想成真的實體感,但其實姜文拍的是男女關係,而不是女性本身,也從未有過審視和痴醉女性的意味。

姜文第一次執導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寧靜飾演的米蘭身穿紅色泳衣,背身而立,臀部豐腴如熟透的蜜桃,影片中多個性感鏡頭成了無數直男的性啟蒙,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的莫麗卡一樣過目難忘。

影片以夏雨飾演的馬小軍為主要視角,他迷戀米蘭,偷窺米蘭,甚至試圖強暴米蘭,那血氣方剛的青春激素蔓延開來。

那是懵懂少年對於成熟女性的原始好奇,是青春悸動年紀的生理需求,也是姜文對女性充滿困惑和崇拜的喜愛。

GIF

而《讓子彈飛》中,那段讓銀幕前羞紅了臉的「襲胸」鏡頭更甚——劉嘉玲只穿一條肚兜,卧在床榻,姜文一手僵硬地按住她的胸部,然後一邊有禮貌地說著:

「說好了,咱們是同床,但不入身。我若有不規,手槍在此,你隨時可以幹掉我,你有需要的話我也絕不推辭。」

你看,姜文像極了一個尚未開苞的青春期小屁孩兒。

但你不能說姜文的電影是在物化,而是顧左右而言他——

那層男女之間的慾望關係,是莽撞的、冒昧的,但心底里打起這些念頭的瞬間也是真實的、熱忱的。

馬小軍其實對米蘭是愧疚的、自責的,張麻子對縣長夫人也是溫柔的、禮貌的。

2

被誤讀的直男荷爾蒙

誠然,姜文是硬漢、爺們兒、荷爾蒙的代言人。

無論外型還是電影本體,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充滿著陽剛、浪漫和縱慾的,但實則是以少年的視角,單純、躁動、迷惑地看待成人世界。

區別於「油膩」,姜文更多的是以「性」為載體,表達滿身泥垢下的內心純凈世界。

姜文、陳凱歌、馮小剛

姜文最讓人慾罷不能的荷爾蒙,始於他的青春年少時期。

大院子弟的青少年時光,湧進大量軍人及家眷的長安街,每小時都在變化的時代格局……給予姜文的是不同常人的身份意識。

與其說是「紅旗下的蛋」,不如說大院生活讓姜文更加具備好奇心,形成一種天然的世界觀。

如果說崔健用搖滾吶喊憤怒,王碩用筆尖觸碰虛妄,那麼姜文則兼顧革命感和文學性,在新中國的土壤里,孕育出來的是對紅色時代的輓歌。

比如《太陽照常升起》中,看似「瘋、戀、槍、夢」四段交錯的故事是架空歷史的,但其實勾勒出一幅魔幻現實主義畫卷,映射出荒誕的時代記憶。

通過個體記憶去還原時代記憶,用符號化的意識形態來諷刺殘酷的現實社會。

尤其在第二段故事裡,充斥著大量對於1958年—1976年性壓抑的隱喻。

一開始五個姑娘接連接到匿名的性騷擾電話,黃秋生飾演的小梁拿起電話就罵了句:丟你老母。

後來在露天電影院,五個女人被摸了屁股,小梁莫名其妙被誤當成流氓,逃跑時還摔斷了腿,一片狼藉。

從抵抗到冤枉,一夜之間。

此處與《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慾壑難填的馬小軍聯繫在一起,其實屬於異曲同工之妙。

姜文利用所謂的荷爾蒙,展現出來的是整個中國的青春期,男女之間非同愛情,而是攪和著肉體和焦躁,代表著那個相對閉塞的年代劍拔弩張、汗液橫飛的迷惑意味。

荷爾蒙於姜文,只是激發創作的充分非必要命題。

許知遠在《十三邀》上問已經55歲的姜文:「荷爾蒙的衰退對你的創作有影響嗎?」

姜文說:「接受命運吧……人到那歲數,不是你想怎麼著,而是荷爾蒙讓你怎麼著。」

你看,人家對自己的荷爾蒙都不在乎,這也是最恰如其分的處世哲學,自由、袒露,甘願在生命的對抗中信馬由韁。

3

被誤讀的票房神話

很多人印象里,姜文這位大拿,自然吸金。

1995年,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創下5000萬元的票房紀錄,十年無人打破。

2010年,《讓子彈飛》更是刷新多項票房紀錄,「站著把錢掙了」。

票房高,只能承認姜文有這個能力,但實際上,姜文拍電影從不為觀眾、不為市場,只為自己創作痛快。

2000年,《鬼子來了》沒過審,姜文拿到戛納,一舉拿下評審團大獎,這也導致他違規被禁5年不得拍電影。

2007年,《太陽照常升起》票房慘淡,他對看不懂的人非常不滿,言辭激烈:「沒有羞恥,一個老闆掙了幾個臭錢在那說我看不懂。」

在爭議和質疑聲中,姜文始終做自己的作者電影。

他嘴上說「不把錢不當回事兒」,其實真正的緣由是他對電影的敬畏感——

「有些電影很掙錢,但是很不光彩;有些電影不掙錢,但是很有尊嚴。」

「我要造酒,而不是葡萄汁,我要與大家在影院里同醉。」

他還說,每一部片子里都有自己的影子,只想充分表達內心的真實。

正是這份不從眾如流,讓他的電影才叫做「姜文電影」。

GIF

姜文喜歡改編文學,此前的5部電影4部源於文學,但他只是把文學作品當做電影的底子,實際進行劇本創作的時候,完全不會被原著局限思維,更多的是融合自己汪洋恣肆的想像力。

《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改編自王朔的《動物兇猛》,但電影中卻難見王朔的精氣神,而是以姜文個人的情愫去詮釋一個令他魂牽夢縈的老北京情懷。

當時王朔就說「我改不如你改」,而姜文這一改,將六萬字的小說改成了九萬字的劇本。

到了《太陽照常升起》,姜文的創作更加成熟,脫胎于于葉彌的《天鵝絨》,電影中的四段故事只有「槍」這一段與小說有關,其他的部分全是姜文原創。

而此番《邪不壓正》也是如此,改編自張北海的《俠隱》,背景設定在1936年—1937年的亂世北平。

姜文自己形容這個故事如同「北平的哈姆雷特,李小龍闖進危機四伏的卡薩布蘭卡」。

姜文籌備本片的周期極長,中間還續了兩次版權,如此這般喜愛,究其原因是《俠隱》對老北京文化有著深度的還原。

再加上張北海所描繪的老北平與姜文兒時的記憶極其貼近,城市的衰退和大俠隱於世的現代派文本,十分令姜文著迷。

這也難怪拍攝《邪不壓正》之前,姜文就放狠話:要用電影把梁思成「哭著喊著」要保護的老北京風貌復現出來。

GIF

但「吃原著不吐原著皮兒」的姜文,其實還是借《俠隱》的殼,講述了一個「很姜文」的內核。

姜文用他自己的電影語言,畫了一個更快意恩仇、更過癮的大餅,那些老北平的風貌被刀光劍影的戲劇化情節嵌入其中。

慵懶而散漫的老北平,實則已經淪為間諜之城,從北海、天壇到城門樓,到處蘊藏著危機與恐懼。

GIF

影片以李天然(彭于晏 飾)替師門復仇為線索,演繹出了一場俠義奇情。

但同時伴隨著主人公內心的成長游移,國破和家亡、國恨與家仇的矛盾貫穿其中,時代洪流下的個體命運發生顛覆性的轉變。

而姜文電影中少不了的女性角色——周韻扮演的女裁縫關巧紅,柔中帶剛,有情有義;許晴飾演的交際花唐鳳儀,巧笑倩兮,撩動人心。

預示著又將有男人在她們的錘鍊下成長、蛻變……

GIF

GIF

從馬小軍到李天然,角色在變,時代在變,載體也在變,但不變的是姜文在中國影壇稀缺的影像魅力。

姜文說:「我的電影沒有標準答案,不要帶預設去看。」

好,那麼我們今天影院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鹹魚翻片 的精彩文章:

TAG:鹹魚翻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