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英語教學看語文教育文學化的迷思

從英語教學看語文教育文學化的迷思

語文教育有一心魔:欲以文學救語文。

語文教育的心魔已久

語文學科成立至今不過百年。就學科歷史而言,十分年輕。年輕的學科,往往缺乏自信,界限不明、範疇不清,是其常見表現。在眾多和語文學科糾纏不清的關係中,最難割捨,又最易混淆的,是它與文學的聯繫。語文老師開書單,幾乎全由文學名著填滿。語文老師評文章,難逃種種文學術語,或曰美,或曰境,或曰種種主義,總之是縮小版的文學史講法。

回望新中國建立以來的語文教學發展史,語文和文學的纏鬥就從未停歇,又難分勝負。從五十年代的《漢語》《文學》兩套課本分門而立,到新課標制訂時工具性人文性的強行統一,都是語文和文學彼此波及又互不相讓的結果。

可如果我們從英語教學的角度來反觀我們的語文教學,便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語文的範疇大於文學

不少人認為,文學化的語文教學是高品質的語文教學。這其實是一種基於文人傳統和精英思維的偏見,並非純粹的來自語文學科的觀察。

葉聖陶先生就曾在《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中特彆強調:「國文的涵義與文學不同,它比文學寬廣得多,所以教學國文並不等於教學文學。」話說得樸素,其實也是常識。不是所有語言文字材料都能稱作文學,文學只是語言文字產品中的一種。有人可以一輩子不讀四大名著唐詩宋詞,但你不能說他沒接觸過語文,更不能說他沒有語文能力。語文是典型的社會產物,只要身在社會,就一定能接觸到語文。

將文學化的語文教學定位為高品質的語文教學,其錯誤,倒不在於高下之爭。問題的關鍵在於,將語文推向文學化,其實是窄化了語文。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外語學習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國人學習英語的啟示

中國人學習英語,等同於在學英語國家的語文。但由於是外語,便沒有了文學化與否的爭議,僅余純粹的語言類學習。即便是考托福雅思的中國學生,也不會涉及探討莎士比亞和愛默生的文學差異。但這並不妨礙中國人深入學習並使用英語:能夠學到新概念四的學生,早已具備了通讀英文報刊的能力;能夠通過托福雅思考試的學生,理所當然地具備了在英語國家求學深造的能力。可這些中國學生,幾乎沒有一個是從文學層面切入英語學習的,他們遵循的,反倒是語言學習最基本的東西——從語彙、語法、語用等傳統語言學角度進行外語的語文學習。

我們當然不會否認,這些中國學生,有的可能會以英語文學的相關工作為業,甚至成為出色的英語文學創作者,但畢竟只是極小的一小部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職業選擇,而英語只是他們的語言工具而已。設想,若英語教學也一直和文學教育糾纏不清,不僅會降低英語教學的效率,更會使相當一部分對英語文學不感興趣而迫切需要將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學生產生挫敗情緒,可謂得不償失。

兩種語言的特質差異

再說說英語國家自己的語文教學。

近幾年來,陸續有英語國家的語文教材與國人見面。這些教材有一個共性特點,恰恰就是去文學化,故與我國的傳統語文教材形成強烈反差。它們當中,有的以本國歷史為線索組織課文,有的以社會問題為導向編選文章;閱讀強調批判性思維,作文注重實用性寫作。凡此種種,皆與我國語文教育過於文學化、文藝化形成對比。

這樣說,並非挾洋自重。相對於漢語,英語是一門年輕的語言。作為世界語,它的興起發展與資本主義及其全球化緊密相連。這種發展背景,註定了英語必須強化自己的交際功能與實用價值。至於文學趣味等審美範疇的訴求,既不是當務之急,也不是時代剛需。再加上英語國家重視公民教育(尤其是發達國家),視語文能力為公民素質之一種,故更加註重從社會層面和公民教育層面進行學科建設,強調語文學習的社會參與及實用功能。

而我們的漢語,則是歷史悠久。白話文運動以前,漢語甚至還處在書面語和口語脫節的狀態——書面語一直朝著先秦兩漢的方向努力(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古文運動都是以此為目的),口語則暗地裡在白話的沃土裡野蠻生長。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有社會形態的問題,有國家體制的問題,有政治權利的問題,但總之,漢語的古典化、文藝化、乃至文化上的貴族傾向,是不爭的事實——情、趣、意、美——這些文學上慣用的評語,夾雜著士大夫的餘威和古代文士的氣息,盤旋於現代漢語的語文教學上空。於是,一個可笑的局面出現了: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並不缺乏所謂詩意的語文教學,那種動輒上升到生命靈魂高度的情感意趣賞析也並不少見,但是,學生們在文本中篩選提煉信息的能力並未見得提高,而高校教授對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批評和現代中國人在公共空間里的種種反常識非理性的表達習慣,也早已是司空見慣。

語文界做出有益嘗試

綜上所述,讓語文教學與文學教育保持距離,是理性冷靜的語文人所應具備的基本態度。縱觀近年來語文界的一些變化,我們都能看到語文學科去文學化,尤其是去文藝化的趨勢:

一則,高考作文更加註重面向實際。以現實性的社會選材,甚至毫不迴避時事熱點,來引導學生的作文寫作面向實際,幾乎滅絕了文藝腔的寫作空間。

二則,高考閱讀更加註重信息提取。以信息篩選與提煉作為閱讀考查的主要目標,逐步淡化文學式體悟式的閱讀考查,以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三則,高考語文更加註重邏輯考查。不僅直接增設了邏輯考查的專門題型,還將邏輯思維的考查隱藏於各種客觀題選項中,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有理講理,而非強詞奪理。

四則,部編語文教材回歸語文本位。儘管增設了名著導讀,但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最大特色是所謂的雙線結構,淡化了每個單元的人文主題,強化了種種語文知識與能力,使之逐個逐點貫穿始終,體現了語文工具理性的回歸。

五則,批判性思維在全國掀起熱潮。近年,由上海語文學界提出的批判性思維培養與思辨讀寫教學理念,在全國引發熱議。它讓語文教學擺脫了傳統的文學範疇、美學範疇,以邏輯能力、思辨精神為切入點,實則是培養學生具備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據說,批判性思維乃是英語世界讀寫素養的核心要求,其主要目的是,讓語言服務於觀點表達,讓思想藉由語言合理生髮。

以文學救語文,實乃語文教育之一大心魔。看上去很美。但恰如王國維所說: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文學可愛,但於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作用幾何?我實在是難以相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中語文應如是 的精彩文章:

TAG:初中語文應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