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今天鑼夠用!3家公司登陸港交所,新經濟公司扎堆赴港IPO為哪般

今天鑼夠用!3家公司登陸港交所,新經濟公司扎堆赴港IPO為哪般

港交所近幾日熱鬧如菜市場:就在昨天同時迎來8隻新股上市之後,今天又有3隻新股上市。現場置放了3隻鑼,一家一隻,再也不用擔心鑼不夠的問題。

當然,最熱的是號稱中國最大線上信用卡管理平台——51信用卡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2051,其CEO孫海濤表示:「51信用卡由最開始的4人團隊到如今團隊成員1000多人、用戶規模過億,現在終於走到上市這一步。股票代碼2051是希望能為這家公司拚命到2051年,那時我71歲。」

雖說市場不好,赴港上市新股破發頻現,但新股上市的速度依然在加快,僅下周一(16日)及下周三(18日)就各有5家新股同時上市。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從最近上市新股的發行定價來看,大多採取招股價區間下限,也側面反映了另外一個事實:資本寒冬已至,市場資金面趨緊,投資機構忙著退出套現。

港股IPO盛宴,51信用卡上市受關注

昨天港交所迎來8隻新股上市,這在港股IPO歷史上也屬罕見,同時還被市場調侃「鑼不夠用」。不僅鑼不夠用,時間也不夠用,因為按照正常程序,一般都是8點半排隊進場,9點開始高管領導合影拍照、發表祝酒詞,然後敲鑼,互贈禮物,但由於上市企業太多,不僅記者8點就開始排隊,祝酒詞更是壓縮在3分鐘以內。

(證券時報記者羅曼/攝)

今天港交所又迎來3隻新股上市,分別是51信用卡、精英彙集團、其利工業集團,還好鑼夠用。今天新股首日上市表現亮眼,其中51信用卡首日漲幅達7.06%,報9.1港元/股,總市值108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接下來的一周,還將至少有16家公司赴港交所掛牌上市,僅下周一(16日)及下周三(18日)就各有5家新公司同時上市交易,其中第七大道、光控精技、易居企業控股均在申購中。

說回到今天的上市主角。號稱中國最大線上信用卡管理平台的51信用卡,發行價為8.5港元。招股書顯示,51信用卡總營業收入自2015年至2017年分別為8.97億元(人民幣,下同)、5.71億元、22.69億元,具體來看,營業收入包括信貸撮合及服務費、信用卡科技服務費、以及信貸介紹服務費,還有其他收入,其中信貸撮合服務費佔總營收比例最大,截至2017年底,信貸撮合及服務費為16.27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為72%。

經營利潤自2015年至2017年底分別為-1.66億元,5.97億元以及7.06億元,經調整後的凈利潤分別為-1.01億元、5.35億元以及7.44億元。

招股書顯示,51信用卡累計用戶數量由2017年底的8100萬增加至2018一季度的8560萬,其中51信用卡管家應用的累計註冊用戶自2015年至2018年一季度,分別為2750萬、4220萬、6200萬、6530萬,複合年增長率達50%。

從現金流角度來看,截至2017年底,51信用卡經營活動現金凈額為-3.1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現金凈額為-12.66億元,融資活動產生現金凈額為4.78億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51信用卡依然處於初創期,需要靠融資獲得大量資金從而開拓市場,公司現金流比較緊缺。

自港交所宣布25年來最重大上市制度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未盈利生物科技類公司上市,以及香港可作為第二上市地,此舉無疑是在A股IPO審核趨嚴的背景下向更多內地公司敞開了上市大門,港交所也因此迎來了IPO盛宴。

著急赴港上市為哪般?

據悉,今年下半年至少還有上百家創業公司日夜兼程奔赴港股上市,但與此相對應的是,赴港新股頻現破發。毫無疑問,目前市場行情似乎並不是上市的最佳時機,但港股卻出現了IPO異常火爆現象,內地公司扎堆赴港上市背後是資金吃緊,創投機構急於退出。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自6月份以來赴港上市的公司有32家,其中發行定價採用招股價區間下限的公司達12家,還有一家名為齊屹科技的公司發行價甚至低於招股價區間下限,只有2家公司發行價採用招股價區間上限,剩餘18家發行價均略高於招股價區間下限。這32家公司募集資金凈額累計513.59億元,而小米的募集資金凈額就佔去了半壁江山,為239.75億元。

港股專家溫天納向時報君表示,最近上市的幾隻新股均採用招股價區間下限,募集資金少,主要還是因為市場太缺錢了,錢荒不僅反映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更為明顯。

「不管是金融科技類公司上市還是其他互聯網公司上市,大家本質上還都是被資本裹挾著,不管大勢好與壞,都必須要上市。之前融資推高的估值,很難再從一級市場找到資金,機構忙著退出套現,企業也著急融資,都缺錢,而A股IPO審查周期漫長,港交所上市方便,資本天生是逐利的。」51信用卡天使輪投資者薛蠻子在接受時報君採訪時表示。

當然,不僅是VC/PE忙著退出,未來風投的對賭也使創業者「壓力山大」,一級市場融資難就像是創業新經濟公司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本來就吃緊的現金流隨時可能壓垮新經濟公司,尤其是金融科技類公司。

一邊是資金流動性縮緊,P2P平台忙著維穩,一邊是日夜兼程趕赴港交所上市,機構投資者忙著退出,上市公司要融資,即使現在行情不好,也要先上車,管他是坐票站票還是卧鋪,反正下車的時候沒問你是坐著來的、站著來的還是躺著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中投公司公布「十年答卷」 2017年境外投資凈收益率創歷史新高
民企來了大教授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