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年了,是時候重溫大師經典

九年了,是時候重溫大師經典

9年前的今天,2009年7月11日八時五十分,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大師在北京301醫院因突發心臟病病逝。

季羨林,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惟一的終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他生前遺願將骨灰分為三部分安放:一部分在北京;還有一部分骨灰安放在河北,因為季老生前跟好友約好要安葬在一起,「談一談生前不能談的問題」;而另外一部分,則由季承和家人一同帶回老家山東臨清,與季老的父母以及妻子合葬在一起。

大師已走,但精神永存。他和學術結緣的一生,以及終其一生所得的成果,是留給我們最珍貴的財富。

今日,我們通過閱讀他生前的經典散文,一起追憶季羨林。

1930年 季羨林畢業於濟南高級中學

1934年 季羨林清華大學畢業留影

論 朋 友

人類是社會動物。一個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沒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在這一場搏鬥中,如果沒有朋友,則形單影隻,鮮有不失敗者。如果有了朋友,則眾志成城,鮮有不勝利者。

因此,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上,任何國家,任何社會,沒有不重視交友之道的,而中國尤甚。在宗法倫理色彩極強的中國社會中,朋友被尊為五倫之一,曰「朋友有信」。我又記得什麼書中說:「朋友,以義合者也。」「信」、「義」涵義大概有相通之處。後世多以「義」字來要求朋友關係,比如《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之類就是。

《說文》對「朋」字的解釋是「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鳳」和「朋」大概只有輕唇音重唇音之別。對「友」的解釋是「同志為友」。意思非常清楚。中國古代,肯定也有「朋友」二字連用的,比如《孟子》。《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卻只用一個「朋」字。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朋友」才經常連用起來。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重視友誼的故事不可勝數。最著名的是管鮑之交,鍾子期和伯牙的故事等等。劉、關、張三結義更是有口皆碑。一直到今天,我們還講究「哥兒們義氣」,發展到最高程度,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只要不是結黨營私,我們是非常重視交朋友的。我們認為,中國古代把朋友歸入五倫是有道理的。

我們現在看一看歐洲人對友誼的看法。歐洲典籍數量雖然遠遠比不上中國,但是,稱之為汗牛充棟也是當之無愧的。我沒有能力來旁徵博引,只能根據我比較熟悉的一部書來引證一些材料,這就是法國著名的《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上卷,第28章,是一篇叫做《論友誼》的隨筆。其中有幾句話:

我們喜歡交友勝過其他一切,這可能是我們本性所使然。亞里士多德說,好的立法者對友誼比對公正更關心。

寥寥幾句,充分說明西方對友誼之重視。蒙田接著說:

自古就有四種友誼:血緣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愛的。

這使我立即想到,中西對友誼涵義的理解是不相同的。根據中國的標準,「血緣的」不屬於友誼,而屬於親情。「男女情愛的」也不屬於友誼,而屬於愛情。對此,蒙田有長篇累牘的解釋,我無法一一徵引。我只舉他對愛情的幾句話:

愛情一旦進入友誼階段,也就是說,進入意願相投的階段,它就會衰落和消逝。愛情是以身體的快感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復存在。相反,友誼越被人嚮往,就越被人享有,友誼只是在獲得以後才會升華、增長和發展,因為它是精神上的,心靈會隨之凈化。

這一段話,很值得我們仔細推敲、品味。

1999年10月26日

1935年 季羨林在德國與友人合影

1958年 季羨林參加塔什干亞非作家會議

有為有不為

「為」,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

在這裡,關鍵是「應該」二字。什麼叫「應該」呢?這有點像仁義的「義」字。韓愈給「義」字下的定義是「行而宜之之謂義」。「義」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適」,也就是「應該」,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要想從哲學上,從倫理學上,說清楚這個問題,恐怕要寫上一篇長篇論文,甚至一部大書。我沒有這個能力,也認為根本無此必要。我覺得,只要訴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就能知道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了。

中國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可見善惡是有大小之別的,應該不應該也是有大小之別的,並不是都在一個水平上。什麼叫大,什麼叫小呢?這裡也用不著煩瑣的論證,只須動一動腦筋,睜開眼睛看一看社會,也就夠了。

小惡、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病人讓座,能讓,算是小善;不能讓,也只能算是小惡,夠不上大逆不道。然而,從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車就立即裝出閉目養神的樣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見大看出了社會道德的水平嗎?

至於大善大惡,目前社會中也可以看到,但在歷史上卻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為元軍所虜。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敵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還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後被列入「貳臣傳」,「身後是非誰管得」,管那麼多幹嗎呀。然而他卻高賦《正氣歌》,從容就義,留下英名萬古傳,至今還在激勵著我們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通過上面舉的一個小惡的例子和一個大善的例子,我們大概對大小善和大小惡能夠得到一個籠統的概念了。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惡。凡是對處理人際關係有利,對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有利的事情可以稱之為小善,反之就是小惡。大小之間有時難以區別,這只不過是一個大體的輪廓而已。

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繫的。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貪污行為而論,往往是先貪污少量的財物,心裡還有點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嘗到甜頭,又沒被人發現,於是膽子越來越大,貪污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終至於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後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個別的識時務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謂浪子回頭者,然而難矣哉!

我的希望很簡單,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

2001年2月23日

1994年 季羨林與詩人臧克家

1998年 季羨林在書房

牽就與適應

牽就,也作「遷就」和「適應」,是我們說話和行文時常用的兩個詞兒,含義頗有些類似之處;但是,一仔細琢磨,二者間實有差別,而且是原則性的差別。

根據詞典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注「牽就」為「遷就」和「牽強附會」。注「遷就」為「將就別人」,舉的例是:「堅持原則,不能遷就。」注「將就」為「勉強適應不很滿意的事物或環境」。舉的例是:「衣服稍微小一點,你將就著穿吧!」注「適應」為「適合(客觀條件或需要)」。舉的例子是「適應環境」。「遷就」這個詞兒,古書上也有,《辭源》注為「舍此取彼,委曲求合」。

我說,二者含義有類似之處,《現代漢語詞典》注「將就」一詞時就使用了「適應」一詞。

詞典的解釋,雖然頭緒頗有點亂,但是,歸納起來,「牽就(遷就)」和「適應」這兩個詞兒的含義還是清楚的。「牽就」的賓語往往是不很令人愉快、令人滿意的事情。在平常的情況下,這種事情本來是不能或者不想去做的。極而言之,有些事情甚至是違反原則的,違反做人的道德的,當然完全是不能去做的。但是,迫於自己無法掌握的形勢,或者出於利己的私心,或者由於其他的什麼原因,非做不行,有時候甚至昧著自己的良心,自己也會感到痛苦的。

根據我個人的語感,我覺得,「牽就」的根本含義就是這樣,詞典上並沒有說清楚。

但是,又是根據我個人的語感,我覺得,「適應」同「牽就」是不相同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常使用「適應」這個詞兒的。不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都是習而不察。我手邊有一本沈從文先生的《花花朵朵罈罈罐罐》,汪曾祺先生的「代序:沈從文轉業之謎」中有一段話說:「一切終得變,沈先生是竭力想適應這種『變』的。」這種「變」,指的是解放。沈先生寫信給人說:「對於過去種種,得決心放棄,從新起始來學習。這個新的起始,並不一定即能配合當前需要,惟必能把握住一個進步原則來肯定,來完成,來促進。」沈從文先生這個「適應」,是以「進步原則」來適應新社會的。這個「適應」是困難的,但是正確的。我們很多人在解放初期都有類似的經驗。

再拿來同「牽就」一比較,兩個詞兒的不同之處立即可見。「適應」的賓語,同「牽就」不一樣,它是好的事物,進步的事物;即使開始時有點困難,也必能心悅誠服地予以克服。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會經常不斷地遇到必須「適應」的事務,「適應」成功,我們就有了「進步」。

簡捷說:我們須「適應」,但不能「牽就」。

2001年 季羨林與在北大學習的泰國公主詩琳通

2006年 季羨林在就醫的醫院藉助高倍放大鏡讀書

我的美人觀

說清楚一點,就是:我怎樣看待美人。

縱觀動物世界,我們會發現,在雌雄之間,往往是雄的漂亮、高雅,動人心魄,惹人矚目。拿獅子來說,雄獅多麼威武,雄壯,英氣磅礴。如果張口一吼,則震天動地,無怪有人稱之為獸中王。再拿孔雀來看,雄的倘一開屏,則遍體金碧耀目,非言語所能形容。儀態萬方,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但是,一講到人美,情況竟完全顛倒過來。我們不知道,造物主囊中賣的是什麼葯。她(他,它)先創造人中雌(女人)。此時她大概心情清爽,興緻昂揚,精雕細琢,刮垢磨光。結果是創造出來的女子美妙、漂亮、悅目、閃光。她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左看右看,十分滿意,不禁笑上臉龐。

但是,她立刻就想到,只造女人是不行的。這樣怎麼能傳宗接代呢?必須再創造人中雌的對應物人中雄。這樣創造活動才算完成。

這樣想過,她立即著手創造人中雄。此時,她的心情比較粗疏,因此手法難以細膩。結果是,造出來的人中雄,一反禽獸的標格,顯得有點粗陋。連她自己都並不怎樣滿意。但是,既然造出來了,就只能聽之任之,不必再返工了。

到了此時,造物主老年忽發少年狂,決心在本來已經很秀麗、美妙、賞心悅目的人中雌中再創造幾個出類拔萃、傲視群雌的超級美人。於是人類中就出現了:

西施、明妃、趙飛燕、貂蟬、二喬、楊貴妃、柳如是、董小宛、陳圓圓。

等等出類拔萃的超級美人。這樣一來,在中國老百姓的中國史觀中,就憑空增添了幾分靚麗,幾分滋潤,幾分光彩,幾分清芬。

打油一首:

中華自古重美人,西施貂蟬論紛紜。美人只今仍然在,各為神州添馨淳。

但是,我還是有問題的。世界文明古國,特別是亞洲文明古國,不止中國一個。為什麼只有中國傳留下來這麼多超級美人,而別的國家則毫無所聞呢?我個人認為,這決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問題。如果研究比較文化史,這個問題絕對躲不過去的。目前,我對於這個問題考慮得還不夠深透。我只能說,中國老百姓的中國史觀,是豐富多彩的,有滋有味的,不是一堆乾巴巴的相斫書。

我現在越來越不安分了,越來膽子越大了。我想在太歲頭上動一下土,探討一下「美人」這個美字的含義。我沒有研究過美學,只記得在很多年以前,中國美學論壇上忽然爆發了一場論戰。我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從窗外向論壇上瞥了一眼,只見專家們意氣風發,舌劍唇槍爭得極為激烈。有的學者主張,美是主觀的。有的學者主張美是客觀的。有的學者主張,美是主客觀相結合的。像美這樣撲朔迷離、玄之又玄的現象或者問題,一向難以得到大家一致同意的結論或者解釋的。專家們討論完了,一鬨而散,問題仍然擺在那裡,原封未動。

我想從一個我認為是新的觀點中解決問題。我認為,美人之所以被稱為美人,必然有其異於非美人者。但是,她們也只具有五官四肢,造物主並沒有給她們多添上一官一肢,也沒有挪動官肢的位置,只在原有的排列上賣弄了一點手法,使這個排列顯得更勻稱,更和諧,更能賞心悅目。

美人身上有多處美的亮點,我現在不可能一一研究。我只選其中一個最引人注意的來談一談,這就是,細腰的問題。這是一個極老的問題;但是,無論多麼古老,也古老不到蒙昧的遠古。那時候,人類首要的問題是採集野果,填飽肚子。男女都整天奔波,男女的腰都是粗而又粗的。哪裡有什麼餘裕來要婦女細腰呢?大概到了先秦時期,情況有了改變。《詩經》第一篇中的「苗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苗條二字,無論怎樣解釋也離不開婦女的腰肢。先秦典籍中還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記載。可見此風在高貴不勞動的婦女中已經形成。流風所及,沿續未斷,可以說到今天也並沒有停住。

中國古典詩詞中,頗有一些描繪美人的文章。其中講到美人的各個方面,細腰當然不會遺漏。我現在從宋詞中選取幾個例子,以見一斑。

1柳永《樂章集 木蘭花》

酥娘一搦腰肢裊,回雪縈塵皆盡妙。幾多狎客看無厭,一輩舞童功不(未)到。星眸顧拍(指)精神峭,羅袖迎風身段小。而今長大懶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2. 柳永《樂章集 浪淘沙令》

有(一)個人人,飛燕精神,急鏘環佩上華曉。促(拍)盡隨紅袖舉,風柳腰身。

3.柳永《樂章集 合歡帶》

身材兒、早是妖嬈,算舉(風)措、實難描。一個肌膚渾似玉,更那來、佔了千嬌。妍歌艷舞,鶯慚巧舌,柳妒纖腰。自相逢,便覺韓娥價減,飛燕聲消。

4. 柳永《樂章集 少年游》

世間尤物意中人,輕細好腰身。

5.秦觀《淮海集 虞美人影》

妒雲恨雨腰肢裊,眉黛不堪重掃。薄倖不來春老,羞帶宜男草。

6. 秦觀《淮海集 昭君怨》

隔葉乳鴉聲軟。號(啼)斷日斜陰轉。楊柳小腰肢,畫樓西。

7.賀方回《萬年歡》

吳都佳麗苗而秀,燕樣腰身,按舞華茵。

8. 秦觀《淮海集 滿江紅》

越艷風流,占天上、人間第一。須信道,絕塵標緻,傾城顏色。翠綰垂螺雙髻小。柳柔花媚嬌無力。笑從來,到處只聞名,今相識。

9.辛棄疾《臨江仙》

小靨人憐都惡瘦,曲眉天與長顰。沉思歡事惜腰身。枕添離別淚,粉落卻深勻。

宋詞裡面講到細腰的地方,大體就是這樣。遺漏幾個地方,無關大局,不影響我的推論。

中國其他古典詩詞中,也有關於細腰的敘述。因為同我要談的主要問題無關,我就不談了。

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解釋一下,為什麼細腰這個現象會同美聯繫起來。簡捷了當地說一句話,我是想使用德國心理學家Lipps的「感情移入」的學說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你看一個細腰的美女走在你的眼前,步調輕盈,柔軟,好像是曹子建眼中的洛神。你一時失神,產生了感情移入的效應,彷彿與細腰女郎化為一體,得大喜悅,飄飄欲仙了。真誠的喜悅,同美感是互相溝通的。

一寸光陰不可輕

中華乃文章大國,北大為人文淵藪,二者實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倘機緣巧遇,則北大必能成為產生文學家的搖籃。五四運動時期是一個具體的例證,最近幾十年來又是一個鮮明的例證。在這兩個時期的中國文壇上,北大人燦若列星。這一個事實我想人們都會承認的。

最近若干年來,我實在忙得厲害,像50年代那樣在教書和搞行政工作之餘還能有餘裕的時間讀點當時的文學作品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不過,幸而我還不能算是一個懶漢,在「內憂」、「外患」的罅隙里,我總要擠出點時間來,讀一點北大青年學生的作品。《校刊》上發表的文學作品,我幾乎都看。前不久我讀到《北大往事》,這是北大70、80、90三個年代的青年回憶和寫北大的文章。其中有些篇思想新鮮活潑,文筆清新俊逸,真使我耳目為之一新。中國古人說:「雛鳳清於老鳳聲」。我——如果大家允許我也在其中濫竽一席的話——和我們這些「老鳳」,真不能不向你們這一批「雛鳳」投過去羨慕和敬佩的眼光了。

但是,中國古人又說:「滿招損,謙受益」。我希望你們能夠認真體會這兩句話的涵義。「倚老賣老」,固不足取,「倚少賣少」也同樣是值得青年人警惕的。天下萬事萬物,發展永無窮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是絕對錯誤的。你們對我們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必須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誦幾百首舊詩詞和幾十篇古文,讓它們隨時涵蘊於你們心中,低吟於你們口頭。這對於你們的文學創作和人文素質的提高,都會有極大的好處。不管你們現在或將來是教書、研究、經商、從政,或者是專業作家,都是如此,概莫能外。對外國的優秀文學作品,也必實下一番功夫,簡練揣摩。這對你們的文學修養是決不可少的。如果能做到這一步,則你們必然能融會中西,貫通古今,創造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宋代大儒朱子有一首詩,我覺得很有針對性,很有意義,我現在抄給大家: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這一首詩,不但對青年有教育意義,對我們老年人也同樣有教育意義。文字明白如畫,用不著過多的解釋。光陰,對青年和老年,都是轉瞬即逝,必須愛惜。「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我們古人留給我們的兩句意義深刻的話。

你們現在是處在「燕園幽夢」中,你們面前是一條陽關大道,是一條鋪滿了鮮花的陽關大道。你們要在這條大道上走上60年,70年,80年,或者更多的年,為人民,為人類做出出類拔萃的貢獻。但願你們永不忘記這一場燕園夢,永遠記住自己是一個北大人,一個值得驕傲的北大人,這個名稱會帶給你們美麗的回憶,帶給你們無量的勇氣,帶給你們奇妙的智慧,帶給你們悠遠的憧憬。有了這些東西,你們就會自強不息,無往不利,不會虛度此生。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信念。

1998年5月3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保存文獻之功與批評史價值:唐宋詩文「選本」的現代價值
《2017中國詩歌選》目錄

TAG:中國詩歌網 |